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授衔,这一年一共有175位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2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177位开国中将里面,有一些将领打仗是非常厉害的。下面盘点6位不仅打仗很厉害,名气也非常大的将军。
第一,梁兴初
梁兴初是打铁的出身,由于一排门牙外鼓,人呼“梁大牙”,这早在红军时期就有了。自从他1930年参加红军以来,9次负伤,9次升级,逐渐成长为赫赫有名的虎将。
解放战争期间,梁兴初表现不错,尤其是黑山阻击战。这是“三大阻击战”之一,其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塔山阻击战,此战后来被拍成了电影《黑山阻击战》。
当初,东野在拿下锦州后,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廖耀湘兵团。为了切断他的后路,东野派梁兴初的10纵进驻黑山,阻击廖耀湘兵团逃跑,这也就有了黑山阻击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以及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10纵丝毫没有胆怯,坚决的顶住了,也为东野主力东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一仗,让梁兴初威名响彻东北。
抗美援朝期间,梁兴初第一仗没有打好,受到了彭老总的批评。第二战役中,梁兴初在率部攻占德川后,命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内,急行军70多公里,先于美军5分钟抵达三所里,切断了美军第9军向南撤退道路。随即坚守阵地,阻拦敌人两个昼夜,多次打退敌人进攻。
彭老总很高兴,特发电报通令嘉奖,写完嘉奖令,不过瘾又把电报稿拿回来,提笔在电报稿后写上“38军万岁”几个字。从此,38军亦以“万岁军”名扬天下,而梁大牙也被称为“万岁军军长”。
第二,王近山
电视剧《亮剑》中的主角李云龙便是以王近山为原型所创作的,而真实的王近山和李云龙还真的颇有那么几分相似。
王近山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素来打仗不要命,人送外号“王疯子”。他也是从战场上成长起来的一员猛将,尤其是解放战争期间,在刘邓麾下,更是威名赫赫。他所率领的6纵所向披靡,中野很多恶仗、硬仗、关键仗是六纵打的,如在定陶战役中,顽强的扛起了作战难度大的苦差事,结果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挺进中原时,在刘邓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6纵浴血搏击,强突汝河,为中野突围硬是杀开了一条血路。
王近山是一个个性非常突出的战将,关于他的故事也非常多。尤其建国后,王近山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轰动全国的离婚事件,导致他从中将被降为大校,并被安排去河南农场任职。一直到1969年,在老战友的争取下,他才到南京军区担任副参谋长职务。
第三,陶勇
陶勇是革命时期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也是粟裕麾下著名的猛将之一。陶勇这个名字还是抗战期间,陈毅给起的。
1949年渡江战役发起前夕,解放军开炮还击闯入长江防线的英国军舰, 这次炮击让主席记住了一个名字:陶勇。
建国后陶勇去了海军,担任副司令员。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一代名将,1967年,却在井中离奇身亡,甚至被打上了“畏罪自杀”的结论。陈老总在北京得知陶勇去世的消息时,曾悲愤地说:“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相信陶勇会自杀!”可惜,围绕他的死因至今仍然扑朔迷离。
第四,王必成
王必成是粟裕麾下三大猛将之一,与叶飞、陶勇,并称为“叶王陶”。
在抗战期间,他创造了新四军对日作战多个“首次”。新丰车站战斗是新四军的首次夜战,使日军在江南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陷入瘫痪。句容战斗是新四军首次攻入敌占县城的战斗。东湾战斗是新四军典型的攻点、打援兼顾的战例。贺甲战斗(延陵大捷)是新四军首次引起全国舆论关注的战斗。当时,上海等地的报刊曾以《伟大胜利在江南》的醒目标题予以报道,江南人民则称之为“延陵大捷”。
因此,茅山根据地的群众赞誉他为“王老虎”。作为团长,他带领的第二团被誉为“老虎团”。
孟良崮战役,他率部首先攻入敌指挥部,击毙了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第五,秦基伟
早在红军时期,秦基伟就因为作战勇敢、提着大刀只身冲上前线,有“秦大刀”的美誉。抗日战场上,秦赖支队更是名誉太行山。他曾夜闯太行山下小根村日寇炮楼,老区人民说他像走亲戚一样就炸飞了炮楼,这使的他又有了“秦大胆”绰号。
上甘岭战役,是让他被美军公认为最牛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之一。刘少奇曾说:“上甘岭开创了一个世界纪录!”秦基伟回国后,还曾到各地作报告,《人民日报》连续报道,还配社论《庆祝上甘岭前线我军的伟大胜利》。
当然,秦基伟建国后的曾担任大军区司令员以及国防部长等职,是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第六,皮定均
1946年6月初,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军约22万人将中原军区6万余部队围困,企图全歼。关键时刻,皮定均临危受命,阻击国民党军约22万兵力,掩护主力突围。他率部孤军转战24昼夜,横跨鄂豫皖三省,历经23次大小战斗,克服崇山峻岭、暴雨洪水等艰难险阻,冒着酷暑,忍饥挨饿,行程1000余公里,以3个团5000人的完整建制,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
美国新闻记者史沫特莱采访“皮旅”后说:“你们的奇迹,我一定要告诉全世界人民!”。
可以说中原突围让皮定均名震中华。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毛主席一句“定均有功,由少晋中”,更是让他位列开国中将的行列。
没郑维山将军?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