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归顺蜀汉后,为何没有支援过蜀汉呢?

若非从前声声慢 2023-05-27 14:16:18

“南征之路注定十分艰险,那里气候湿热,森林茂密,虫蛇遍布,是“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三国演义》用了多达四回的篇幅刻画此次南征,其中虽有不少虚构之处,但南征不易是千真万确!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随后蜀汉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对外,关羽痛失荆州,刘备惨败夷陵,国际威望一落千丈,对内,汉嘉太守黄元起兵反汉,益州郡汉族豪强雍闿联合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彝族首领孟获起兵反汉,一时之间,蜀汉政权危机四起。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先是迅速平定了黄元的叛乱,然后与东吴缔结了和平协议,解决了来自东方的威胁,接着为刘备守了2年孝,最后于公元225年发兵攻打南中的叛乱,诸葛亮在出发前,听取了马谡提的建议:以攻心为上,臣服南中少数民族。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战,连同路上的时间,总共也就一年时间,最终诸葛亮成功击败了南中的叛乱,斩杀了雍闿,而对于孟获,诸葛亮采取了马谡的建议,七次擒拿孟获又七次放了孟获,为的就是诚心让孟获臣服,最终诸葛亮也达到了目的,孟获归顺了诸葛亮,并且跟随诸葛亮到成都,担任了蜀汉的御史中丞,相当于御史大夫的副手。

但南征之路注定十分艰险,那里气候湿热,森林茂密,虫蛇遍布,是“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三国演义》用了多达四回的篇幅刻画此次南征,其中虽有不少虚构之处,但南征不易是千真万确的。双方初战,诸葛亮获胜,孟获退到泸水南岸,“尽拘船筏于南岸,一带皆筑土城,依山傍崖之地,高竖敌楼,楼上多设弓弩炮石,准备久处之计。”孟获想凭泸水天险和地形之利坚守,让诸葛亮军队难以久住。诸葛亮的对策是派马岱到泸水下游沙口水浅处渡河,切断孟获粮道。马岱军队见水浅,大半不下筏,就涉水过去,不料都口鼻出血而死。问了土人,原来天气炎热,“毒气正发,有人渡水,必中其毒”。土人介绍说,等到夜静水冷,饱食后扎起木筏才能渡水。马岱依照这个方法果然渡过了泸水,断了孟获粮道。

那么,泸水在哪里?白天真的有毒吗?

泸水就是金沙江,是长江干流的一段,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段称为金沙江(如下图所示),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也有人认为是产金丰旺而得名,又名绳水、淹水、泸水。

金沙江干流长2308千米,河口平均流量4920立方米/秒。金沙江是典型的峡谷型河流,从石渠到金江街1174千米范围内峡谷连绵,金江街以下仍以峡谷为主,其中云南境内的虎跳峡长16千米,河宽仅30米,岭谷高差达3000多米,落差200米,为世界深峡之一。金沙江以滩多流急著称,仅新市镇到金江街千余千米河段就有较大险滩400多处。干流落差3300米,最大流速7米/秒以上,是我国水能重点开发河段。

显然,如此大的流量和流速,马岱军队想涉水渡江,现实中肯定绝无可能。不过,金沙江水量变化特别大,洪枯水位比值高达19~30倍。其中,7~9月水量占全年的50~60%。根据诸葛亮《出师表》的说法,五月渡泸,相当于阳历6月,如果当年西南季风来得晚,势力非常弱,降水极少,此时金沙江会处于特枯水位,寻找到某个流速缓慢的地方渡河,甚至有些人看上去感觉水浅可以涉水,或许有这种可能。

那么,泸水真的会有毒吗?

