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推迟”只是止痛药!美债危机下,美联储“救火”能撑多久?

鸿儒看商业 2025-04-15 10:26:38

2025年4月9日,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却成为了金融市场风云突变的转折点,一场足以撼动全球经济格局的风暴悄然降临。

黑色九日:市场崩溃边缘的恐慌

4月9日之前的数周,股价持续下跌,市场弥漫着不安的气息。美国国债市场——这个向来被视为全球金融体系基石、最安全的资产港湾,竟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荡漩涡。

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短短几天内,从3.9%狂飙至4.5%。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呈反比关系,收益率的飙升,意味着债券价格的雪崩式暴跌。与此同时,高风险资产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股市连续下挫,标普500指数在之前的交易中一路走低,市场恐慌情绪急剧升温。高风险资产和本应安全的国债资产同时崩盘,就像两座支柱同时倾斜,整个金融体系大厦摇摇欲坠,稳定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投资者们疯狂地抛售手中的资产,试图在这场风暴中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在市场濒临崩溃的边缘,局势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当天晚些时候,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宣布,将把引发恐慌的许多关税推迟90天。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市场的希望之火,股价强势反弹。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盘时暴涨10%,创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佳单日涨幅。国债收益率虽然仍然高悬,但随着市场其他领域混乱局面的逐渐消退,其造成的损害可能性也在降低。

风暴溯源:市场脆弱性的深度剖析

这场金融风暴的爆发绝非偶然,其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暴露了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脆弱性。

国债市场的动荡,与市场流动性危机紧密相连。回顾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国债市场曾因交易量大增而出现流动性短缺的危机。当时,“买入”和“卖出”报价之间的价差急剧扩大,市场吸收大额订单的能力大大减弱,价格波动幅度远超正常水平,市场陷入极度不稳定的状态。

而在此次危机中,类似的情况再度上演。“掉期利差”这一关键指标清晰地揭示了市场的异常动态。该指标衡量的是国债收益率与利率掉期利率之间的差距,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同步变动。然而,在4月9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创纪录的0.6个百分点,高于同等掉期利率。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的马丁・惠顿指出,这一差距的不断扩大,表明市场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老客户纷纷对购买国债望而却步。

抛售行为的加剧,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损失。华尔街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对其对冲基金客户施加了自202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追加保证金要求。这意味着对冲基金必须迅速拿出现金,来弥补其在各个资产类别中的亏损头寸。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政府债券因其相对较高的流动性,成为了对冲基金最容易出售以筹集资金的资产之一。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抛售行为却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正是这些头寸的亏损首先引发了追加保证金要求,而抛售又进一步压低了债券价格,导致更多的亏损,进而引发更多的追加保证金要求。2022年,英国养老基金也曾因类似原因陷入困境,为了满足追加保证金要求而迅速抛售英国国债,最终导致国债价格暴跌,收益率急剧上升。无奈之下,英格兰银行不得不紧急介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稳定市场局势。

在国债市场的诸多隐患中,“基差交易”带来的风险尤为突出。这种交易方式深受对冲基金的青睐,已为美国一些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带来了巨额财富。基差交易试图利用国债与国债期货合约之间的价差获利,而这种价差是由资产管理公司对期货的旺盛需求造成的。交易员们抓住这一机会,买入国债,同时卖出期货合约。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他们以已购国债作为抵押品进行借款,然后将这笔资金再投入到更多国债中,通过高杠杆操作来放大收益。据统计,对冲基金持有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国债期货空头头寸,这一庞大的规模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只要借款成本和追加保证金要求低于国债和期货之间的差价,这种交易就能持续盈利,在高杠杆的作用下,甚至可以产生巨额回报。然而,这种看似完美的交易策略,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当市场暴跌时,基金可能会面临信贷枯竭的困境,无法续借资金;或者突然面临已陷入亏损的头寸的巨额追加保证金要求,而此时他们却无力应对。一旦押注失败,基金为了满足其他资产类别的保证金要求,只能被迫快速抛售美国国债,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抛售压力,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导致市场陷入更深的危机。

前路何方:美联储的艰难抉择与市场的未来走向

当市场交易再次陷入停顿时,美联储无疑将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新冠疫情期间,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疫情封锁带来的流动性紧缩。在那种情况下,美联储支持美国国债,旨在缓解市场流动性危机,稳定金融市场,其行动得到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但这一次,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剧烈波动,究竟有多少是由于市场系统本身的失灵,又有多少是由于投资者对美国债券本身失去了信心,目前尚无定论。特朗普政府对全球贸易体系的持续攻击,已经严重削弱了国际投资者对美国政策制定的信心。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自然会对美国主权债务的安全性产生质疑,进而要求美国国债收益率包含更多的风险溢价。

这就意味着,如果美联储此时出手干预市场,很可能会引发外界的诸多质疑。人们会怀疑美联储的行动究竟是单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抑制这种因市场信心下降而产生的风险溢价。

此外,美联储在运用货币政策来缓解金融状况、降低系统性损害风险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限制。在其他正常情况下,美联储可能会选择通过快速降息来刺激经济、稳定市场。然而,即便特朗普推迟了部分关税措施,投资者仍然普遍押注通胀将上升。市场对滞胀——这种通胀与增长停滞并存的糟糕经济组合的担忧日益加剧,这使得美联储内部的鸽派人士在决策时也不得不谨慎行事,任何降息举措都可能引发通胀进一步失控的风险。

除了美联储的政策困境,最大的威胁仍然来自于政治层面。尽管特朗普宣布推迟了部分关税,但美国与中国之间长期积累的贸易壁垒已经被抬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认为这场贸易冲击已经结束,或者幻想外国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信心能够在短期内神奇恢复,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全球金融市场仍然处于高度不稳定的状态。美国金融体系在经历了此次冲击后,其承受能力已经受到了严重考验。人们不禁要问,在真正的崩溃来临之前,这个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体系还能承受多少冲击?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考验着各国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与勇气。

0 阅读:8

鸿儒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