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仿古玉是很难仿好中古玉和明清玉,其原因是中古玉及明清玉重点是砣工,但仿造者掌握不好砣工。故本文以高古玉为重点讲。
2.选择先做旧(或选用老料),然后做工的方式,也不是本文讨论重点,因为这种仿古方式比较容易识别。
3.本文重点是阐述假设仿造者尝试模仿古玉的生命周期以求以假乱真,古玉玩家如何破解之。

4.本文假设仿古者用如下流程仿制,A.用现代高速方法完成造型及减地→B.模仿古法扩孔,推磨,修磨等→C.做旧(制作玉表局部脱落,蚀洞,沁色,磕损等)→D.做上包浆。
5.以上的仿古流程,到底存在什么致命问题呢,在对真古及仿古的生命过程进行对比后,问题暴露了,问题是什么呢?核心在包浆上。
6.真古的包浆,与脱落,沁入并不存在先后关系,而是包浆本身就是脱落,沁入的主凶。包浆从我的定义上,就是一切相对古玉的外来物质,没有外来物质,在一个真空环境,又何来脱落,沁入呢。所以呢,正因为包浆就是外来物质,外来物质就是不断进行沁入渗透导致玉体成分改变,颜色改变,成分脱落的主凶。那么得出一个结论,包浆,皮壳,沁入的演进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过程(结果就是包浆,皮壳,沁色其实在演进过程里浑然一体了)。再回顾仿造过程,作旧(包括做沁色),作包浆是割裂分开的,所以它仿不出包浆,脱落,沁入同步进行的浑然一体的过程和结果,这个浑然一体的过程和结果,就是自然老化。
7.除此之外,古玉目视及微观上均是非常复杂精细的曲面体,这也是现代仿古者面临的第二大头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