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对苏联自力更生的发展模式钦佩有加。在他的影响下,印度长期奉行保护主义政策。这种政策一直持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才促使印度开启市场开放改革。
但即便此,印度的关税水平仍然高于全球标准,过去十年,其关税更是再度攀升。也难怪特朗普会将印度称为“关税之王”,这个说法并非毫无根据。

美印贸易冲突升级,印度乐观背后的隐忧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美国贸易伙伴征收“互惠”关税,印度商品被征收高达27%的关税。

面对这一情况,印度官员公开表态时显得颇为乐观,声称印度能够承受短期压力,并有望迅速与美国达成促进经济增长的贸易协议,甚至有人将其与1991年印度面临重大变革时的情况相提并论。
但实际上,私下里许多人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深知,任何协议在国内都可能遭遇强烈抵制,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极有可能危及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经济和政治议程。
在莫迪2月份访问华盛顿之前,印度就曾试图通过降低包括波旁威士忌和摩托车在内的商品关税来安抚特朗普。
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效果: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计划在今年秋季前完成贸易协议的第一部分,并期望到2030年将双边商品和服务贸易额从2024年的2100亿美元提升至5000亿美元。

此外,双方还约定,印度将增加购买美国的石油、天然气和武器,以缩小其巨额双边贸易顺差。
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今年3月访问华盛顿,进一步提出削减关税的方案。不久后,印度扩大了优惠范围,涵盖约55%的美国对印出口商品。
同时,印度取消了6%的数字广告税,减轻了美国科技巨头的成本负担。两家电信运营商RelianceJio和BhartiAirtel还达成协议,将埃隆・马斯克的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引入印度。
虽然这些努力在短期内未能阻止新关税的实施,但似乎使贸易谈判得以继续推进。印度商务部3月29日表示,双方已就“后续步骤”达成谅解。目前,双方的目标显然是最早在8月达成货物贸易协议,随后再推进服务贸易协议。并且,印度已决定暂不采取报复措施。

新关税对印度经济的影响
从直接影响来看,新关税对印度经济的冲击有限。印度与美国的双边商品贸易约占其GDP的3%(对比一下,这一比例在加拿大是35%)。

印度前贸易官员、全球贸易研究倡议负责人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认为,印度或许能从对其他几个亚洲国家提高关税中获益,而且印度对美国出口额最大的产品——药品,获得了豁免。
然而,美国毕竟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关税仍可能给农业等就业密集型行业带来压力。斯里瓦斯塔瓦指出,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可能包括海产品、宝石和珠宝。
关税还可能冲击印度的电子产品出口,比如本地组装的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4月3日,印度主要股指开盘走低,科技股遭受重创,而制药股则因豁免出现上涨。
从间接影响看,情况不容乐观。特朗普关税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削弱对印度产品的需求,印度产品还可能面临来自其他国家此前出口到美国的更多竞争,像钢铁和化学品领域。
经济学家预估,这些高于预期的关税,可能导致印度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8个百分点。


莫迪政府面临的艰难抉择
虽然短期内莫迪政府看似还能掌控局面,但当下印度经济正在放缓,股市也持续暴跌。长期的贸易战,极有可能破坏莫迪设定的宏伟目标:到2030年,将印度出口额从2023-24年的7780亿美元提升至2万亿美元,并将GDP年增长率提高到至少8%。

这也可能损害他与特朗普关系良好的形象。因此,莫迪似乎正试图改变策略。自2014年上台以来,印度一直在提高关税,以此推动国内制造业发展。
此外,还推出了与生产挂钩的激励措施(PLI),鼓励企业提高产量,吸引外国制造商。质量控制令这类非关税壁垒也不断增加,旨在对进口产品实施安全标准。
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目前国内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4%,低于2015年的16%(中国这一比例约为25%)。私人投资停滞不前,外国直接投资也出现逆转。
不过,变革或许正在发生。路透社3月24日报道称,PLI计划可能会失效。戈亚尔先生最近也警告印度出口商,要摒弃“保护主义思维”。在2019年放弃一项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后,印度目前正与欧盟和英国进行谈判。
像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吸引制造业从中国转移方面表现更为出色,部分原因就在于低关税和贸易协定。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莫迪能否满足特朗普的要求,尤其是在农业和电子商务等政治敏感领域。

与此同时,印度希望在美国扩大服装销售的愿望,可能会遭到美国制造商的阻挠。
过多的让步,不仅可能引发印度农民的抗议,还可能招致长期免受外国竞争影响的巨头们的反对。
这些巨头很多与莫迪关系密切,还是其政党的大额捐助者。印度“关税之王”和美国“关税大佬”最终能否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莫迪政府又将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未来,我们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经济学人·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