虽然金沙江沿岸植被茂密,动植物遗体若发生厌氧分解,可能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硫化氢有剧毒。但金沙江水量大,流速快,即使有微量的有毒气体,也不足以致人中毒。但是,如果是当地其他流速缓慢的河流,动植物遗体在高温下分解,若正好是小盆地地形,有毒气体在河中积累,人下水搅动,有毒气体逸出而使人中毒,倒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诸葛亮后来班师得胜,又到泸水,“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孟获认为这是猖神作祸,需要四十九颗人头和黑牛白羊祭之才行。诸葛亮自然不肯杀人,就“宰杀牛马,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新自临祭,董厥读祭文后放声大哭,三军和孟获等众无不下泪,“只见愁云怨雾之中,隐隐有数千鬼魂,皆随风而散”。演义的这段描写当然不足为信。不过,按演义说法,读祭文时间是九月一日,阳历应该是9月底或10月初,那时泸水正值洪水期,水急浪大,渡河困难,演义可能根据现实中这样的影子进行了艺术加工。

祝融夫人是罗贯中的中国古典历史题材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

小说中为南蛮王孟获之妻,带来洞主之姐,相传为火神祝融氏的后裔。有勇有谋,武艺高强,善使飞刀,百发百中,是《三国演义》中唯一正式上过战场的女子。

曾与孟获一起抵抗蜀军,在两军阵前被马岱以绊马索活捉,在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后,随孟获归顺蜀汉。 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回登场。南王孟获之妻,相传为火神祝融氏的后裔。祝融夫人以丈八长标为兵器,背插五口飞刀,百发百中。是《三国演义》中唯一正式上过战场的女子。 三江城被诸葛亮取得后,祝融替丈夫出阵,以飞刀伤张嶷,又用绊马索擒下马忠,生擒了二人;然而后因受不住赵云、魏延等的挑衅,深入敌军陷阱,旋即被马岱以绊马索擒下(袁阔成版评书《三国演义》中全身穿红,远看如一团火焰。擅兵法,也擅使飞刀,头两天分别生擒张嶷和张翼,后被赵云生擒)。诸葛亮对她以礼相待,且传信给孟获,以张、马二将换回夫人。后来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表示永不再反,夫人亦随之归顺。

原著描写

忽然屏风后一人大笑而出曰:“既为男子,何无智也?我虽是一妇人,愿与你出战。”获视之,乃妻祝融夫人也。夫人世居南蛮,乃祝融氏之后;善使飞刀,百发百中。孟获起身称谢。夫人忻然上马,引宗党猛将数百员、生力洞兵五万,出银坑宫阙,来与蜀兵对敌。方才转过洞口,一彪军拦住:为首蜀将,乃是张嶷。蛮兵见之,却早两路摆开。祝融夫人背插五口飞刀,手挺丈八长标,坐下卷毛赤兔马。张嶷见之,暗暗称奇。二人骤马交锋。战不数合,夫人拨马便走。张嶷赶去,空中一把飞刀落下。嶷急用手隔,正中左臂,翻身落马。蛮兵发一声喊,将张嶷执缚去了。马忠听得张嶷被执,急出救时,早被蛮兵捆住。望见祝融夫人挺标勒马而立,忠忿怒向前去战,坐下马绊倒,亦被擒了。都解入洞中来见孟获。获设席庆贺。夫人叱刀斧手推出张嶷、马忠要斩。获止曰:“诸葛亮放吾五次,今番若杀彼将,是不义也。且囚在洞中,待擒住诸葛亮,杀之未迟。”夫人从其言,笑饮作乐。

诸葛亮为什么要把孟获带到成都担任官职呢?

多半还是为了让南中地区平定,想想看,把他们的首领拉到蜀汉成都担任官职,不跟做人质一样嘛,南中的少数民族自然不敢反了,自然也就臣服了,由此可以看出,七擒七纵之下,诸葛亮对南中还是有点不放心的。

除此之外,蜀汉还在南中地区设置了地方政府和驻军,以控制整个南中地区,当时的南中地区包括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这是很大的一块地区,超了蜀汉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蜀汉在这里设置了七个郡,分别是:牂柯郡、越嶲郡、朱提郡、建宁郡、永昌郡、云南郡、兴古郡。

南中地区生活着很多的少数民族,除了孟获的彝族之外,还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蜀汉在这里的统治是比较薄弱的,蜀汉在南中设置了庲降都督,用来总督南中七郡的军政大事,先后有七任庲降都督,分别是:邓方、李恢、张翼、马忠、张表、阎宇、霍弋。

