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7件案件背后的司法守护

京法网事 2025-03-26 20:59:03

婚内出轨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离婚补偿协议效力认定获支持——依法保障妇女权益是人民法院肩负的重要职责,对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意义重大。

近年来,密云法院准确把握新时代妇女权益司法保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妥善处理涉及妇女人身、财产、情感权益的各类纠纷。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密云法院审结涉妇女权益民事案件6477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占比59%,折射出新时代女性维权意识显著提升。

3月26日上午,密云法院召开涉妇女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总结近两年审理的涉妇女权益司法保护案件基本情况,介绍“木兰天平”志愿服务队成立情况并发布涉妇女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展现司法审判对妇女权益的全方位守护。通报会由密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来景刚主持。密云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韩月红应邀参加此次新闻通报会。

据密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周凤兴介绍,涉妇女权益案件审判工作呈现以下四大特点:整体维权意识增强,维权案件类型丰富;家庭暴力手段多样,家暴证据认定存在难点;农村地区妇女权益受损情况仍有发生,权益落实制约因素多样;劳动者诉求呈多样化,女职工生育权益引发诉讼占比高。为妥善处理涉及妇女权益的各类纠纷,密云法院立足调解优先、专业审判、职能延伸、社会共治等重点工作,多点发力、多管齐下,推动妇女权益司法保护工作取得扎实的成效。

巨各庄法庭负责人张维霞介绍,法庭成立的“木兰天平”志愿服务队是由巨各庄法庭的三位女法官共同发起,致力于打破法庭的空间局限,将法治的力量前置,全方位、深层次地维护妇女儿童权益。通过普法宣传、志愿帮扶等做法,增强妇女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能力,让尊重妇女、关爱妇女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本次通报会发布的5起典型案例具有鲜明的导向价值。栗茜副庭长摘选了其中2起进行通报。其中一则案例显示,丈夫在婚内多次出轨,为此妻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主张孩子抚养权,还要求丈夫给付精神损害赔偿金。法院根据在案证据,认定丈夫在婚内确实存在出轨行为,对妻子主张的3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予以支持。另一则案例中,王某与李某于2017年协议离婚,孩子归母亲王某抚养,后因财产分配问题,双方达成了离婚补充协议,约定由李某支付王某补偿款138万元,分12年支付完毕。李某按约定履行近两年半后,以签订协议时受到威胁以及再婚后另育有子女、生活成本增加为由,拒绝支付剩余费用。经审理,法院认定该离婚补充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应为合法有效,李某并未提交受到胁迫的证据,收入水平亦未发生变化,法院结合双方离婚财产分配的相关情况,最终支持了王某要求李某继续履行协议约定补偿款的诉讼请求。

扫码查看涉妇女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代表发言

北京市人大代表刘馨硕表示:“密云区人民法院对涉妇女权益案件的梳理全面且深入,清晰呈现了案件类型、特点及法院的应对策略,为我们基层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在处理受家暴女性权益维护问题上,法院提到与妇联、镇街等部门建立的反家暴联动机制,与基层工作紧密相关。在以后的社区管理中,我们会更关注此类问题,协助法院做好相关工作,保障妇女权益。在工作配合方面,法院成立的“木兰天平”志愿服务队意义重大。我们街道一直致力于社区和谐建设,服务队的“木兰有约”纠纷化解品牌能与我们的社区调解工作形成互补。未来,我们计划与服务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邀请法官定期为社区调解员开展培训,提升调解能力,共同解决家庭纠纷,维护社区稳定。”

北京市人大代表马丽表示:“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通报会中的内容对校园法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木兰之声”普法宣传活动走进校园,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漫画展,为我们的法治课程提供了新思路和优质资源。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结合新闻通报会内容,我认为可以将法院提供的案例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尤其是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法律知识。同时,希望“木兰天平”志愿服务队能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法治讲座,针对女童防性侵、男童防校园暴力等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助力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供稿:密云法院

摄影 :高嵩

编辑:高嵩 刘宇航

审核:李泽

0 阅读:0

京法网事

简介:权威发布北京法院审判信息、司法动态,普及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