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三年(壬戌,公元422年)
春正月甲辰朔,魏主自云中西巡,至屋窦城。
癸丑,以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刺史如故;江州刺史王弘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谢晦为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入直殿省,总统宿卫。徐羡之起自布衣,又无术学,直以志力局度,一旦居廊庙,朝野推服,咸谓有宰臣之望。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颇工弈棋,观戏常若未解,当世倍以此推之。傅亮、蔡廓常言:“徐公晓万事,安异同。”
尝与傅亮、谢晦宴聚,亮、晦才学辩博,羡之风度详整,时然后言。郑鲜之叹曰:“观徐、傅言论,不复以学问为长。”
秦征西将军孔子等大破契汗秃真,获男女二万口,牛羊五十余万头。秃真帅骑数千西走,其别部树奚帅户五千降秦。
二月丁丑,诏分豫州淮以东为南豫州,治历阳,以彭城王义康为刺史。又分荆州十郡置湘州,治临湘,以左卫将军张卲为刺史。
丙戌,魏主还宫。
三月,上不豫,太尉长沙王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并入侍医药。群臣请祈祷神祇,上不许,唯使侍中谢方明以疾告宗庙而已。上性不信奇怪,微时多符瑞,及贵,史官审以所闻,上拒而不答。
檀道济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广陵,悉监淮南诸军。
皇太子多狎群小,谢晦言于上曰:“陛下春秋既高,宜思存万世,神器至重,不可使负荷非才。”
上曰:“庐陵何如?”
晦曰:“臣请观焉。”
出造庐陵王义真,义真盛欲与谈,晦不甚答。还曰:“德轻于才,非人主也。”
丁未,出义真为都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是后,大州率加都督,多者或至五十州,不可复详载矣。
帝疾瘳,
己未,大赦。
秦、雍流民南入梁州;庚申,遣使送绢万匹,且漕荆、雍之谷以赈之。
刁逵之诛也,其子弥亡命。辛酉,弥帅数十人入京口,太尉留府司马陆仲元击斩之。
乙丑,魏河南王曜卒。
夏四月甲戌,魏立皇子焘为太平王,拜相国,加大将军;丕为乐平王,弥为安定王,范为乐安王,健为永昌王,崇为建宁王,俊为新兴王。
乙亥,诏封仇池公杨盛为武都王。
秦王炽磐以折冲将军乞伏是辰为西胡校尉,筑列浑城于汁罗以镇之。
五月,帝疾甚,召太子诫之曰:“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
又为手诏曰:“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
癸亥,帝殂于西殿。
帝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被服居处,俭于布素,游宴甚稀,嫔御至少。尝得后秦高祖从女,有盛宠,颇以废事;谢晦微谏,即时遣出。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岭南尝献入筒细布,一端八丈,帝恶其精丽劳人,即付有司弹太守,以布还之,并制岭南禁作此布。公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之物。内外奉禁,莫敢为侈靡。
太子即皇帝位,年十七,大赦,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立妃司马氏为皇后。后,晋恭帝女海盐公主也。
魏主服寒食散,频年药发,灾异屡见,颇以自忧。遣中使密问白马公崔浩曰:“属者日食赵、代之分,朕疾弥年不愈,恐一旦不讳,诸子并少,将若之何?其为我思身后之计。”
