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曾对中国爱搭不理,现被美国抛弃,有求于中国欧洲何以自处?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5-02-16 16:26:37

我们之前经常探讨中美博弈的红利外溢,让印度,东南亚,日本韩国赚翻了。今天我们从风险的视角来审视一下,大国博弈过程中,到底风险有多大?谁又会是第一个因为承受不住风险而第一个崩溃的经济体?

先说结论,欧洲在中美之间扮演着极其微妙的角色。在中美博弈之初,我们希望欧洲保持独立自主,美国则希望拉拢欧洲一起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现如今,随着我们在军事,科技,贸易等诸多领域的狂飙突进,现如今欧洲的站位对我们的影响已经很小,相反的,随着我们产业的挤压,我们反而希望欧洲能够让出他们的产业,给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美国也一改往日的拉拢姿态,将欧洲当作血包看待,或许在下一阶段的中美对峙中,美国就要用抽干欧洲的方法,给自己回血了。无论是中美任何一方,欧洲的影响力都已经远不及八年之前。

因此,我有一种感觉,在不久的将来,欧洲就会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而食客,除了美国之外,也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欧洲或许是中美博弈,第一个殃及的池鱼。接下来我们就好好聊聊,看上去这么发达的欧洲,为什么撑不住。

从现状来看,特朗普上台之后,开启了对全球的无差别贸易战。因为我们跟美国打了好多年的贸易战,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也早已准备充分,所以大家并未看到我们有什么明显的波动,甚至股市在特朗普上台后还上涨了,这跟 2018 年特朗普 1.0 之时,确实差别很大。

但是欧洲就不一样了,作为对美国出口严重依赖的经济体,欧盟去年对美国出口规模接近 6000 亿欧元,比我们对美国出口还多出 10%。从产业视角上看,欧洲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比我们还要大。加之欧洲之前并未被美国当作贸易战对象,特朗普 2.0 来这么一下,欧洲很显然有点着急。

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即便是非常亲美,但是在美国的大棒之下,也不得不放下面子,期望中国能够跟欧洲达成更大份额的贸易与投资,说白了,美国的关税造成的贸易下滑,欧盟期望我们能够弥补。

但是我们今天对欧盟的示好似乎并不怎么感冒,说白了,在之前我们就曾花费大量的精力,试图说服欧洲,在双边贸易问题上拉我们一把,毕竟刚开始我们面对贸易大棒的时候也不清楚。说真的,当时我们给了欧洲巨大的好处,而且欧洲就要答应我们的条件了,到最后,拜登忽悠欧洲说什么跟美国合作也是一样,结果欧洲就不跟我们签署中欧投资协定了。

说真的,我们当时的想法除了拉拢欧洲之外,还有点给实惠,不希望欧洲跟美国联手的意味在里面,只要欧洲能够保持独立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可以专心对付美国的贸易战。在我看来,这是尽可能少树敌,甚至将潜在敌人变成盟友的做法。

从欧洲的视角上看呢,我们当初曾主动找欧洲聊投资和贸易,他们自然觉得我们是有求于欧洲。这才是他们敢于狮子大开口,让我们许诺那么多好处的原因所在。虽然中欧之间的投资协定被美国搅黄了,但是特朗普竞选成功之后,再一次让欧洲感到了战栗。

说白了,之前搅黄中欧投资协定,扔给欧洲几块带肉的骨头是拜登做的,而且大多都是空口承诺,还没有真的得到红利呢。结果特朗普赢得大选后,欧盟连那几根骨头都得不到了。这时候,欧盟才发现,如果当初坚持独立自主,不接受美国华而不实的诱惑,跟中国签署了贸易协定,接下来,就不惧美国的关税大棒了。

于是乎,欧盟又开始吃回头草,去年特朗普胜选之后,欧洲领导人来华访问,就是希望能够跟中国再续前缘。说的直白一点,欧洲期望中国能够跟欧洲签署贸易协定。

说实话,从国家层面上出于大国礼节的需要,我们肯定是不会羞辱欧洲的,毕竟欧洲再低三下四,还是个庞大的经济体呢。于是乎,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说欧洲,要保持独立,不要被美国忽悠。如果欧洲无脑站在美国一边,不能独立自主的处理自己的外交事务,将来以后,美国就会将欧洲当成是恢复用的血包,在美国需要的时候,欧洲就会成为美国的经济资源。

但是抛开大国礼仪的需要,我们并未跟欧洲签署什么双边协定,哪怕是欧盟低声下气的求中国,我们也没有。说白了,在我们困难的时候需要欧洲伸出援手之际,欧洲对我们不但爱答不理,还趁机狮子大开口趁人之危。去年还对我们的汽车挥舞贸易大棒,现如今,欧洲遇到困难了,难不成低声下去说几句软话,就能让获得我们的帮助了吗?很显然,欧盟如果不能拿出实质的好处,我们是不可能伸出援助之手的。

这里面就有几个问题了,为什么短短八年时间后,我们不但不惧美国的贸易威胁,还有如此的底气应对欧洲呢?核心的问题是,如果欧洲在中国得不到任何帮助,彻底倒向美国,我们到底能不能应对呢?

