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在何时
中国统一高考始于193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在1938年设立了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并制定了《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办法大纲》。当时的统考定于当年的9月1号到4号,国民政府在重庆、武昌、贵阳等12个城市设立报名处,办理新生报名、考试等事宜
。笔试分为文法商师范、工科和农业三组,所有考生都要参加公民、国文、英文、史地、数学5门的考试,而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考生则可以任选一门考试。当时的全国统考仅限于国立和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不在此列。
1938年之前,各高校是单独招考的,不过要受到国民政府救育部指导性的管理。1933年之前,各高校就实行了文理分科,但没有强行规定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考生凭自己的兴趣报考。单独招生注重个性,但是造成了文理失衡。当时全国的在校大学生有七成以上都是文科生,这和当时中国对人才的需求极不相称。有鉴于此,国民政府教育部从1933年开始实行“比例招生法”,强行规定文科生比例不得超过实科生,也就是理科生。到了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直接给各高校下达了文理两科的招生人数,可以说,这是中国高校“计划招生”的开始,此法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