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链接“芯”生态!2024年临港新片区融资图谱来了!

张通社 2025-04-07 11:47:37

自2019年挂牌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立足开放创新这一核心使命,构建起以“硬科技”为核心的前沿产业体系,表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2024年,在市场承压大环境下,临港持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逆势凸显资本向心力。

01

全年融资135起

80%早期企业体现资本布局前瞻性

根据张通社Link数据库统计,2024年,临港新片区完成融资事件135起,其中52起事件披露了融资金额,共计约123亿元,披露比例为38.6%。从阶段分布来看,早期融资占比77.8%,其中天使轮39起,A轮66起;中后期融资(B轮及之后)占比10.3%。

融资135起

占上海13.5%趋于稳定

纵观近三年临港融资事件数量走势,2024年临港融资事件135起,同比下降6.9%,但相较23年18.5%的降速已收敛近十二个百分点,企业逐步适应低频市场环境。而与此同时,上海的融资事件正在以相近速率收缩,临港融资事件数占上海总数比例稳定在13.5%上下。

早期融资占比近80%

资本抢滩战略先机

2024年,临港发生66起A轮融资事件,占比达48.7%,显著高于上海整体水平;天使轮39起,较23年的20起将近翻倍,拉高早期融资占比15个百分点,资本正在向临港早期项目倾斜,“投早、投小”特性突出。

02

集成电路主导

智能汽车生态链形成临港特色竞争力

2024年临港发生的135起事件中,三大先导产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以66.7%的比例占主导地位。其中,集成电路43起,占比31.9%,占上海集成电路投融资事件总数的27.7%,仅次于张江29.7%的比例,上海集成电路“张江-临港”双核驱动格局已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发展成为临港新片区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前沿产业,2024年披露投资金额最高的事件发生于该产业,长电汽车电子斩获44亿元战略融资。

集成电路主导地位凸显

汽车芯片领跑国产化赛道

集成电路实现“设备-材料-IC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覆盖,汽车芯片产业链成为临港特色。集成电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临港区别于张江的差异化赛道,包括电动化所需功率半导体器件、智能化所需的算力及通信等芯片。2024年汽车芯片相关领域完成12起融资,其中车规级芯片3起,功率器件5起,其他算力、通信等芯片4起,D轮融资发生企业积塔半导体走在碳化硅功率器件国产替代前列。此外,半导体设备、材料以及EDA/IP集成等“卡脖子”环节相关融资事件占比41.9%,产业链完整性保证临港汽车芯片供应链安全可控。

人工智能精准垂直场景

人形机器人与智能驾驶成为投资热点

人工智能发生24起融资事件,反超生物医药上升至第二,垂直场景成为主要增长极。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成为AI融资最热赛道,2024年发生5起融资事件,智元机器人一年内融资两次,资本保持对该领域的高度关注。自动驾驶是临港AI另一个密集发生融资的垂直场景,普创智能、友道智途先后完成融资,其中友道智途为上汽旗下聚焦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的服务商。

生物医药投资热度回调

未来健康方向仍获资本关注

生物医药发生23起事件,同比下降25.8%,成为降速最大产业。细分领域中,仅有细胞治疗与抗体药物实现小幅微增,两个增长赛道均属于未来健康,而其他赛道则全部处于收缩状态。作为三大未来产业先导区之一,未来健康尚能维持投资热度,但生物医药整体融资趋缓。

03

发挥智能汽车生态优势

锚定未来产业差异化赛道

“汽车芯生态”激活新增长极

成为临港穿越资本寒冬的底层密码

依托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上汽集团临港生产基地两大整车厂,汽车产业已成为临港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产业,并在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中抢抓产业新机遇,打造全生态、全场景的未来汽车城,成为领先全国的创新高地。集成电路深度链接智能汽车产业链,随着瞻芯电子成功转型IBM模式,布局晶圆制造关键环节,临港实现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垂直生态闭环,打造全国领先车规芯片产业高地。围绕SoC、MCU、IGBT、SiC器件等细分领域,临港集聚了积塔半导体、闻泰科技、芯旺微、地平线等一批全国领先半导体企业,形成规模效应,2025年产值目标直指千亿级。2024年相关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逆势增长,同比增加16.7%,锻造新质增长极。

未来产业展现逆周期韧性

未来智能尚需差异化突围

资本敏锐捕捉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新机遇,前瞻性地将目光投向临港未来产业,相关赛道面对资本寒冬逆势增长。2024年,临港新能源融资10起,同比增长42.9%,其中,未来能源方向占比40%,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带动新型储能成为新兴增长点。新材料融资5起,同比增长66.7%,其中包括纳米材料等2起未来材料方向融资,成为新兴增长极。而在未来能源、未来材料引领临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抗寒之时,人工智能尚未形成“护城河”,临港-张江双核驱动有待进一步强化。

自动驾驶与车规级软件可成为突破口。截至2023年,临港已累计开放118.2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并建成3.2平方公里的封闭测试区,同时友道智途等企业已获全国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临港自动驾驶场景应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友道智途获得A轮融资,自动驾驶焕发新生机。随着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加速,L4级逐步突破实验室阶段,自动驾驶未来仍将是AI投资核心赛道之一。

人形机器人以其与汽车产业链共通性,或将成为下一个新兴增长点。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产业链在技术、供应链、生产环节等多个维度存在显著的共通性,特斯拉等车企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是新趋势。硬件方面,汽车产业链的成熟零部件(如电池、电机、减速器、传感器)可直接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软件层面,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在环境感知、规划决策算法上高度相似,如特斯拉Optimus与其全自动驾驶系统算法相似度可达60%。2024年,人形机器人投融资5起,与23年保持持平,而随着智能汽车生态城发展深化,产业生态的共振效应将进一步激发,人形机器人将发挥其未来产业的逆周期韧性,成为临港产业投融资增长极。

125家企业,135起融资事件,123亿,80%的早期融资,临港新片区巩固了其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战略定位,构建起高成长性产业生态。在资本收缩的下行周期,挖掘自身新动能,走出差异化赛道是突出重围的核心关键点。临港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与汽车有机结合,发挥智能汽车产业链带动作用,为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注入新动能。

0 阅读:0

张通社

简介:专注科技创新产业,提供深度专业的医药、半导体、AI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