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澄衷卖油

深巷书音 2023-05-15 07:31:18

1880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进入上海,叶澄衷成为其中国代理商。

当时中国还在以陶瓷或铸铁作灯具,以菜油或豆油为燃料。达种油灯亮度很低,灯光如豆,摇曳不定,还有难闻的气味和浓浓黑烟,动不动就会熄灭。相比之下,美孚煤油灯要亮好多倍,而且亮度可调,加上玻璃罩也不怕风吹。因此,这种新式灯具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在中国办厂后,美孚灯的生产成本大为降低,一盏灯的售价比一根蜡烛还便宜。当然,美孚的主要目的还是销售石油而不是灯具。于是,叶澄衷就开拓中国市场提出了一揽子建议。他根据中国人节省的习惯,要求美孚重新生产一种体量更小的煤油灯。他还提议推出“买一送一”活动,即买一大桶(30斤)煤油,送一盏煤油灯。

考虑到玻璃灯罩易碎,叶澄衷认为应当充许人们用破碎的旧灯罩换新灯罩。他还告诉美国人,煤油桶用完之后,中国人常常用它来做成两个簸箕——“在欧洲,这个油箱使用完以后,基本上就扔掉或回收了,而在中国,这个油箱对剖一剪二的话,是一个很好的垃圾簸箕。所以算一算,很合算。农民想,我既点了灯,价钱又不貴,房间又亮得多了,还多了两个垃圾鼓箕,那有什么不好?

叶澄衷提出的这三大营销策略获得极大成

功,仅一年时间,美孚公司便在上海送出80万盏美孚灯。随着煤油灯的普及,美孚煤油的年销售量也达到200万桶以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