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9 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全球金融市场:美国宣布暂停高额互惠关税。此消息一出,全球股市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应声飙升。
柬埔寨和越南等此前面临巨额关税重压的国家,更是如释重负,为此欢欣鼓舞。然而,一切真的这么乐观吗?

仔细研读美国的这份声明,我们会发现其中暗藏玄机。这次对等关税暂缓政策把中国排除在外,我们依然面临着美国的高额关税壁垒。
美国保留了所有先前针对其他国家的关税,并且实施了普遍适用的 10% 最低互惠关税税率。据相关分析,美国的 “有效关税税率”(即实际支付的关税总额占进口总额的比例)很可能仍会上升 15 至 20 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即便美国在关税立场上出现了看似逆转的暂停举措,但即将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关税,综合起来仍代表着全球贸易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政策。
也许有人会对 “最具破坏性” 这一论断表示怀疑,认为这听起来有些夸张。那么,让我们回顾一下美国历史上贸易政策变动的情况。
在历任美国总统中,不乏征收关税以保护自身行业的例子。1977 年,吉米・卡特为了保护美国糖业,对糖征收关税;拜登则提高了针对电动汽车的关税;甚至连被视为自由贸易主义者挚友的罗纳德・里根,也未能免俗。
1983 年,哈雷戴维森的说客成功说服里根,称他们需要抵御日本制造商的冲击,于是里根对大型摩托车进口征收了 45% 的关税。不过,这些政策往往局限于特定行业,影响范围较为狭隘,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其经济后果并不显著,并未对美国整体经济以及全球贸易格局造成颠覆性影响。

把目光投向美国以外的国家,许多国家也实施过各自的变革性贸易政策。
20 世纪中叶,阿根廷果断地从一个开放的贸易国家转变为信奉保护主义的国家;2016 年,英国脱欧公投通过,提高了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壁垒。这些事件最终都没有对世界经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以英国为例,即便其在全球经济中具有一定地位,但也仅占全球 GDP 的 3%,其政策变动的影响力在全球经济的大盘中相对有限。
占全球 GDP 25% 的美国过去也曾对其贸易政策进行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尼克松在 1971 年为促进出口实施了 10% 的全面关税,可实际上它只实施了短短几个月,并且排除了大量进口产品。
从1970 年到 1972 年,美国的实际关税税率实际上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
再看威廉・麦金莱时期,他在 1897 年至 1901 年在任期间,和共和党内许多人一样,坚信关税能够促进美国工业发展。但实际上,麦金莱对美国贸易立场的影响比许多人认为的要小得多。
1897 年《丁利法案》赋予美国总统权力,如果贸易伙伴满足美国要求,就可以削减关税。从麦金莱总统任期开始到结束,美国进口产品的实际关税税率从 21% 上升到 29%。与当下美国政府推动的关税增幅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
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1930 年的《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案》,它或许是贸易破坏的 “冠军”。经胡佛总统签署,该法案将20000多种的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即便如此,许多美国进口产品依然是免税的。
从 1929 年到 1932 年,美国的关税税率上升了 6 个百分点,该法案导致进口只下降了5%。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一致认为,该法案的通过是导致美欧之间贸易规模从1929年的历史高位急速衰退到1932年历史低位的催化剂,也是大萧条的开始。

若要在美国历史上寻找真正具有冲击力的贸易保护主义时期,或许要回溯到美国内战时期。
自 1854 年成立以来,共和党(主要在美国北方)一直支持高关税,以造福制造商;而民主党(在南方)则热衷于自由贸易,以便将棉花销往海外。
随着南北敌对情绪加剧,共和党发动反击。从 1861 年到 1868 年,美国的实际关税税率上升了 32 个百分点。当然,当时美国处于战时状态,需要迅速筹集战争资金,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19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经济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如今的一半,供应链也远没有现在复杂,所以当时有效关税税率一定幅度的上调,但其影响远小于今天。
尽管如此19 世纪 60 年代的关税政策也并非良策,当时被任命监督美国关税的戴维・威尔斯,他长期以来虽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但最终转而支持自由贸易。

他鄙视关税制度滋生的裙带关系,认为廉价原材料的供应 “对美国制造业的繁荣至关重要”,而这一原则 “在现行关税制度下几乎被完全忽视”。
经济史学家近期的研究也倾向于支持威尔斯的观点,即贸易保护主义提高了成本,阻碍而非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发展。
回到当下,尽管美国宣布了关税暂停,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解除,痛苦才刚刚开始。
美国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带来的益处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显现,所以他们极有可能长期维持高额关税。
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此次的关税政策,无论从涉及范围、税率提升幅度,还是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冲击来看,都堪称全球贸易史上最严重的贸易冲击。特朗普政府将关税视为讹诈工具,企图以此强迫别国妥协让步,这不仅无法“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会引发美国经济衰退,加速美国霸权衰落。
文章素材来源《经济学人·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