事实上,在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南中并没有心悦诚服,就在诸葛亮大军回师之后,南中就发生了叛乱,杀害了蜀汉的守将,第二任都督李恢就曾率军平定当地的叛乱,并且再次把当地的首领迁往成都,以控制为人质,来防止南中再次叛乱,并且蜀汉从南中征收物质作为赋税。

第三任都督张翼任职南中时,南中也发生了叛乱,南夷豪帅刘胄聚兵叛乱,被蜀汉朝廷派出马忠平定,并以马忠代替张翼镇守南中,最后一任南中都督霍弋任职期间,南中永昌郡又发生了叛乱,当地的少数民族仗着地势险要,不服从蜀汉管理,霍弋率军平定。

所以,南中地区并没有因为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而得到安宁,相反南中地区的叛乱一直不断,贯穿了整个蜀汉统治时期,即使孟获在蜀汉朝廷担任高官,但南中地区那么大,又不止一个首领,而是上百个大小不等的部落,光臣服一个孟获,仍然是不行的。

公元263年,魏国18万大军攻打蜀汉,短短几个月时间,钟会就打到了剑阁关,邓艾则偷渡阴平,直接打到了成都城下,当时镇守南中的霍弋听说后,上书刘禅要率军前来救援,但被刘禅拒绝,因为刘禅已经拿定主意要投降。

本来还有大臣说到可以到南中暂避,但也有人反驳说道:南中一直不太肯臣服我们,如果去南中,更加会引起那里少数民族的不满,到时候还会生出叛乱。而投降东吴也不可能,最终刘禅在大臣的裹胁之下投降了邓艾。 而刘备集团,早期颠沛流离,没钱没势没地盘,自然不会有人来投。但是,后来刘备取了西川,拿了汉中,建立蜀国。西南广大的蛮荒地区也随即被纳入其势力范围。刘备伐吴时,便征调过蛮兵。当时刘备派遣马良马良招纳安抚武陵一带的五溪蛮各部,各部首领们都接受蜀汉的印信封号,相继响应刘备。《三国演义》中沙摩柯就是五溪蛮的首领之一,曾射死甘宁。

此后,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向蜀国政府纳贡,比如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同时蜀国政府也将一部分人从南中迁出,于蜀地安置。当时南中部落有五个最为重要的大姓家族,分别是雍,娄,爨,孟,毛。其中孟获就属于孟家的杰出人才,这五家大势力占据了南中一大部分的武装势力,诸葛亮在五大世家分别抽出一批人马。

这群人里面大都是身体素质较好的青壮,他们被编入蜀军,为后来诸葛亮北伐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亮移南中劲卒青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华阳国志》

在历史上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无当飞军”,其第一任统帅乃是协助马谡守街亭的蜀国后期名将王平。

无当飞军擅长山地作战,弓弩和毒箭是其主要武器,配合汉中陇地一代的山地形势,其在防守魏军的作战中,属于主力部队。当初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王平率领无当飞军,面对魏国大将张郃的围攻,屹立不倒,就很说明无当飞军的实力。

在蜀汉后期,蜀国面对魏国的国力碾压,能够坚守数十年,除了蜀道天险易守难攻的地理因素以外,无当飞军的作战特色,也是一个关键原因。

而无当飞军的结局也是颇为壮烈,公元254年,蜀将张嶷率领,5000飞军掩护主帅撤退,结果别魏军所包围。最终无当飞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主将张嶷战死。但无当飞军的战果是非常丰厚的,史载:''杀敌倍之''。

所以说,在历史上,蜀国是调用了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百姓参与作战了的。并不存在所谓的诸葛亮北伐时,孟获和他军队去哪儿的问题。只是说南蛮兵长于南方山地,不擅北上进行大规模阵战,北地水土气候,南方也不适应。所以,其并没有时常出现在诸葛亮北伐的作战中。

当然了,有人会说无当飞军并不是南蛮军队的全部力量。因为当时其人员组成主要来自于从南中迁出的万余户青壮。当时南中四郡虽然人口不算多,但也还是有一些。当时南中四郡仅可查户籍就有接近八万户。

