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县,位于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山脉中段,隶属于吕梁市,面积1259.92平方千米。东与孝义、灵石接壤,南与汾西、隰县相连,西与石楼县相靠,北与中阳县为邻,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其中较为突出的高大山峰有高庙山、棋盘山、人参圪垯、黄崖山等。

交口县境内主要有煤、硫、铁、铝、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等14种矿产资源,含矿面积8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7.1%。此外,交口县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地上天然植被赋存完好,林草覆盖率达56%,有139个树种、200种草本植物和200余种中药材资源,是全国沙棘和汾洲核桃主产区之一;还有木耳、蘑菇、羊肚菌等野生食用菌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等野生动物。

春秋时期:为晋属蒲地,晋文公重耳曾封于蒲,即在交口县境内 。
汉武帝元朔四年,依蒲地设立蒲子县,属河东郡。
晋永嘉元年,刘渊迁都蒲子城,建立政权,国号为“汉”。永嘉三年,依蒲子城设大昌郡,不久废县。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设岭东县,属吐京郡。太平真君二十一年,岭东县改为新城县,仍为吐京郡属县。
唐武德三年,设温泉县和高唐县,属北温州。贞观元年,高唐县并入隰州,不久,温泉县改属隰州。乾元元年,温泉县改属石州。
元至元三年,废温泉县,其境域分别改属于孝义县、灵石县和隰州。

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双池镇西庄村设立灵西县抗日民主政府。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灵西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组为灵西县民主政府。新中国建立后,今交口县境内的孝义县辖区属于汾阳专区,灵石县辖区属于榆次专区,隰县辖区属于临汾专区。197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交口县,因县址驻交口镇而得名。

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位于交口县城东35公里桃红坡镇大麦郊村中,为上下四进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2087平方米,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民居建筑。1936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曾在此指挥作战,并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里既是革命文物和纪念地,也是清代古建筑的典范。

千佛洞:位于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距县城20公里,为二进四合院布局,主要建筑有山门、过殿、大雄宝殿、九间楼、舍利塔等。其中大雄宝殿是开凿于元代的石窟,窟内四周佛龛内雕刻有1003尊14厘米高的佛像,故而得名千佛洞,其余建筑为明清遗构,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西庄村古建筑群:位于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村落中主要的祠堂、庙宇、宅院以及道路均保存较好,体现了传统的历史风貌。
其他还有水头老爷庙、后峪兴华寺、双池梁树棠故居等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