浩曰:“陛下春秋富盛,行就平愈;必不得已,请陈瞽言。自圣代龙兴,不崇储贰,是以永兴之始,社稷几危。今宜早建东宫,选贤公卿以为师傅,左右信臣以为宾友;入总万机,出抚戎政。如此,则陛下可以优游无为,颐神养寿。万岁之后,国有成主,民有所归,奸宄息望,祸无自生矣。皇子焘年将周星,明叡温和,立子以长,礼之大经,若必待成人然后择之,倒错天伦,则召乱之道也。”
魏主复以问南平公长孙嵩。对曰:“立长则顺,置贤则人服;焘长且贤,天所命也。”
帝从之,立太平王焘为皇太子,使之居正殿临朝,为国副主。以长孙嵩及山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为左辅,坐东厢,西面;崔浩与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代人丘堆为右弼,坐西厢,东面;百官总己以听焉。
帝避居西宫,时隐而窥之,听其决断,大悦,谓侍臣曰:“嵩宿德旧臣,历事四世,功存社稷;斤辩捷智谋,名闻遐迩;同晓解俗情,明练于事;观达于政要,识吾旨趣;浩博闻强识,精察天人;堆虽无大用,然在公专谨。以此六人辅相太子,吾与汝曹巡行四境,伐叛柔服,足以得志于天下矣。”
嵩实姓拔拔,斤姓达奚,观姓丘穆陵,堆姓丘敦。是时,魏之群臣出于代北者,姓多重复,及高祖迁洛,始皆改之。旧史患其烦杂难知,故皆从后姓以就简易,今从之。
魏主又以典东西部刘絜、门下奏事代人古弼、直郎徒河卢鲁元忠谨恭勤,使之给侍东宫,分典机要,宣纳辞令。太子聪明,有大度。群臣时奏所疑,帝曰:“此非我所知,当决之汝曹国主也。”
六月壬申,以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以领军将军谢晦领中书令,侍中谢方明为丹杨尹。方明善治郡,所至有能名;承代前人,不易其政,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
戊子,长沙景王道怜卒。
魏建义将军刁雍寇青州,州兵击破之。雍收散卒,走保大乡山。
秋七月己酉,葬武皇帝于初宁陵,庙号高祖。
河西王蒙逊遣前将军沮渠成都帅众一万,耀兵岭南,遂屯五涧。九月,秦王炽磐遣征北将军出连虔等帅骑六千击之。
初,魏主闻高祖克长安,大惧,遣使请和,自是每岁交聘不绝。及高祖殂,殿中将军沈范等奉使在魏,还,及河,魏主遣人追执之,议发兵取洛阳、虎牢、滑台。
崔浩谏曰:“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遽乘丧伐之,虽得之,不足为美。且国家今日亦未能一举取江南也,而徒有伐丧之名,窃为陛下不取。臣谓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使义声布于天下,则江南不攻自服矣。况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帅拒战,功不可必。不如缓之,待其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出帅,可以兵不疲劳,坐收淮北也。”
魏主曰:“刘裕乘姚兴之死而灭之,今我乘裕丧而伐之,何为不可!”
浩曰:“不然。姚兴死,诸子交争,故裕乘舋伐之。今江南无舋,不可比也。”
魏主不从,假司空奚斤节,加晋兵大将军、行扬州刺史,使督宋兵将军、交州刺史周几,吴兵将军、广州刺史公孙表,同入寇。
乙巳,魏主如灅南宫,遂如广宁。
辛亥,魏人筑平城外郭,周围三十二里。
魏主如乔山,遂东如幽州。冬十月甲戌,还宫。
魏军将发,公卿集议于监国之前,以先攻城与先略地。奚斤欲先攻城,崔浩曰:“南人长于守城,昔苻氏攻襄阳,经年不拔。今以大兵坐攻小城,若不时克,挫伤军势,敌得徐严而来,我怠彼锐,此危道也。不如分军略地,至淮为限,列置守宰,收敛租谷,则洛阳、滑台、虎牢更在军北,绝望南救,必沿河东走;不则为囿中之物,何忧其不获也!”
公孙表固请攻城,魏主从之。
于是奚斤等帅步骑二万,济河,营于滑台之东。时司州刺史毛德祖戍虎牢,东郡太守王景度告急于德祖,德祖遣司马翟广等将步骑三千救之。