咋一看,确实如此。但事实,这里面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南中四郡这八万户居民里,适合参军的并不多。南中地区本就属于未开发的蛮夷地区,其大部分人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般,个个都是人猿泰山。所以,迁走的万余户无当飞军,事实上已经时是当地的主要作战力量。

而且南蛮兵的战斗力普遍并不算高。勿要带一个”蛮”字就以为他们很能打仗。打仗,不同于打架斗殴。靠着蛮勇,根本打不赢仗的。南蛮兵为了小利,而在山林峡谷中小群斗殴或悍不畏死。私斗厉害,而为公战,在开阔地列军阵,万人对战,南蛮的战斗力与汉军比,那就是渣。他们不知纪律为何物,自由散漫成性,显然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纪律好凝聚力强的部队仗打得好不好不知道,纪律不好凝聚力渣的部队战斗力绝对不咋地。

所以当初的无当飞军也是细细筛选而出的,而且如果不是遇上王平这样的统帅前期调教,估计也无法载入史册。

这个时候孟获在哪里?为什么不来救援蜀汉呢?

如果说孟获一直在蜀汉朝廷担任官员的话,那他应该就在成都,诸葛亮是公元225年平定南中的,到公元263年魏灭蜀时,已经过去了38年,如果当年孟获30岁的话,那263年就已经是68岁了,这么大的年龄,还能救谁呢?也许这个时候的孟获已经去世了,毕竟连诸葛亮都去世了快30年了。

就算孟获还活着,如果孟获是在蜀汉朝廷任职,当时皇帝刘禅都投降了,孟获作为皇帝手下的官员,除了服从刘禅的命令之外,也做不了别的,只能接受皇帝刘禅的命令,一起投降邓艾了,根本不可能救援。

如果孟获在南中的话,他更不可能来救刘禅了,南中距离成都遥远,在路上都要走三四个月,再加消息传递还要一两个月,等孟获到了,这半年过去了,黄花菜都凉了,这叫远水救不了近火。况且刘禅都命令南中都督霍弋不要来救援了,如果孟获擅自救援的话,那就是谋反,谁知道孟获是去救援蜀汉的,还是灭亡蜀汉的,别说救援了,霍弋都不会让孟获出南中,更不用说救援了。 孟获可能不在人世

对于孟获这个人,史学界一直有争议,甚至有学者怀疑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此人。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 他认为:“陈寿《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此凑巧之事?”

但是这种判断是有逻辑问题的,那就是应该是先有孟获这个人,然后才有小说家根据“获”这个名字来编写“七擒七纵”的故事。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是实有其人的。孟获的籍贯和家世,多与南中大姓有关。著名汉代“孟孝琚碑”记载,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最著名的两大姓之一,这大大增加了孟获的可信性。

另外,有历史学家在贵州整理彝文典籍时,也发现了孟氏的谱系记载,可以肯定孟获的族别应当是彝族。孟获在南中深受彝族人和汉族人的信服,在当地拥有很大的威望。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都面临过少数民族问题,而蜀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南中。南中地区,即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西部、四川省西南部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湿热、民族众多、物产匮乏,直到诸葛亮南征时还被称为“不毛之地”。此前,东汉朝廷将南中分置为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及建为属国,东汉末年时,这里已经被当地豪强所控制,朝廷根本管不着。刘备本来不是益州人,在益州的统治基础并不稳固,他娶益州士族吴懿妹妹为皇后,就是要争取益州士族的支持,因此刘备并无余力再顾及到南中。

最后说一点,孟获是彝族人,就算当年他臣服了诸葛亮,他本人的真实意愿也是不愿意救蜀汉,而愿意坐视不理,作为当地的首领,孟获当然也不傻,他的宗主蜀汉都打不过的,他孟获去又有什么用呢?根本就不是强大的魏国对手,就算他去也是送死。

以上是历史中的孟获,再来看一下三国演义中的孟获,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臣服后,跪下来对着诸葛亮发誓:以后坚决不再谋反。注意到孟获的誓言啊,他说是不再谋反,他可没有说蜀汉有难,他来救援啊,他是臣服于蜀汉,但并不是对蜀汉忠心,他只能做到在他活着的时候不反蜀汉罢了,并不是无条件地为蜀汉卖命和忠心。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