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市旅行介绍——山西省.方山县

怜寒玩转旅游 2024-10-30 08:43:07
方山县概述

方山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市西部,吕梁山的中段西侧。这个县东临关帝山,与娄烦县和交城县接壤;西靠汉高山,与临县相邻;北与兴县和岚县交界;南与离石区相连。方山县的总面积为1434平方千米。

地理上,方山县整体地势为两山夹一川,即东北向西南倾斜的狭长分布,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内平均海拔约为1300米。方山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1%,被誉为吕梁市的后花园。县内的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国家级4A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国城遗址、清代张家塔民居等多个景点。

方山县历史

1. 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方山县境内繁衍生息,这一结论来源于在赵庄村和大坪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2. 战国时期:境内开始设立行政单位,称为皋狼邑,属于赵国。

3. 西汉时期:设立皋狼县,隶属于西河郡。

4. 西晋时期:设立左国城,属于西河国。

5. 北齐时期:公元552年,设立良泉县,隶属于怀政郡(今离石)。

6. 隋朝:公元607年,将良泉县迁移到方山,并改名为方山县。

7. 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设立方州,县属之。但三年后,州被废除,方山县改属石州。

8. 金朝:宣宗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县治迁至积翠山。

9. 元朝: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方山县被撤销,并入离石县,属石州。

10. 中华民国:1918年,复置方山县,属冀宁道。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方山县属兴县专区。1952年,撤销兴县专区,县归榆次专区。1954年,与离石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中阳县并入离山县后,改名为离石县。1971年5月1日,恢复方山县建置。

方山县古迹

1. 于成龙故居: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建造于清代早期(1644年-1735年),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于成龙故居原为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正窑,东侧为倒座房基址,大门建在院内西南角。正窑为七孔砖券窑洞,其中三孔前有廊。大门重檐硬山顶,门额有砖雕花卉图案。2019年10月,于成龙故居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 大武鼓楼: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大武镇中心,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现存建筑除个别构件外均为明代原构。大武鼓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7.6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8平方米。鼓楼平面为正方形,二层三檐,楼阁式建筑。2019年10月7日,大武鼓楼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于成龙墓: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是清朝廉吏于成龙的墓。墓园坐东朝西,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大约2200平方米。周围有高2.5米的青砖花栏围墙,正西面有一座花岗岩质地的牌坊。坟茔在墓园东部正中央,占地面积大约50平方米。于成龙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贺龙中学:位于方山县大武镇大武村,原为大武村最大的宫庙建筑,称紫花宫。内有真武大殿、配殿、过殿、戏台、献殿、道舍、山门等建筑十几座,占地约4000平方米。贺龙中学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 张叔平烈士故居:位于吕梁市方山县大武镇大武一村,年代为1897年,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张叔平烈士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 离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新民村,年代为1942年,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离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 左国城遗址:这是是东晋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的都城遗址,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山县旅行

1. 北武当山:这是方山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吕梁山脉的明珠。北武当山被誉为“三晋第一名山”,是中国北方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2. 南阳沟森林公园: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是休闲度假和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3.方山县还有其他一些景点,如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代张家塔民居等,各具特色,值得一游。

方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方山唢呐:这是一种传统音乐形式,被列入山西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 北武当山传*:这是一种以口头相传为主的民间文学形式,主要流传于方山县及周边地区。

3. 方山县还拥有1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宝塔山传说、方山歌谣谚语、老传统醋业酿造技艺、醋泡黑豆制作技艺、老传统辣椒酱制作工艺、根雕艺术、石画艺术、土豆加工艺、老传统酒酿造工艺、“六口扣”箭根编织工艺、木质景泰蓝制作工艺、土豆宴制作工艺、民间布艺工艺等。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