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佤族仍用人头祭祀,主席:人头就不要用了,用其他东西代替

冰心在玉壶 2025-03-23 03:20:12

不少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和祭祀活动,而佤族的祭祀活动就堪称神秘吓人了。

因为佤族居然是用人头祭祀的,这场面想想都吓人,但是这也是佤族的传统啊,像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一样,不好改。

这种难题最后还是得交到毛主席手里去办,毛主席对着佤族的头人说了两句,就让佤族同意了用其他东西来替代人头。这个东西是什么?

人头祭

佤族的首领在内部被称为头人,也就是民族内领头做决定的那个,而与毛主席谈话的佤族代表就是当时佤族的头人拉勐。

而毛主席建议拉勐更换的祭品就是牛头,当然,毛主席建议用牛头来代替也是有过考虑的。

作为原始社会就存在的种族,佤族的一些习俗一直保留着,除了人头祭之外,还有一个那片区域的少数民族都多有承认的占卜习俗——剽牛。

所谓剽牛,就是用剽去杀牛,如果牛头的掉落方向、血液喷溅方向符合特定结果,就能以此来确认占卜之事的吉凶。

作为很多少数民族都认可的占卜方式,剽牛还用在了普洱区第一届的兄弟民族代表大会上。

在这届大会上,拉勐被选为剽牛仪式的执行人,对于这次剽牛的结果,拉勐和其他民族的领头人都是有期许的。

拉勐压力在身,也十分紧张,卯足了力气将牛宰杀。拉勐还没有仔细看结果,就听到周围的民族代表们的欢呼声。

拉勐扭头看去,发现剽牛的结果正是“吉兆”对应的情况,当即也十分高兴,最后与其他民族代表签下了民族团结的誓词。

这一份民族团结誓词还被刻在了碑上,竖立在民族团结园内部,象征着云南边界区域各个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

而面对毛主席的建议,拉勐最后也是同意了。在这次前来北京会见毛主席的过程中,拉勐见到了很多不曾见过的事物。

除了打破拉勐认知的各种新奇玩意外,他对于道路上人们文明开化的精神面貌也十分感触,也想到了佤族的一些不符合时代的习俗。

是以,在面对毛主席的建议时,拉勐也明白佤族传统的猎人头祭与新时代下文明精神的冲突,所以拉勐最后还是同意了对人头祭做出改变。

佤族一直信仰的神叫做“木依吉”,是掌管着世间一切事务的“鬼”,但中国“鬼”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鬼”。

在佤族的观念中,“鬼”与“神”与“人”,都是由灵魂组成的事物,而世间的一切现象也都拥有灵魂。

而人头祭,就是用来祭拜“木依吉”的仪式。当然,现在佤族的人头祭已经改成了牛头祭,但佤族对于“木依吉”的信仰依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佤族村落附近都有很多的树林,在佤族人眼中,这些树林是“木依吉”居住的地方,因此人不能乱闯树林。

到了现在,很多佤族聚落附近的古树林也都保护的很好,很多也依然被视为禁地,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从佤族的习俗中也能看出,拉勐做出用牛头改换人头这一决定是极为不容易的,在历史上,不乏一些民族不愿意改换习俗而产生争执的事情。

想必拉勐做出这个决定除了是看到了开化社会的进步性之外,也明白佤族同胞对于佤族被新中国接纳的渴望。

抗争历史

佤族多半分布在越南和云南,且大部分都在两国边界附近,而云南在历史上长期受到越南的入侵也与英国在这里的遗留有关。

在中国大陆上各种革命事件、抗日战争层出不穷之时,英国殖民者在越南北部逐渐向云南内部入侵。

而入侵的地方,就有名为“班洪”和“班老”的地区,这里是佤族人民自古以来的栖息地。

而当时的佤族人民自然不愿意被外国殖民者入侵自己的土地,本就依靠战斗来划定地盘的佤族人民自然是直接进行起了反侵略战争。

这时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为了稳定局势,主动与英国签订了一个条约,规定了一条国界线,将这两个地区划分在中国境外。

但此地的佤族人民并不认同这条国界线,而且这条线也并非彻底被英国人确定下来,就这样一直等到了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班老地区的几位佤族头人联名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向毛主席表达了想要回归的念头。

信中的内容极为恳切,甚至可以说的上是真诚而卑微的请求,读之让人不忍落泪。

几位头人随信给毛主席送了一份礼物,并在信中向毛主席发出询问,问新中国对于班老这片区域中佤族部落归属的说法。

信中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发文,表示如果毛主席愿意接纳班老地区,就请解放军驻扎过来,甚至还表示不愿意接纳,也只需回信即可。

在这样真诚的信件之下,毛主席自然也是在接到了信件后立马回复,安抚了几个头人,并保证他们可以在云南政府那里得到帮助,新中国绝不会放弃他们。

而与班老地区相隔不远的拉勐所在的佤族聚落,自然也饱含着同样的愿景,是以,在毛主席提出建议后,拉勐就没怎么想就同意了。

拉勐将人头祭改为牛头祭,绝不是违背了部落传统的“背叛”之举,相反,拉勐的做法恰恰是佤族迈向新时代的象征。

当原始部落将落后的习俗更改,逐渐接纳文明社会的知识,佤族就足以成为新中国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

尊重习俗

其实最开始,新中国建立后,少数没被消灭的反动派还躲在少数民族部落里,向他们灌输着新中国不好相关的说法。

当时毛主席想要会见各少数民族首领的消息发出后,就有一些首领被蛊惑,以为毛主席是为了把他们“一网打尽”而拒绝前去。

甚至于拉勐,虽然后来很果断地接受了替换祭品的建议,但一开始,对于中国会见的邀请,拉勐也是十分犹豫的。

但邀请拉勐的政府官员,不仅向拉勐送去大量物资,甚至还表示可以把儿子送到佤族部落作为人质,拉勐这才答应代表佤族去与毛主席见面。

而对于少数民族同胞,中国政府其实也予以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与认可,并非蛮不讲理地吸收,而是情同手足的接纳。

现在的少数民族中,很多不违反公序良俗的传统文化都得以保留甚至是大力发扬。

回族的伊斯兰信仰被国家认可,每个回族聚居地都有清真寺供回族人民进行宗教文化和礼仪。

彝族的传统建筑和聚落,不仅被大众审美所认可,彝族居住地也成为了一个假期游玩的景点,吸引着其他民族前往欣赏。

而在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不仅被大力宣传,在相关城市,泼水节那段时间,不仅有假期、全城人上街“打水仗”,甚至还有消防车向民众“泼洒”祝福。

对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一向是先尊重认可,再寻求改变,就像佤族的人头祭,毛主席也并非一上来就要求拉勐改用牛头。

最开始,毛主席向拉勐询问的是与人头相似的猴头,在拉勐说明不可后,又让拉勐自己选出一个替代品,最后才建议使用牛头的。

在中国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前提下,各民族也就能够真正地在这片大地上饱含热爱地生活下去。

信息来源:

佤族——百度百科

民族团结誓词碑——百度百科

「原创」树牢国家意识 守护神圣国土——解读1953年阿佤山头人写给毛泽东的信——云南网

0 阅读:158

冰心在玉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