先是,司马楚之聚众在陈留之境,闻魏兵济河,遣使迎降。魏以楚之为征南将军、荆州刺史,使侵扰北境。德祖遣长社令王法政将五百人戍邵陵,将军刘怜将二百骑戍雍丘以备之。楚之引兵袭怜,不克。会台送军资,怜出迎之,酸枣民王玉驰以告魏。丁酉,魏尚书滑稽引兵袭仓垣,兵吏悉逾城走,陈留太守冯翊严棱诣斤降。魏以王玉为陈留太守,给兵守仓垣。
奚斤等攻滑台,不拔,求益兵。魏主怒,切责之。壬辰,自将诸国兵五万余人南出天关,逾恒岭,为斤等声援。
秦出连虔与河西沮渠成都战,禽之。
十一月,魏太子焘将兵出屯塞上,使安定王弥与安同居守。
庚戌,奚斤等急攻滑台,拔之。王景度出走;景度司马阳瓚为魏所执,不降而死。魏主以成皋侯苟兒为兖州刺史,镇滑台。
斤等进击翟广等于土楼,破之,乘胜进逼虎牢;毛德祖与战,屡破之。魏主别遣黑矟将军于栗磾将三千人屯河阳,谋取金墉,德祖遣振威将军窦晃等缘河拒之。十二月丙戌,魏主至冀州,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将兵自平原济河,徇青、兖。豫州刺史刘粹遣治中高道瑾将步骑五百据项城,徐州刺史王仲德将兵屯湖陆。于栗磾济河,与奚斤并力攻窦晃等,破之。
魏主遣中领军代人娥清、期思侯柔然闾大肥将兵七千人会周几、叔孙建南渡河,军于碻磝。癸未,兖州刺史徐琰弃尹卯南走,于是泰山、高平、金乡等郡皆没于魏。叔孙建等东入青州,司马爱之、季之先聚众于济东,皆降于魏。
戊子,魏兵逼虎牢,青州刺史东莞竺夔镇东阳城,遣使告急。
己丑,诏南兖州刺史檀道济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共救之。庐陵王义真遣龙骧将军沈叔貍将三千人就刘粹,量宜赴援。秦王炽磐征秦州牧昙达为左丞相、征东大将军。
【原文华译】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
1 春,正月一日,北魏主拓跋嗣从云中西巡,抵达屋窦城。
2 正月十日,任命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刺史如故;江州刺史王弘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谢晦为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入直殿省,总统宿卫。徐羡之起自布衣,又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是有志向和气度,一旦居于权力中枢,朝野推服,都认为他有宰相之望。他沉默寡言,忧喜不形于色,非常精通围棋,但是看别人下的时候,总是一副没看懂的样子,当世之人,都因此对他备加推崇。傅亮、蔡廓常说:“徐公通晓万事,能调和不同意见。”
徐羡之曾与傅亮、谢晦宴聚,傅亮、谢晦才学辩博,徐羡之风度详整,在适当的时候才发言。郑鲜之叹息说:“观徐、傅言论,不再认为自己是有学问的人。”
3 西秦征西将军乞伏孔子等大破契汗秃真,俘虏男女二万人,牛羊五十余万头。契汗秃真率骑兵数千西走,其别部酋长树奚率五千户人家投降西秦。
4 二月,刘裕下诏,分割豫州淮河以东为南豫州,治所设在历阳,以彭城王刘义康为刺史。又分割荆州十郡设置湘州,治所在临湘,以左卫将军张卲为刺史。
5 二月十三日,北魏主拓跋嗣还宫。
6 三月,皇帝刘裕患病,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一起入宫侍奉医药。群臣请祈祷神祇,皇上不许,唯独派侍中谢方明把病情禀告宗庙祖先而已。刘裕的性格,不信神怪,身份微贱的时候,很多关于他的符瑞,登基后,史官审查向他汇报,他都拒绝回答确认。
檀道济出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统率淮南诸军。
皇太子刘义符时常与一些品质低劣的人厮混,谢晦对刘裕说:“陛下春秋既高,应该考虑如何让社稷传承万世,神器至重,不可所托非人。”
刘裕问:“庐陵王(刘义真)怎么样?”
谢晦说:“请让我去看看。”
出宫去造访庐陵王刘义真,刘义真隆重接待,想要和他谈话,谢晦不怎么回答。回来说:“德轻于才,也不是能做人主的。”
