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出现最早的文字,从此刻开始到西汉。从此,“礼”的概念逐渐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了最广为传染的文化。由于西汉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期,是一个从封建制过渡到集权制的时期。因此很多政权都以西汉为标志。那么,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汉朝的政治和军事到底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政治上的变化“世人从秦汉时期的雄才伟略、豪迈气度和刚烈无畏,变为现在的懦弱、刻板和苟安之态。”这是汉朝人对政治的最直观的形容。那么在汉朝以前,中国人的政治观念,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汉朝以前的中国人,“尚武”的政治思想是很浓厚的。以古代政治分析,尚武的政治思想源头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的贵族和大地主是世家大族。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通过扩张领土和影响,进而影响到更高层的王朝和社会的管理。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秦朝。为了防止自己的子孙篡夺世族地主的权力,秦赵大战,赵国不惜一战。秦国在与魏国军大败魏军后,赵国依然不惜一战,就是最好的说明。在秦国面对三晋魏国这样的超级豪强,还敢于以武力抗争。由此可见,汉朝前后,无论是军事理论还是军事实践,都是以尚武之风为主。这点,以汉朝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的政府,在当时是普遍的。再加上中原农耕汉化,以及商人地位低下的特点。所以,中国人的世界观,“非战争即稳定”。由于对土地拥有绝对的利益,因此,汉朝是以军功爵制度为依据,以战功来论政治、论土地、论官职。与此所对应的是土地的贵贱分布,即“农有三五顷,商有七八顷;官有三四十顷(分四十多城镇),夷有四十多平方里”。而中原地区的民众都是由地主所雇佣,都被贵族所控制。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财富分配相对平等。
军事上的变化以前,中国军事上的强势是从商、周开始的,而战国初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和鼎盛的时期。秦汉以后,以武力为强大的制度的形成是从以商鞅等人为主的法家的秦、晋、魏等军功提拔制度为主的法家的秦、晋为主的兵败被灭、军事强盛的战国时代走向末路。那么,为何西汉又会出现这样的变革呢?西汉的变革以儒家思想为主。汉武帝以外戚手握大权,但不受汉章帝的重用。所以,汉武帝只能用外戚董太后,但没力量控制董太后。所以,当董太后被诛杀后,为了不被人认为是“夺权”的故意行为,汉武帝实施了削弱外戚的措施,但外戚仍然得不到重用。于是,汉武帝才废止了外戚专政的制度。此外,汉武帝对外戚的压抑,除了削弱了外戚地位之外,更重要是削弱外戚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