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被誉为小钢炮,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猛将。他在建国后担任炮兵司令员。不过到了1959年,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因为庐山会议受到牵连被撤职,取而代之的就是陈锡联。
此后,陈锡联长期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一直到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他才去了北京军区。
在此期间,有多为副司令员和他搭班子,其中有三位,在此后也都出任过大军区的司令员。那么,他们三位都是谁呢?
第一位曾思玉
1930年,19岁的曾思玉参加红军。他历任副班长、连政治委员、团代理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司令部通信主任、参谋、科长等职。
抗战期间,他也担任过旅政治委员、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到了解放战争,曾担任华北军区4纵司令员、第19兵团64军军长等职。
建国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去了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调任沈阳军区。曾思玉在沈阳军区最初是担任参谋长,从1959年10月开始,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然而在1967年7月的时候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被撤职,曾思玉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
1973年,为加强军队建设,毛主席下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曾思玉毅然领命,同杨得志对调,开始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
第二位萧全夫
萧全夫出生于安徽金寨,当土地革命的风暴席卷他的家乡时,年纪尚小的他便踊跃投身于革命洪流中,还参加了红军游击队,每战冲锋在前,英勇无畏,很快由战士成长为班长,后来,更是被调去担负警卫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等首长的任务。
抗战开始后,他跟着詹才芳深入敌后,参与积极探索敌后办学的路子。到了抗战末期,他已经出任冀热辽军区第十七军分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期间,萧全夫历任冀东军区第十三旅旅长、独立十一旅旅长。此后,他又升任师长。并且随部一路南下参加了解放中南、华南的战斗。
建国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六军军长,率部入朝参战,是志愿军最年轻的军长之一。回国后,去了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去了沈阳军区,历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在这期间,他还参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更是奉命出任前线总指挥。
1980年,萧全夫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这个时候的乌鲁木齐军区还属于大军区。
第三位江拥辉
江拥辉14岁便开始参加革命,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抗战爆发后,他被编入八路军,任八路军第115师保卫局巡视员,后随部支援山东,到了1944年,他已经是滨海军区十三团团长了。
抗战胜利后,他去了东北,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1师师长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112师师长,期间立下了不少功劳。
建国后,他已经担任了38军副军长,驻扎广西剿匪。然而,随着朝鲜局势的变化,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梁兴初被调走后,他便就任万岁军的军长。
回国后,江拥辉在沈阳军区担任要职,1964年,江拥辉担任沈阳军区参谋长,成为陈锡联的助手。两年后,他升任沈阳军区副司令。
1983年,中央任命江拥辉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在他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两年后,军委实施了百万大裁军,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江拥辉也成为福州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