三月五日,外放刘义真为都督南豫州、豫州、雍州、司州、秦州、并州六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自此之后,大州刺史一律加授都督,军区所辖,最多的多达五十州,已无法罗列详载了。
7 刘裕病愈,三月十七日,大赦。
8 秦州、雍州流民南入梁州。三月十八日,朝廷遣使送绢万匹,并且漕运荆州、雍州的粮食去赈济灾民。
9 刁逵被诛杀时(事见公元404年记载),他的儿子刁弥逃亡。三月十九日,刁弥率数十人进入京口城,太尉留府司马陆仲元击斩刁弥。
10 三月二十三日,北魏河南王拓跋曜去世。
11 夏,四月二日,北魏立皇子拓跋焘为太平王,拜相国,加授大将军;拓跋丕为乐平王,拓跋弥为安定王,拓跋范为乐安王,拓跋健为永昌王,拓跋崇为建宁王,拓跋俊为新兴王。
12 四月三日,朝廷下诏,封仇池公杨盛为武都王。
13 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折冲将军乞伏是辰为西胡校尉。在汁罗修筑列浑城,留下镇守。
14 五月,皇帝刘裕病重,召太子告诫说:“檀道济虽有才干韬略,但并没有远大的志向和野心,不像他的哥哥檀韶,有一种难以驾御的气质。徐羡之、傅亮,也不会有异心。谢晦多次跟从我征伐,颇为懂得随机应变,如果有什么问题,必定是此人。”
又写手诏说:“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律委任给宰相,母后不得临朝。”
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受顾命。
五月二十一日,刘裕崩殂于西殿。
刘裕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被服居处,都节俭朴素,游宴很少,嫔妃也极少,曾经得到后秦高祖姚兴的侄女,非常宠爱,以致耽误朝政。谢晦稍微谏劝,刘裕即时将姚氏送走。财帛都在国库,内府没有私藏。岭南曾经进献入筒细布,一匹就有八丈长,刘裕厌恶那布太精丽,劳费人工,即刻交付有司,弹劾进献的太守,把布还给他,并下令禁止岭南再制作此布。公主出嫁,嫁妆也不过二十万,没有锦绣之物。于是内外奉禁,都不敢侈靡。
太子刘义符即皇帝位,时年十七岁,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立妃司马氏为皇后。皇后,是晋恭帝的女儿海盐公主。
15 北魏主拓跋嗣服食寒食散,频年药发,灾异屡现,颇以自忧。派中使秘密去问白马公崔浩说:“最近,赵、代地区发生日食。朕的病弥年不愈,恐怕一旦不讳,诸子都还年少,怎么办?请为我想一想身后之计。”
崔浩说:“陛下春秋富盛(时年三十一岁),病很快就会好。如果您一定要听我的意见,请允许我说一些多余的话:自从圣朝龙兴以来,都不设置储君,所以永兴年间,社稷几乎危殆。如今宜早定东宫太子。选贤公卿以为太子师傅,左右信臣以为太子宾友;入则总揽万机,出则抚慰戎政。如此,则陛下可以优游无为,颐神养寿。陛下万岁之后,国有成主,民有所归,奸宄息望,祸无自生矣。皇子拓跋焘年将十五岁,明睿温和,立子以长,是礼之大经,如果必定要等儿子们都长大成人之后再做选择,倒错天伦,则是召乱之道。”
拓跋嗣又问南平公长孙嵩。回答说:“立长则顺,置贤则人服;拓跋焘既年长,又有贤德,正是上天所命。”拓
跋嗣听从,立太平王拓跋焘为皇太子,让他居正殿临朝,为国家副主。任命长孙嵩及山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为左辅,坐东厢,面朝西;崔浩与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代郡人丘堆为右弼,坐西厢,面朝东;文武百官的位置,则在左辅官、右辅官以下,听候差遣。
拓跋嗣避居西宫,有时偷偷走过来,窥视朝会,听拓跋焘决断,大悦,对左右侍臣说:“长孙嵩是宿德旧臣,历事四世,功存社稷;奚斤辩捷智谋,名闻遐迩;安同通晓俗情,明练于事;穆观达于政要,能领悟我的心意;崔浩博闻强识,精察天人;丘堆虽无大用,但是一心为公。有此六人辅佐太子,我与你们巡行四境,伐叛柔服,足以得志于天下矣!”