答案是,我们已然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应对美欧的联合,而且随着中国实力短期内的暴涨,欧盟不会,也不敢彻底倒向美国,那样就等于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中国科技进步所取得的成果,已经不需要对欧洲低声下气,如果欧洲彻底跳反,中国产业未必就会败下阵来。

从产业竞争的视角上看,2020 年之前,欧盟的优势产业包括汽车产业,精细化工,农业和风能等行业。现如今,这些行业的主导权早已被我们收入囊中。2024 年欧盟最后一个优势行业风力发电也被我国企业超越,当下,欧盟对我们的优势产业已经所剩无几,我们只需要对欧盟农业稍微制裁,欧洲就能感觉到痛,就是最好的说明。

就拿欧洲最有优势的汽车产业来说吧,虽然欧洲的汽车在全球的占比依然很高,但是在跟中国车企的竞争中,欧盟的车企已经明显处于劣势。现阶段欧盟汽车主要依靠存量优势,随着中国汽车在全球攻城略地,欧盟的车企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根本不足以在全球范围内跟中国汽车竞争。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市场占比已经超过三成,稳稳的世界第一。将欧洲日韩彻底击败,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领域,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企业虽然遭遇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稳稳占据着产业的主导权,产业占比甚至达到了九成,试问这么大的差距,欧洲拿什么竞争?

中国产业升级的成功注定了,欧洲还把自己当作是中美之间重要砝码的游戏,结束了。欧洲待价而沽,期望在中国拿到更多好处的那一套,不灵了。如果说八年之前,欧洲提出利益诉求,我们不得不答应,是因为欧洲还有价值。但是现如今,我们更在意的,是什么时候能够从产业领域彻底击败欧洲,然后全力对付美国。欧洲对我们的作用,已经从举足轻重变得可有可无了。

从美国视角上看,欧洲就应该是美国的盟友,在美国需要的时候,还要成为美国指挥的炮灰。当年冷战之时,美国这么想,现如今在面对中国之时,美国对欧洲的态度也没有发生丝毫改变。

二战之后,基于意识形态的对抗,促使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大规模援助欧洲的复兴。虽然看似欧洲依然保持了发达国家的地位,但是其经济起飞的基础,是美国资本。从这一视角上看,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可谓是深入骨髓。

欧元区落地之后,欧元一度表现出取代美元的趋势,甚至萨达姆以为终于找到了打败美元的方法,宣称用欧元结算石油。海湾战争就是美国保护美元,打击欧元最有力的说明。按道理说,这个时候的欧洲如果能够保持独立自主的决策,不但不能够一起打击萨达姆,还要支援伊拉克的抗争,保护欧元的地位才对。然而现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欧洲多国不但跟美国一起打击萨达姆,随后的科索沃欧洲国家也是多有参与。你都独立拉了一套体系,准备跟美元搞竞争力,偏偏美国要压制你的时候,你还将脖子伸过去,送给美国砍。大家说这样的欧洲,美国怎么可能看得起?

2022 年,美国撺掇俄乌战争,本质上还是吸走欧洲的流动性,并彻底降伏欧洲。说实话,如果欧盟领导人但凡有远见,就不该断了跟俄罗斯的天然气交易而去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这样一来,不但将自己置于战争的危险边缘,还在能源领域被美国卡住了脖子。试问,该有多么愚蠢,才能做出这些事情来?

如果说拜登抽走了欧洲的经济资源,捏住了欧洲的能源命脉的话。那么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大棒,就是对欧洲的一次狠狠的抽打。或许在特朗普看来,在美国需要联合欧洲一起对华遏制的时候,欧洲还跟中国眉来眼去就是极大的罪过吧。所以我们所期望的,独立自主的欧洲,早已经不可能了。

接下来,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我们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

参考美国取代英国霸权的历史,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盟友的作用往往非常有限。美国之所以能够取代英国,说白了还是自身实力够强大,或者说制造业实力够强大。英国虽然在一战之后,联系尽可能多的盟友着力遏制,打压美国。但是耐不住英国的盟友不管用,到最后纷纷倒戈。最终,即便是占据全球四分之一陆地面积,人口和市场的大英帝国,在面对美国的时候,也难免解体的命运。

我们的发展,本质上也是这样,在我们尚弱小之时,哪怕就是个小国,也敢对我们踩两脚。2000 年之后中日东海的诸多冲突,尤其是钓鱼岛、海上油气田的冲突,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是当你强大之后,就算是强大的国家,组织,也需要考虑站在你对立面的代价。

八年前,我们曾对欧洲有所求,但是最终欧洲被美国忽悠,对我们的求助无动于衷。现如今,欧洲依然在待价而沽,但是我们早已不是八年前那个弱小的中国了,对我们来说,欧洲的诉求并非不可以满足,但是总不能空口白牙没有任何表示吧?要知道,去年才通过的对中国汽车的关税还在实施中呢!

0 阅读:29

春迟嫣韵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