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为何许光达可力压同为红二方面军的萧克和王震呢?

深更读过去 2024-08-10 17:00:46

1955年授衔是一个综合的评定,除了考虑资历以及战功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就是平衡原则。这也是为了照顾客观存在的“山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大将中,红二方面军的代表则选择了许光达。因此,这也就出现了诸多的争议,毕竟许光达的资历在那摆着呢,确实有点不足,尤其是他在1952年评级的时候,仅是正兵团级。那么红二方面军就没有其他将领可以代表的了吗?显然不是,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正是萧克,对标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王树声,授予大将也合适。

还有一位就是赫赫有名的王震,他也是红二方面军出身,资历那也是非常老的。

可是,授衔时,许光达被授予大将,萧克和王震却与大将无缘。比较可惜的是两位其实都有大将的资历,而且王震还在拟授的名单里,最终落选了。

其实,三位都可以说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之一。

许光达是黄埔五期毕业的,本来他是要参加南昌起义的,没赶上。后来辗转多地,做兵运工作。不在过在暴露后,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苏区作为党中央代表,从事军事斗争,许光达这个名字就是这个时候改的。

他参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任参谋长。而贺老总的第二军团前身就是湘鄂西地区的红4军和红6军。可以说,许光达为创建和巩固洪湖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1932年1月,许光达在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因为苏区填料塔太差了,于是前往苏联治疗,并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直到抗战开始才回来。

所以说,许光达在红军期间的经历非常简单,但功劳还是不小的。

萧克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过红6军团军团长和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

王震王震在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早期参与了工作,先后担任了红八军师的政委、军政治部的主任等职务,随后晋升为红六军团的政治委员。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其实许光达在红军时期远没有另外两位官职高。

而且,抗战期间许光达也远没有达到另外两位的成就。

抗战初期,许光达在大后方做军事教育工作,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后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此后,他又回到贺老总麾下,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

然而,萧克在抗战之初可是120师的副师长,后来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开始独立作战,尽管不太顺利,但又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以及代司令员。

至于王震,他担任过第120师359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等职,期间,他率部进驻南泥湾,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把“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建成“陕北的好江南”。

解放战争期间,许光达担任的是兵团司令员,王震和他的级别是一样的,也是兵团司令员。至于萧克,他离开了一线部队,开始做教育工作,后期才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但这个职务也不低了。

如果比起来,似乎萧克和王震都要比许光达更有代表性的。因为他们的资历明显比许光达更老一些,级别也更高一些。

然而,三位在军衔上却有了差距。究其原因,有这么几点。

红二方面军有了贺龙元帅,那么大将该谁呢?平衡的选择,红二方面军也是要有的。按说萧克无论是资历还是官职都合适,只不过萧克在长征中,曾站错过队。因此,他在授衔的时候。遭到了上级的质疑。

因此,他被授予了上将的军衔,鉴于他的资历,特意把他排在了首位。

那么,许光达与王震相比呢?资历许光达比不上,可他更有代表性。

红二方面军有其特殊性,是由2军团、第6军团组成的。严格来讲,最初在湘西的正是贺老总的红2军团,许光达在此更加早。而萧克和王震起初并不在湘西。红6军团在成立后,即奉命配合红一方面军反对国民党军即将开始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作战,直到后来才与贺老总的部队会合,因此,红2军团更有代表性。

既然如此,许光达明显更合适,本来还有一位那就是卢冬生,可惜他在解放战争期间被苏联士兵杀害了。

当然,资历非常老的王震,其实也曾在大将的候选名单,可惜鉴于人数问题,他只能落选了。

0 阅读:327
评论列表
  • 2024-08-26 18:48

    说得很对,但如果贺老总但任一野司令员的话,说不定红二方军会有两个大将(红二、红六军团各位)。大将除了前五,后面的几个资历功劳都差不多。再平衡一个出来也没问题。彭老总是以总部视角来看的。

  • Ai 1
    2024-08-28 12:42

    然而许光达湘鄂西出来的,还是除贺龙外唯一活着的高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