长孙嵩本来姓拔拔,奚斤姓达奚,穆观姓丘穆陵,丘堆姓丘敦。当时,北魏群臣出于代北者,多是复姓,等到高祖(拓跋宏)迁都洛阳,开始把他们都改成汉姓。旧史嫌他们之前的姓太繁杂,所以都按照后来的姓,以就简易,《资治通鉴》也依从这个原则。
北魏主拓跋嗣又因典东西部刘絜,门下奏事、代郡人古弼,直郎、徒河人卢鲁元忠谨恭勤,派他们去给侍东宫,分典机要,传达政令和报告。太子聪明,有大度。群臣有时就疑难问题向拓跋嗣请示,拓跋嗣说:“这不是我所知道的,应当由你们的国主决断。”
16 六月一日,刘宋朝廷任命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任命领军将军谢晦兼领中书令,侍中谢方明为丹阳尹。谢方明善于治理郡政,所到之处,都有能干之名;对前任发布的政令,都不做更改,必须要改的,也循序渐进,看不出痕迹。
17 六月十七日,刘宋长沙景王刘道怜去世。
18 北魏建义将军刁雍入寇刘宋青州,州兵击破北魏军。刁雍收集散卒,走保大乡山。
19 秋,七月八日,葬武皇帝刘裕于初宁陵,庙号高祖。
20 河西王沮渠蒙逊派前将军沮渠成都率众一万,在岭南显示武力,于是屯驻五涧。九月,西秦王乞伏炽磐派征北将军出连虔等率骑兵六千攻击沮渠成都部。
21 当初,北魏主拓跋嗣听闻高祖刘裕攻克长安,大惧,遣使请和,自此每年交聘不绝。等到高祖崩殂,刘宋殿中将军沈范等奉使在北魏,完成使命回国,走到黄河,拓跋嗣派人追上,把他们抓回,朝议发兵攻取洛阳、虎牢、滑台。
崔浩进谏说:
“陛下不认为刘裕是个暴发户,接纳他的使节和进贡,刘裕也敬事陛下。今天他不幸身死,我们就乘其丧而攻伐,就算得手,也不足为美。况且国家现在也没有能力一举而取江南,而徒有伐丧之名,我为陛下感到不可取。
臣认为,应该派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让我们的仁义之声布于天下,则江南不攻自服。况且刘裕新死,党羽还都很团结,兵临其境,必定相率而拒战,我们未必能成功。不如缓一缓,等他强臣争权,内部发生变难,然后命将出师,可以兵不疲劳,坐收淮北之地。”
北魏主拓跋嗣说:“刘裕乘姚兴之死而灭之,今我乘刘裕丧而伐之,有何不可!”
崔浩说:“不然。姚兴死,诸子争斗,所以刘裕乘机攻伐。如今江南内部并没有机会,不可相比。”
拓跋嗣不听,给司空奚斤假节,加授为晋兵大将军、行扬州刺史,命他率领宋兵将军、交州刺史周几,吴兵将军、广州刺史公孙表,一同入寇。
22 九月五日,北魏主拓跋嗣进入灅南宫,再往广宁。
九月十一日,北魏人筑平城外郭,周围三十二里。
23 北魏主拓跋嗣抵达乔山,再前往幽州。冬,十月五日,还宫。
北魏大军将发,公卿集议于监国拓跋焘之前,讨论先攻城还是先略地。奚斤想要先攻城,崔浩说:“南方人擅长守城,当年苻氏攻襄阳,一年多都不能攻拔。如今以大兵坐攻小城,如果不能即时攻克,挫伤军势,敌人援兵得以从容而来,我疲彼锐,这是危道也。不如分军夺取土地,到淮河为限,列置郡守、县令,收租征粮,则洛阳、滑台、虎牢被我大军隔在北方,绝望得不到南方救援,必定沿黄河东走;那不就成了我们猎苑中的猎物,何愁不能捕获呢!”
公孙表坚决要求攻城,拓跋嗣听从。于是奚斤等率步骑二万,渡过黄河,在滑台以东扎营。
当时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戍驻虎牢,东郡太守王景度告急于毛德祖,毛德祖派司马翟广等将步骑兵三千人前往救援。
之前,晋国逃亡皇族司马楚之聚众在陈留郡境,听闻北魏兵渡河,遣使迎降。北魏任命司马楚之为征南将军、荆州刺史,派他侵扰北境。毛德祖派长社县令王法政率五百人戍驻邵陵,将军刘怜率二百骑兵戍驻雍丘,防备司马楚之。司马楚之引兵袭击刘怜,不能攻克。正巧,南方送来军资,刘怜出城迎接,酸枣居民王玉飞驰向北魏军报告。十月二十八日,北魏尚书滑稽引兵袭击仓垣,兵吏全部翻城逃走,陈留太守、冯翊人严稜向奚斤投降。北魏任命王玉为陈留太守,拨给他军队,让他镇守仓垣。
奚斤等攻滑台,不能攻拔,要求增兵。北魏主拓跋嗣怒,严厉斥责。十二月二十三日,拓跋嗣亲自率领诸国兵五万余人南出天关,翻越恒岭,为奚斤等声援。
24 西秦征北将军出连虔与河西沮渠成都交战,生擒沮渠成都。
25 十一月,北魏太子拓跋焘将兵出屯塞上,派安定王拓跋弥与安同留守京师平城。
