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霍英东去澳门追查遭劫物资,被人用枪顶头“再嚷就毙了你”

冰心在玉壶 2025-03-25 03:12:05

1950年的时候,我国南方还有些国民党残部,他们会将机枪装在船上,看见货船就截停去掳掠。

那时候我国正在进行抗美援朝的战争,可以说形势很严峻,没有功夫去管这些国民党残部的事。

而这时候,著名的爱国人士霍英东运往内地的紧缺物资就曾被这些凶神恶煞的国民党抢过,还差点丢了性命。

“走私生意”

那段时光可以说是霍英东最不愿意讲述的一段,风风雨雨里走过来的他,每每提及那段“走私”,总是不愿多说。

那时候,很多香港的商人其实都会向内地运送货物,铁皮啊,棉花啊,药物啊,都是内地紧缺的物资。

这时候的霍英东也在往内地运货的行列之中,但其实对他来说,这个行为与其说是商业,不如说是冒险。

那时候的霍英东还年轻,前两年才因为一家公司对于某样东西的需求带人去偏僻海岛上开采了几个月,后来一算账,发现没挣到钱。

但是对他而言,他是享受这样的行动的,虽然挣不到钱,但他做到了其他人做不到或者不愿做的事。

而往内地运货就是很多香港商人做不到的事,理所应当地,霍英东就去做这件事了。

商人们做不到不是说没有船或者货源,而是那时候的海上有国民党的残部在拦截货船,进行掠夺行为。

一旦被遇上,轻则交钱,重则丢失一船的货物还得丢掉小命,所以很多商人都不愿意去做。

但是霍英东就挺喜欢这样冒险的感觉,也享受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事情的乐趣。

所以霍英东开始了往澳门港口运送货物的工作,做了有两三年之久,这段贸易也为霍英东攒下了一笔钱财。

但再不怕,再小心躲避,该遇上了也还是会遇上,霍英东的一艘运送物资的船就被国民党的残部扣下了。

那时候的霍英东面对着对方的枪管,尽管霍英东确实不害怕,但在对方的威胁下还是得交上一部分货物或者钱财。

霍英东经历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刚开始可能还言辞激烈一些,会被对方用枪威胁一两句。

到了后来,霍英东熟了,看见对方过来,干脆就提前准备好“买路财”,有对方拦截的功夫,他还能再装几船货呢。

一船货从香港送到澳门,能得盈余20万,再拿出来10万在路上打点水警、抢劫、船工工资,一趟也就10万利润。

利润低也是当时香港商人不往香港送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商人逐利,真让他们走一趟只挣个辛苦钱,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爱国行为

但其实这些东西并非只是中国建国之初,所以需要这些来进行建设,虽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总归不是主要因素。

仔细看看霍英东这段“走私”经历就会发现,他开始运货到结束运货的时间,差不多正好是当时抗美援朝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也就是说,当时的大部分紧缺物资,其实都是要送到抗美援朝战场上,给志愿军们使用的。

其中就包括造军械的铁皮,治伤的药物,做棉衣的棉花等等,而这些,在当时,很多都是买来的。

有些人看到了这里面的关系,就说霍英东和其他香港商人都是在发“国难财”,这也是霍英东不愿意讲述那段时光的一个原因。

但在霍英东自己的叙述中,自己确确实实没有去发“国难财”,相反,其他商人倒是有以次充好的行为。

有的运棉花,会往棉花里塞一些陈旧的棉花,做成棉衣效果不好,但还是卖出了正常棉花的钱。

霍英东是不屑于做这些的,他的棉花,药物都是好货,保准能派上用场,算得上是那段时间里货物质量最好的商家之一了。

霍英东看不上那些奸商,本来卖的是国家紧缺的东西已经有些说不过去,再往里以次充好,更不是什么好的行为。

其实刚开始往内地运货还不算是“走私”,但后来美国为了限制中国,就操控联合国,通过了禁止向中国提供各种物资的条约。

其中就包括英国,和那时还在英国控制下的香港。第二年,香港就要求不让个货商运送货物去内地,这样一来,再进行这样的行为就算是“走私”了。

但霍英东一直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走私,他觉得自己进行的是正常的贸易行为,但奈何那时的环境如此,他也不好去大肆宣传。

那时候的香港禁运,说起来也并不严。香港的警察们贪污腐败极其严重,哪怕碰上了去内地的货船,交上点钱,也就放你过去了。

霍英东则也有自己的办法,他先把船从香港的港口开到公海,在公海上进入澳门的海域再停泊。

这样的货物就很容易躲过搜查,但是相应地,也就更像是走私的行为了,这也是香港有些人骂霍英东的点。

尽管真要说起来,霍英东等商人在香港禁运期间往内地运货的行为确实算不上是“走私”,毕竟这是美国操纵的非法条约。

但在当时还在英国控制下的香港,霍英东这些人做的事情也确实很难摆在明面上。

而且,他们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在发“国难财”,而那时候的香港政府,其实也在偷偷摸摸地做这种生意。

“并非爱国”

在霍英东自己的说法里,自己当时运货去澳门,将国家所需的物资一船一船地送过去,不过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自己冒着险,把货送去,挣一点的利润,说起来绝对不像是发“国难财”,但他也说,自己那时算不上是爱国行为。

虽然话是这么说的,道理也确实向霍英东说的那样,当时不少商人都违反禁令,就是为了趁中国打仗挣上一笔。

但霍英东的行为本质上还是为我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贡献,没有他以及其他商人的物资,抗美援朝的战果可能不会这么显著。

有句老话也说,君子论迹不论心,说得糙一点就是,心眼再坏,只要做的是好事,也不能说他是什么坏蛋。

霍英东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只是在运货挣钱,积攒起了一笔后来用于商业活动的资金,并不是什么爱国行为。

对于他来说,仅仅是“走私”的紧张感,以及应对海上强盗的事迹,就足以让他喜欢踏足未知,喜欢冒险的性格获得满足。

当时的霍英东,其实仅仅只有二十多岁。这一件事情确实不足以将他摆得那么高,但确实是他心迹的证明。

为霍英东写传记的作者评价霍英东,说他没有爱国的意思,但一直在做爱国的事,并猜测霍英东心底应当是有爱国意志的。

这个说法从霍英东后来的行为也能有所印证,霍英东后来转战房地产、采沙、旅游,事业越做越大,但爱国之心丝毫不减。

这期间,霍英东为国家的建设出了不少力,除了捐赠多个大桥,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为各学校出资修建体育设施等,他还为香港的回归做出不少的努力。

国家也对他十分认可,在他病逝之后,为他进行了国葬,这是第一个得到国葬待遇的港人,足以证明国家对他的态度。

霍英东不会去说些空话大话,而是踏实真切地做着每一件事。一生都在做着爱国之事的他,哪怕他自己否认,但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对他的敬佩。

信息来源:

霍英东靠朝鲜战争“走私”起家?——大众网

霍英东——百度百科

冷夏《霍英东全传》——中国戏剧出版社

0 阅读:112

冰心在玉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