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玉器上坑洞的分类

往往谈文化 2025-02-10 15:24:34

最近我重点在对自然老化的微观特征进行阐述,其中重点锚定在微观浸蚀坑洞,其主要原因是老化不会突然冒出较大的坑洞,而一定是从小蚀坑长大成大蚀坑。

但是呢,一件玉器表面的坑洞形成的原因除了自然浸蚀,还有其它情况,下面试列如下:

1.自然蚀坑,其特点是大小各异的坑洞随机分布,坑洞近圆形比较圆润,有些坑洞包浆好与玉表光气相近。

2.化学方式仿的蚀坑,一般特点是坑洞过于密集,给人以让一切原始界面局部成为麻脸局部的压力感。而且因为仿蚀坑的过程里无包浆同步形成,大量小坑洞呈现无光气的状态。

3.物理方式仿的坑洞,包括喷砂,滚筒等方式,其特征就是坑洞是物理碰撞造成的,会呈现明显的不规则形状,坑洞内部也不是圆润的曲面。

4.加工过程里工具与玉表摩擦,导致部分位置出现崩裂的坑洞,而现代工具动力大,导致一件现代制作的玉器玉表存在很多这种坑洞。加工过程形成的坑洞是一种物理损伤坑洞,会呈现明显的不规则伤口状态。

5.古玉传世磕损形成的坑洞,这种坑洞也是物理损伤坑洞,也呈现明显的不规则伤口状态。(当然入土前磕伤的,会叠加老化的纯化效果)

总之吧,第2类坑洞会更象自然蚀坑。第3~5类比较好区分开来。但第2类坑洞在微小坑的包浆,以及坑洞大小随机分布结构上存在显著的仿不好自然蚀坑的门坎。

0 阅读:21

往往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