十一月十一日,奚斤等急攻滑台,攻拔。守将王景度出走;王景度的司马阳瓒被北魏兵俘虏,不降被杀。北魏主拓跋嗣任命成皋侯苟儿为兖州刺史,镇守滑台。
奚斤等进击翟广等于土楼,攻破,乘胜进逼虎牢。毛德祖与奚斤交战,屡次击破北魏军。北魏主拓跋嗣另派黑槊将军于栗䃅将兵三千人屯驻河阳,准备攻取金墉。毛德祖派振威将军窦晃等沿黄河布防。
十二月十八日,拓跋嗣抵达冀州,派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将兵从平原渡过黄河,攻掠青州、兖州。刘宋豫州刺史刘粹派治中高道瑾将步骑兵五百人据守项城,徐州刺史王仲德将兵屯驻湖陆。于栗䃅渡过黄河,与奚斤并力攻打窦晃等,击破刘宋军。
拓跋嗣派中领军、代人娥清,期思侯、柔然人闾大肥将兵七千人,会同周几、叔孙建南渡黄河,驻军于碻磝。
十二月十五日,刘宋兖州刺史徐琰放弃尹卯,向南逃走,于是泰山、高平、金乡等郡都落入北魏之手。叔孙建等东入青州,前晋国逃亡皇族司马爱之、司马季之之前聚众于济东,全部投降北魏。
十二月二十日,北魏兵进逼虎牢,刘宋青州刺史东莞竺夔镇守东阳城,遣使向朝廷告急。
十二月二十一日,皇帝刘义符下诏,任命南兖州刺史檀道济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共同救援。庐陵王刘义真派龙骧将军沈叔狸将兵三千人向豫州刺史刘粹报到,听候差遣。
26 西秦王乞伏炽磐征召秦州牧昙达为左丞相、征东大将军。
【学以致用】
这一篇 ,对比南北朝两边领导的思想与行为上的差异。 有几点值得思考
01,南北两个接班人的对比
北方的接班人拓跋焘年15岁,明睿温和,聪明,有大度
南方的接班人皇太子刘义符,年十七,时常与一些品质低劣的人厮混
02,两个传承者,对于接班人以及接班人的辅助人员的点评
北方的拓跋嗣对左右侍臣 说:
“长孙嵩是宿德旧臣,历事四世,功存社稷;奚斤辩捷智谋,名闻遐迩;安同通晓俗情,明练于事;穆观达于政要,能领悟我的心意;崔浩博闻强识,精察天人;丘堆虽无大用,但是一心为公。有此六人辅佐太子,我与你们巡行四境,伐叛柔服,足以得志于天下矣!”
南方的刘裕召太子告诫说:
“檀道济虽有才干韬略,但并没有远大的志向和野心,不像他的哥哥檀韶,有一种难以驾御的气质。徐羡之、傅亮,也不会有异心。谢晦多次跟从我征伐,颇为懂得随机应变,如果有什么问题,必定是此人。”
看到区别了吗?
这也可以算是传承板块的問題
立大事业,你对接班人是怎么教育的? 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你会为他匹配什么样的人在身边?你会对接班人怎么说?
刘裕的话语里,体现了“守”字,把刘宋这些地盘当作私人财产,提醒儿子小心些,哪些人最有可能来夺取家产。
拓跋嗣的话里,讲的很清楚,志在天下!
03,再次讲到创始人的精神穹宇
北魏,它的前身是代国,被前秦所灭,后来在拓跋珪的手里复国,并改国号为“魏”
拓跋嗣是北魏的第二代领导人
拓跋焘是第三代领导人,统一中国北方。
刘裕,是刘宋王朝的第一代领导人
刘义符,是第二位...
从这个角度看,看到一些变化了吗?
一个组织,要想从小做到大,
1是看第一代领导人的精神穹宇,
2是看第一代人的精神穹宇是否有被很好的传承
如果两者都有,这个组织就会相对的绵延很长时间,并且很强大....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秦孝公,再到秦惠文王,再一直到秦始皇....(这是组织从小做大的很重要的因素)
然后就是西汉,刘邦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续上了这个“沛公”的称号,天降甘霖一样,让人们能够休养生息
汉光武帝刘秀的三代, 个人认为,既有刘秀个人修齐治平之道,也得益于他有个好妻子,妻子家族又有好家风。
现在北魏三代人的接力,统一北方。 而南朝呢,第一代人的精神穹宇就差了点火候。
那么,会看下当今的我们,当今的世界,当今的新中国,我们是幸运的
我们的第一代創業者的精神,我们始终在传承,并且要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