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时三个不合理: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汗青史籍 2022-08-15 12:14:20
前言

在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之中,能够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君主少之又少。这一称号的出现,既是对他们在那个时代做出杰出贡献的肯定,也是他们个人魅力的内在表现。

“千古一帝”一词源自于李贽的《藏书》,这之中,在此之前总共有四个君主得此称号: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明太祖朱元璋。

四个君主,其中有三个朝代在封建王朝中都属于长寿的行列,唯有秦始皇所建立的秦朝,国祚仅十五年。

迅速灭亡的秦朝,宛如昙花一现。但在它崩毁之际,却又因太多巧合呈现出三个不合理之处,即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以及刘邦入关太顺。

陈胜做大太快

秦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在大泽乡起义后被拉开序幕,而后呈摧枯拉朽之势走向覆灭。农民起义动摇王朝统治并不罕见,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十几年的政权足以攻下晚清半壁江山。

洪秀全是凭着拜上帝教的影响以及给众人画大饼的方式起义,而且在此之前他还有一系列前期准备,但陈胜吴广等人根本就不具备这种条件,他们的起义带着很大的偶然性: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就《史记》记载而言,大泽乡起义完全是因为众人因不可控因素无法按时到达渔阳,害怕被处死而被迫起义。

而且,大泽乡起义不过九百多人而已,在极度重视军事力量培植的秦朝,应该轻而易举被消灭才对。为何这样一支偶然出现、力量微弱的起义队伍,很快就建立了张楚政权,并且还直逼咸阳呢?

当陈胜等人觉得小命难保的时候,并非立即起义,而是进行一系列准备。首先是在鱼肚子里藏书“大楚兴,陈胜王”,以此渲染扑朔迷离的氛围,使得众人因迷信而对陈胜有一定的服从心理。

其次,九百人的队伍,仅有两名秦吏负责押送。他们的管理系统为秦吏管屯长,屯长管小卒。而陈胜为屯长,来自上头的阻力仅有两名秦吏,当秦吏被杀,九百人的队伍也就为他所用。因此陈胜他们才会一举成功。

当陈胜等人起义成功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响应,并且这一形势越发壮大,使得陈胜等人有了与秦军对抗的资本。

众人纷纷揭竿而起的原因便是秦二世的暴政。秦二世即位之后,大兴土木,广征壮丁,且任用酷吏,导致民间怨声载道,他们本身就只差一个契机成为反秦队伍中的一员。

而陈胜吴广等人做了领头羊,且打着扶苏与项燕两位仁义之士的旗号,便很快使得众人相继加入。

除此之外,陈胜本人也极具战略意识,起义之后的策略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因此势力才会逐渐壮大。

骊山囚徒太狠

陈胜吴广的起义,仅几个月的时间便发展到了威胁咸阳的地步,秦二世听闻之后,吓得立马召朝臣商讨对策。最终,在章邯的建议之下,秦二世释放骊山二十多万囚徒前往镇压张楚政权:

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骊山刑徒本为情急之下的选择,秦二世也只是想着能替自己结局眼下的危机。但没想到,章邯率领这二十万大军,却成为当时秦朝最为强悍的力量。

章邯带着这二十万大军,先后击败十万之众的周文军,而后攻破齐楚联军,与荥阳的精兵相抗都未曾逊色。在巨鹿之战前,骊山刑徒可谓是屡战屡胜。

一支由囚徒组建的队伍,为何没有被起义大军感染从而倒戈相向?又为何如此凶狠,使得张楚政权迅速灭亡呢?

首先,于骊山刑徒而言,这是他们“重生”的机会。本来是失去自由的囚犯,如今有了被赦罪的机会,他们自然会拼死相斗,这股希望获得自由的意念让他们拥有无畏的勇气。

其次,这些囚徒长期被囚禁,根本就不了解天下形势,自然也就不知道张楚政权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们才能毫无心理负担地与起义军进行对抗。

再者,凭着最初意志击败周文军之后,章邯所带领的骊山刑徒内部结构也有所改变。当初释放骊山刑徒是因为“今发近县不及矣”,解决咸阳危机之后,无论是郡县的兵卒还是戍边的兵卒都有支援的时间。

因而,章邯所带领的骊山囚徒之中,又有许多精兵加入。在精兵的挟制与影响以及多次作战的经验之下,骊山刑徒的军事实力自然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刘邦入关太顺

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刘邦顺利入关的原因也就能够很好解释了。

首先秦始皇时,曾迁徙五十万秦人到岭南,又将六国贵族及富豪迁移至咸阳,便意味着在秦朝的最中心,除了守卫京师的军队之外,连普通兵卒的都不容易征发。

而章邯的骊山军团中插入了关中地区的郡县兵,这就使得拱卫关中地区的精兵良将减少。刘邦入主关中的阻力自然会大幅度减少。

再者,当时两军的关注重点皆在巨鹿之战,王离的长城军以及章邯的骊山军团,两支最为强悍大秦战力都在巨鹿僵持,根本无心回援。

最后,随着反秦势力越来越强,秦朝内部也因秦二世与赵高的存在人人自危,失去向心力的秦廷便很容易崩毁。刘邦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也就得以迅速攻入关中。

尾声

秦朝迅速灭亡,看似处处不合理,但实际上都有迹可循。当大泽乡起义的序幕揭开之后,秦朝埋下的隐患也就被纷纷点燃,使不得人心的秦二世面临天下皆反的局面。

0 阅读:382
评论列表
  • 2022-08-15 23:16

    主要是死的太早,没来得及安排下一代的接班,政权又太集中,在没有镇得住场的接班人的情况下容易崩

  • 2022-08-25 19:11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啊大哥!

汗青史籍

简介:历史是文化的传承,是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