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当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此后又有两位补授,这样一共有57位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在革命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华野改编为三野,随即组建了四个兵团,四位兵团司令员分别是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八兵团司
在1955年共有一千多名将领,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尽管他们比起来上将和中将似乎有些差距,但他们当中有些将领的名气并并不小,
1930年底,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开始。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就是张辉瓒率18师并指挥公秉藩的28师向苏区挺进,结果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同年6大军区成为呢12大军区,再加上后来成立的福州军区,一共13位大军区司令员。这些大军区司
萧克,位列开国上将之首,甚至在坊间,“萧克镇上将”的说法。的确,萧克革命年代的级别和资历并不低。土地革命时期,萧克是红二
陈锡联被誉为小钢炮,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猛将。他在建国后担任炮兵司令员。不过到了1959年,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因为庐山会议受
1955年6大军区改为12大军区,在加上之后的福州军区,全国一共形成了13大军区的格局。13位司令员自然不必说,都是赫赫
1973年有一件事非常轰动,那就是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对调。其中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同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对调,济南军区司令
长征路上红军有一个团,编制可能不高,但级别并不低,这就是长征期间的干部团。这个团怎么来的呢?这还得从第五次反围剿说起,在
1955年,六大军区改为了十二大军区,其中新疆军区升格为了大军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是王恩茂,他也是少有的开国中将担任大军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去了一封信,信里表明了希望赶快开展东北的布局工作。毛主席收到信后很是感慨,他称赞了黄克
1939年,也就是全面抗战才刚刚开始两年左右的时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却都有一名高级将领被处决。一位是冀东抗联的高志远,一位
1944年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央决定在巩固和发展华北、华中等抗日根据地的同时,抽调部分主力向华南地区发展,由北向南打
1955年授衔时,共有57位开国上将。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革命年代战功赫赫。然而,被授予开国上将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他
1955年新中国授衔,这一年一共有175位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2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红25军成立于1931年,隶属于红四方面军。不过我们通常将这支部队单独介绍,这就是由于接下来的原因。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
1955年授衔是一个综合的评定,除了考虑资历以及战功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就是平衡原则。这也是为了照顾客观存在的“山头
1955年,6个军区改为了12个大军区,其中来自二野的军区司令员有三位,分别是张国华、陈再道和谢富治。这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1971年9月13日,一架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机毁人亡,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九一三事件”。这件事发生后,在军队内部造成了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