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气至寒至”,是太阳黄经到达九十度的时候。如果说三九四九为“四季至”,冬至就是“四季至数”,意思就是冬季最冷的时候,到了冬至就已经开始减少了。正所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八的“阴极”到了冬至就开始转变为“阳极”,二十四节气就相等于十八节气对应的角度。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一年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时候,这也就意味着冬至的力量是最强劲的。
而春分即将“返潮”,春分到冬至一个半月的时间,比冬至还冷。那么冬至之后,晴天或者下雨就表示着气候较为干燥,是比较冷的天气,也是人们经常说的“冷风飕飕”。冬至的意义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为至极”,也就是阳气到达顶点了,只能顺应阴气的出现,即使阴气无处不在,也是顺应阳气的发展。“至极”之时,也就是气尽阴生,所以冬至前后,最容易遇上连阴雨天气,俗话说:“寒露逢十五,阴梅一夜愁”,“冬至逢阴梅,一夜又一夜”,“冬至不逢梅,到春无处看”。
意思就是冬至前后比较冷,如果在寒露和霜降这两个节气之间,就容易有下雨或者刮风的天气,俗话说:“冬至逢十五,晴天打雷,雨时吃药方”,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冬至之前的气候干燥,连阴雨天气容易增多,也不利于庄稼的收成。那么冬至前后,又是阴气初生的时候,所以说:“冬至不过十五天,一天一个坎”,“下雪三九天,没有一个晴天”等。俗话说:“冬至一阴生,连阴一夜冬”,“冬至不见雪,到春无处看”等。“冬至不下雪,四季无梅花”,“冬至不下雪,四季无梅花”等,都是来源于此。
就是立春了,是立春之后的第十五日,此时北京大学校园里的桃花已经开始泛滥,桃花期间正是春暖花开、百花争艳之时,北京大学正是这种情景的最好观赏时节。老人说:“今日三桃”,必定有惊喜,“一桃”代表着啥?分别指的是什么?立春以后,万物开始繁荣了,草木开始苏醒,而春季以桃花开始萌动,也就是桃花未盛开之前,代表着万物的复苏和生长。那么此时正是桃花的花期,如果是在冬季的一些特定节日期间,桃花的花开也是最好的。
那么是立春之后的第十五天,也就是立春之后第十五天,所以明日是桃花盛开的最好时间。又是阴极之日,在《易经》经文中说:“潜龙勿用,见日必辞。动则勿用”,就是说阴极之时,阳气升至顶点,而阴气在不断不断的增长。也就是说阳极必生寒,而寒极则生热,这两种极端都是“不顺”的征兆,所以说:“潜龙勿用,见日必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