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市旅行介绍——山西省.汾阳市

怜寒玩转旅游 2024-12-17 08:06:44
汾阳市概述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西的位置,由吕梁市代管,是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总面积为1179平方千米。汾阳市全境平均海拔为1414米,自然地形可以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部分,各占约三分之一。

汾阳市西北部是山区,属于吕梁山的支脉,主要山峰包括石华崖、董家梁、墙板山、元宝山和薛公岭等,其中石华崖的海拔最高,达到2043米。中部和西南部是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东南部则是平原,属于太原盆地的一部分,这里海拔最低,为724米,是汾阳市的主要粮棉产区。汾阳市的河流主要是季节性河流,包括中部的峪道河、向阳河、禹门河,南部的阳城河,以及东部的文峪河和磁窑河等。

汾阳市历史

春秋时期:公元前594年,汾阳市地区被设置为瓜衍县,隶属于并州。

战国时期:属于赵国,称为兹氏县。

秦汉时期:仍称为兹氏县,隶属于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新莽时期:更名为兹同,东汉时期又恢复为兹氏县。

三国时期:魏黄初二年(221年),兹氏县治迁移到今汾阳市区,并成为西河郡的治所。

西晋时期:咸宁三年(277年),陈王司马斌改封西河王,西河郡改为西河国,兹氏县更名为隰城县。

南北朝时期:先后归属于前赵、后赵、前秦、前燕、后燕、北魏、东魏、北齐。

北魏时期:太延年间(435-440年),隰城县改为什星军,太和八年(484年)复名为隰城县,并设置西河郡,隶属于汾州。

明清时期:汾阳被称为汾阳县,是晋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汾州升为府,并设立汾阳县。

1996年:汾阳县撤县设市,成为今天的汾阳市。

文峰塔

汾阳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一些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

杏花村汾酒作坊:这是一处清代的建筑,位于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卢家街。杏花村的酿造史可以追溯到北齐时期,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作坊遗址保留了清代酿酒作坊的原貌,包括埋入地下的发酵地缸和古井等。

东龙观墓群:这是一个宋金时期的墓群,位于汾阳市。墓群中发现了27座古墓葬,包括八角形、六角形和四边形的砖室墓,以及土洞墓。

汾阳五岳庙:这是一座元、明、清时期的建筑,位于汾阳市三泉镇北榆苑村。五岳庙坐北朝南,采用四合院布局,包括五岳殿和水仙殿等建筑。

汾阳关帝庙:这是一座明代的建筑,位于汾阳市鼓楼南街东侧。庙内原有铸铁关羽骑马像,因此俗称为铁马老爷庙。庙内保存有明代的题记和建筑。

汾阳市旅游

汾酒文化景区: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875年。景区主要有汾酒博物馆、复古生产线、现代化汾酒酿造车间、陈年酒库和万吨酒海、醉仙楼和汾酒工业园林等看点。汾酒的主要品种包括国藏汾酒、青花瓷汾酒、老白汾酒等。竹叶青酒则是国家卫生部认定的唯一中国保健名酒。

杏花村镇:位于汾阳市区东北部,地处吕梁山脉东麓,太原盆地西缘,总面积约为85.38平方千米。历史上,杏花村镇在明清时期属于尽善北里、尽善南里、两仁里等地区。1984年,杏花村公社改为杏花村镇。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也是著名的汾酒和竹叶青的产地,被誉为“酒都”。

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旅游区原是一片凸凹不平的砖场废弃地和下湿盐碱荒滩,经过6年的改建,变成了现在的旅游区。这里拥有多种景点,包括试验农业、花卉、养殖、植物园区,以及迎宾瀑布、福泽湖、三星殿、九曲柏林园、丹青笔塔、马刨神泉、康庄桥等。此外,还有供娱乐健身的高空游览车、铁索桥、射箭场等设施,以及村史展览、书画苑等文化教育场所。

上林舍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汾阳市栗家庄的上林舍村,新型国家3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历史悠久,在西汉时期就因风景优美、临山傍水而著名,曾以皇家园林命名。度假区提供多种游玩设施和活动,包括高空玻璃漂流、丛林穿越等。高空玻璃漂流项目位于半空中,设计总长1388米,由透明高强度钢化玻璃构成,提供了刺激且安全的体验。丛林穿越项目设有成人线和儿童线,包括高空断桥、壁虎版、横梯接力等近30个项目,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客。

其他还有老爷山风景区、护国灵岩寺、汾阳王府、关帝庙、后土圣母庙、田村童话梦工厂游乐园等。

汾阳市文化

汾酒酿制技艺:汾酒,也称老白汾酒,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典范,其酿造技艺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制曲、发酵、蒸馏等经验性极强的技能。汾酒酿造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汾阳地秧歌:一种民间艺术,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地秧歌以演唱为主,武场地秧歌以舞蹈为主。它起源于唐朝宫廷艺术,后传入汾阳栗家庄并逐渐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汾阳市还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竹叶青酒泡制技艺、汾州八大碗制作技艺等。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