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周融资概述:
本周上海共发生8起融资,张江有3起。
2.融资企业动态
(1)3月26日,无锡市梁溪区区长周子川率团考察深兰科技;
(2)3月28日,天谋科技的时序数据库IoTDB荣获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工业互联网领域赛Top3;
(3)4月3日,玄宇医疗自主研发的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及一次性使用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成功入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第五批)》。
3. 热点行业聚焦
(1)3月27日,上海市松江磅策人工智能精准机器人创新中心举办线上直播活动,主题为“机器人做手术造汽车,人类会失业吗?”;
(2)4月2日,智元机器人宣布与国际顶尖具身智能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Pi)达成合作,围绕动态环境下的长周期复杂任务展开深度技术合作;
(3)4月7日,擎朗智能基于海量真实场景数据积淀,发布了“为服务而生的”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
01
融资综述
加冕研究院据张通社Link数据库统计,本周(3.31 - 4.06),上海企业共发生8起融资事件,其中有2起披露了融资金额,合计金额约3.3亿元。
从行政区域分布来看,浦东新区融资事件数量最多,共发生4起,其中有2起是A轮融资。
从融资轮次来看,本周上海融资中A轮融资事件数量最多,有4起,其中2起属于医疗健康行业;另外有1起Pre-IPO融资,融资企业为深兰科技。
从行业分布来看,本周上海融资共涉及5个行业,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最多,有3起,均集中于人形机器人制造领域。
02
热门融资速览
深兰科技完成数亿元Pre-IPO轮融资
4月2日,深兰科技完成数亿元Pre-IPO轮投资,本轮投资由浦东创投集团独家领投。
加冕观点:
深兰科技于张江成立,致力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公司通过基础研究叠加技术应用以及软硬件一体化交付,开发出了多款技术全球领先的AI装备产品。另外,公司从富士康招聘专业团队,搭建了从供应链到制造、质检、储运的“机器人富士康”体系。公司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人工智能领航企业TOP50》,连续三年入选《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500强》,2023、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和《胡润全球数字经济独角兽》排行榜。
镜识科技完成战略融资
3月29日,镜识科技完成战略融资,宏润科技正式成为镜识科技的战略股东。
加冕观点:
镜识科技在张江成立,是一家通用足式机器人研发商,致力于深度融合AI与机器人本体,让机器人具有超越人类的运动和操纵能力。公司自2024年5月成立以来,已研发出了黑豹II、工业四足机器人、高机动手臂、仿生灵巧手等多款产品。其中,镜识黑豹Ⅱ产品实现10.4m/s高速稳定奔跑,打破了波士顿动力保持了十年的世界最快纪录(8.8m/s)。公司计划在2026年实现双足机器人10m/s奔跑速度,2027年推出用于工业场景的柔性智造人形机器人,2030年推出人形机器人个人助理。本轮融资将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引领消费级和工业级机器人技术革新。
玄宇医疗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4月2日,玄宇医疗宣布完成由白云金控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
加冕观点:
玄宇医疗成立于张江,是国内领先的电生理和外周介入双平台布局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其核心产品RHYTHPULSE®多通道脉冲电场消融(PFA)系统已于今年2月26日正式通过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产首个获批的集多通道、大局灶和靶向消融于一体的PFA系统。除PFA系统外,其自主研发的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已完成关键注册临床试验,已构建起“上市一代、临床一代、研发一代”的立体化产品矩阵。本轮融资将重点投向营销网络建设、产业化基地扩建及创新研发管线布局,通过“技术+市场”双轮驱动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得印科技完成A轮融资
3月31日,得印科技完成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享佳健康独家领投。
加冕观点:
得印科技是一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赋能养老产业的科技公司,主要的定位是智慧养老市场,产品覆盖老年人出行、失能护理等常见需求。公司拥有两大核心技术,一是激光匹配技术,二是AI算法应用。公司还在自身技术的基础上申请了多项专利;其中,机器人激光匹配精度评价专利解决了传统激光匹配效率低的问题,适用于多种机器人导航的场景。除此以外,还可延伸至无人机、智能家居等领域。
03
热点行业聚焦
本周上海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3起融资,其中1起披露了融资金额,即深兰科技完成数亿元Pro-IPO融资。
3月27日,由上海市松江磅策人工智能精准机器人创新中心举办的线上直播活动,主题为“机器人做手术造汽车,人类会失业吗?”。学术界、产业界和研究机构围绕机器人技术在医疗、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4月2日,智元机器人宣布与国际顶尖具身智能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Pi)达成合作,围绕动态环境下的长周期复杂任务展开深度技术合作。目前,智元机器人与Pi的合作已经初具成效,可以实现一个通用模型根据不同的指令输入执行多个任务,也可以适配多种末端执行器,同时可以兼容鱼眼和针孔相机等多种传感器。
4月7日,擎朗智能基于海量真实场景数据积淀,发布了“为服务而生的”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XMAN-R1通过模拟服务人员的动作逻辑与姿态,融入场景需求,与擎朗配送、清洁机器人分工协作。基于15年服务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经验,擎朗智能首次提出“机器人岗位化”概念。目前,XMAN-R1已实现服务场景内“点单-配餐-送餐-收餐”等长任务闭环,并计划未来拓展至更多场景。
智元机器人和擎朗智能均位于浦东新区。目前,浦东已形成了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开源训练场和智元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为核心的高质量数据语料库,以快速制造平台、手板厂、检验检测为核心的功能性服务平台,以大模型、操作系统、感知系统等软件企业以及关节执行器、传感器和灵巧手等硬件零部件企业为核心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集聚机器人生态企业达百余家,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不断推出。
2025年被业内视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宇树科技王兴兴表示,今年年底前,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量级,并将于明年应用于一些基础服务业和工业领域。根据2024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3亿元,同比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比例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则有望达到3000亿元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