当我们立在浩翰的古玉及参考资料前,当我们已掌握若干有效的方法综合判定一件古玉的开门度,我们依然难免要问,古玉老仿鉴别之最根本要素到底是什么。

对于玩真古玉的藏家,应会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自然老化是最难仿的。但自然老化鉴别是否有简易有效的实践方法呢。

通过对馆藏高清图,大量石器及玉质残件上手观察,并上手对比那些开门度低的古玉,有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开门度高的古玉器,古石器的蚀孔的大小分布,形状,蚀孔内包浆状态与开门度低的"古玉"对比,是完全不同的。蚀孔蚀坑不会是突然冒出来某个尺寸大小,它是从极细极细逐步变大的。受玉质,环境分布的不均,一件真古玉上一定会随机分布尺寸从极小到肉眼可见的,各种大小的蚀坑/蚀孔。(而物理喷砂会形成损伤形状坑洞结构,化学腐蚀会导致玉表面目全非)

回到题目,微观蚀坑规律的研究,是古玩真仿鉴别之根本,也即古玩开门度评估之最要害处。为什么,它是揭开自然老化之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