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四大家族真会玩,司马家两手一摊:累了,要不你们来做皇帝吧

汗青史籍 2022-08-16 10:47:00
前言

如果司马家族死后还在观察自己的子孙后代,司马炎肯定第一个跳起来挨个敲自己子孙的脑袋。

毕竟他怎样也不会想到,西晋政权总共就存在51年,抛开自己在位的25年,剩下的一半时间内还有十四年是内乱。但这也与司马炎脱不了干系,谁让他为司马衷选了一个好媳妇呢?

不过,西晋短就短,不还是有东晋嘛?但司马炎看到东晋的状况,想必直接气得吐血。

被四大家族所掌控的东晋王朝?要不,你们自己做皇帝?

王与马,治天下:琅琊王氏

司马睿本来没机会成为东晋政权之主,奈何八王之乱把司马炎一族玩得差不多,导致依附于东海王的司马睿站到了历史洪流之中。准确来说,是司马睿结交了王导这个朋友。

当时,王家本就是名门望族,王导的堂兄王敦是司马炎的女婿,无论是政治影响力还是权力都不容小觑。而王导本人,也极富政治才能。

因此,司马睿的权力乃至东晋政权都是在琅琊王氏的帮助之下建立起来的。司马睿称帝之后,政权极不稳固。为了更好地立足,司马睿对王氏家族极尽礼遇,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座位挪出一部分给王导。

也正是如此,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不过,随着司马睿政权逐渐稳定,琅琊王氏成了王权的威胁。于是,司马睿开始扶植刘隗、刁协等人来打压王氏家族。王导虽然是文臣,但王敦可不是吃素的,他本来就有野心,见到司马睿还想打压自己,于是干脆起兵造反,吓得司马睿直接下令“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

但谁有那本事?王敦很快就带兵来到了建康。司马睿看着眼前的王敦,哭唧唧地表示:你想当皇帝早说啊,我把皇位让你就是了。

结果王敦逆反心理,直接无视司马睿,反手封自己为万户侯,然后带兵走了。

那能咋办?司马睿只能任由王敦去了。于是,司马睿在王敦的耀武扬威之下越看越难受,直接将自己看得卧病不起了。

外戚专权:颍川庾氏

司马睿死后,太子司马绍即位。自己爹都被气死了,这笔账自然要找王敦算。于是,在司马绍的反击之下,王敦愤恨而亡。但作乱的是王敦,关我王导什么事儿?因此,琅琊王氏虽然在王敦之乱后权势削减,却因为王导仍然跻身世家大族的行列。

司马绍解决了王敦,自己也没了,只留下年仅五岁司马衍即位。幼子即位,权力要么在大臣手中要不在外戚手中。司马衍即位之后,情况便是后者。

当时,东晋权力落在庾太后手中。但庾太后不参与朝政,于是将权力给了自己的哥哥庾亮。刚走了一个琅琊王氏,颍川庾氏便这样登场了。

庾亮虽然也想展现一点能力,但不是将人给逼反,就是让东晋的领土又丢了一块,搞得自己虽然把持朝政多年,但一事无成。庾亮死后,弟弟庾冰接棒,成为权柄在握的重臣。

他做过最牛逼的一件事情,大概就是凭着自己的影响力使得司马衍临死之前将皇位交给自己的弟弟司马岳,从而继续保持了自己外戚的身份。

但是,强扭的瓜不甜,司马岳在位仅两年就没了,皇权最终还是落到了他的后代之中,庾冰的外戚梦自然也就破碎了。

最大野心家:谯国桓氏

被门阀士族扶植起来的东晋王室,根本没有独立的能力解决威胁王权的士族,他们为了防止士族的坐大便只能扶植新的势力,谯国桓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

谯国桓氏的代表人桓温,便是在庾氏手中接下了荆州,而后如同王敦那般依靠自己的兵权成为东晋时期第三个大家族。

不过,相较于王敦的个性,桓温更想让自己的声望壮大。于是,他首先将目标瞄准了占据西蜀的成汉政权。

在没有得到朝廷回复的前提之下,桓温直接带着自己的人马西进,仅用几个月的时间便灭掉了成汉政权。

这一功绩,不仅使得桓温名声大噪,更是让他的实力不断扩大。发展到最后,司马家族已经不期望桓温能够乖乖听话,只希望他不叛变就行。

而桓温恰好就有取而代之的心思。但桓温不同于王敦直接派兵攻打健康,他更希望自己篡位来得名副其实。于是,他看着北方的局势,开始思考北伐的事情。

两次成功的北伐,使得桓温声望越来越高。桓温认为只要第三次北伐成功,便能够顺理成章地取代司马家族,实现改朝换代的梦想。

但第三次北伐中,桓温被慕容垂打得落荒而逃。

有了瑕疵的北伐让桓温没办法直接取代司马氏,憋了一肚子气的他只能将其发泄在朝廷中。公元371年,桓温带着自己兵马进入朝廷,以司马奕阳痿为借口,逼迫褚太后废除他的皇帝之位,另立司马昱为皇帝。

没实权的皇帝,日子过得是胆战心惊,很快就如同司马睿一般抑郁而亡。换了两个皇帝,桓温也没借口直接篡位,加之自己已经年老,于是只能暗示朝廷给他加九锡。

可谁又想轻易将王位让出去呢?在这样的等待之中,桓温病逝。

陈郡谢氏:东晋最后的荣光

桓温死后,以谢安为首的陈郡谢氏抬头,成为东晋王朝最后一个把控朝政的世家大族。

谢安本就是东晋的名门望族,也是王导眼中的好苗子。但谢安前期处于隐居状态,因此整个谢家与其他三大家族相比并不太出色。

随着谢家权势逐渐受到威胁,肩负家族兴盛的谢安还是选择了出山。而他最开始,便是受桓温邀请成为他帐下的司马。

但谢安本就是为了振兴家族,自然不可能以谯国桓氏马首是瞻,当桓温选择北伐的时候,谢安就连夜跑路,选择进入朝政中心。

桓温死后,谢安在朝廷也早已站稳,于是开始大力扶植自己亲属。谢安虽然权势越来越大,却并没有篡位之心。

他把持朝政期间,为谢氏赢得了颇多好名声,其声誉堪比王导。除了朝政之上的能力之外,谢氏还是让差点统一中原的前秦政权就此覆灭的直接导火索。

公元383年,苻坚率八十万大军讨伐东晋,在淝水被谢玄所率领的八万大军打败,自此之后,前秦政权走向覆灭,而东晋也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危机,谢安的声望也因此达到顶峰。

虽然谢安并无不臣之心,但帝王多疑的心思总是难免,更何况此时涌现出了司马道子。身为会稽王的他在孝武帝面前煽风点火,使得谢安与孝武帝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淝水之战两年后,谢安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尽数交出,打算再次归隐。然而,还未真正等东晋局势稳定,谢安便因病去世。

东晋政权被四大家族轮流把控的危急局面逐渐解除,但东晋政权也逐渐迎来了落幕。在此之后,桓温的弟弟桓玄发动叛乱,刘裕崛起,掌握了东晋政权。公元420年,刘裕废帝自立,刘宋王朝就此建立。

尾声

四大家族的存在,贯穿了东晋政权的始终。虽然司马氏在四大家族的轮流掌权中显得黯淡无光,但不可否认诸如王谢这般世家大族对东晋王朝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过,依附于世家大族而存在的东晋政权,也因此显得羸弱不堪。当失去世家大族的支持之后,等待他们的便是被取代的命运。

0 阅读:19

汗青史籍

简介:历史是文化的传承,是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