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角量化分析:从美国取代英国,看美国霸权将如何被中国终结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5-04-23 17:20:56

自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严格意义上的世界霸主只有两个,第一个是殖民时代的大英帝国,另外一个就是当下的世界霸主美国。英国霸权巅峰时期是18-19世纪,20世纪后英国霸权逐渐被美国取代。美国的霸权巅峰时期是1991年冷战击败前苏联后,现如今,称霸世界近一个世纪的美国霸权开始变得摇摇欲坠。而让美国霸权产生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国家是我国。接下来,我们从经济学视角,对英美霸权进行量化分析,通过美国取代英国霸权的视角,看一下中国将在接下来,如何终结美国的霸权?或者说,用量化分析的手段,来分析美国霸权被终结现在走到哪一步了?

英国获取全球霸权的底层经济学逻辑:一国生产等于其他国家的总和。英国霸权松动的经济学底层逻辑:生产力被多国超越!

英帝国霸权的标志,是称霸世界的海军,以及遍布世界的殖民地体系。强大的海军为英国控制世界海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世界殖民地体系为英国的商品销售提供市场,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这是英帝国称霸世界的两个标志。

英帝国的海军有多强大呢?两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海军总吨位超过排名其后几位的总和。强大的武力,是一个霸权国家的外部表现。但是要获得并保持强大的海军,则不是那么容易的,这要求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要远远超过后面的国家才能为强大海军提供支撑。英国称霸世界的时期,世界上叫得上号的工业国家一共就那么几个,除了英国之外,无非是法国,德国,俄国以及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工业产能始终难以跟英国比肩,以至于难以支撑建立强大的海军。

英国之所以能够率先实现工业崛起,无非是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众多行业,但是其中支撑的能源是煤炭,外显的产业是钢铁,赚钱的行业是纺织业,为全球贸易提供运输的是造船业与航运业。英国在非常长的时间里,掌握着这几个行业的绝大多数产能。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的时候,其他国家对煤炭的开采利用还很少。作为支撑蒸汽革命的核心能源,或许恰恰是英国最早大规模使用煤炭,才让英国具备了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吧?

除了燃料之外,煤炭也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18世纪英国的煤炭产能就超过了1000万吨,这个时候,其他国家的煤炭应用甚至都还没有开始。当英国19世纪煤炭产能扩充到2000万吨以上的时候,其他所有国家的煤炭产量加在一起都不到英国的5%。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工业国,煤炭产能的大规模应用为英国提供了最先崛起的条件。下图是1865年世界各国煤炭产能的柱状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煤炭产量依然超过主要工业国煤炭产量的总和。

煤炭为英国提供了蒸汽动力所需的能源,以及建造海军所需要的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1860年,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款铁甲战舰“勇士号”,从此,世界海军进入蒸汽动力时代,风帆战舰开始成为历史。大英帝国海军开始了制霸世界大洋近两个世纪的征程。而为英国提供大海军的基础,正是煤炭和钢铁的强大产能。从英国制霸世界开始,一直伴随着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国的产能等于或者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这是一个霸权国家维持霸权的生产力基础。说白了,一个国家的工业产能足以碾压其他主要国家,这意味着就算是其他国家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对霸主形成挑战。

钢铁层面,英国煤炭开采最早的应用除了取暖之外,就是炼铁。英国煤炭产能不断扩充的结果是,英国的钢铁产能也在快速扩充。18世纪末期,英国的粗钢产能就达到了近20万吨的总产能,这个时候,世界主要国家的产能加在一起,不过才区区几万吨。

英国开始生产铁甲战舰的时候,每年的生铁产能接近500万吨,欧洲加上美国的总产能不过才300万吨而已。

强大的产能需要匹配足够的市场来消化产能,这就是英国在19世纪频繁开着战舰,打开别国国门,要求通商的主要原因。

近代史以海洋贸易为开端,英国作为世界霸主,强大的生产力自然也匹配有强大的海运能力。风帆海运时代,英国拥有的风帆商船数量,始终超过其他国家一个数量级。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巅峰时期的帆船数量不过才1781艘,而同一时期,英国拥有的帆船数量高达2.5万艘。总吨位超过500万吨,这一数字超过其他国家商船的总和(不足200万吨)。这又是一个国家超过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具体表现。从1800年开始,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商船运输能力,成为了霸权国家的标配。

19世纪中叶,蒸汽动力商船开始取代帆船的货运地位,因为英国掌握着最强船舶生产力,在轮船发展速度上,也完全碾压其他欧洲国家。到1900年,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英国蒸汽动力轮船的总吨位接近700吨。此时虽然生产力上美国已经超过英国,但是美国和欧洲多国的轮船总吨位还不到500万吨。下图是英国轮船吨位与其他国家的直观对比。

维持庞大海军的基础条件是制造业利润,19世纪之前,世界上的核心产业是棉纺织业。英国从一开始就具备这一行业的绝对优势,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产量上,都是如此。现代工业化的纺织机,几乎都是英国人发明的。因为拥有庞大的殖民地,英国在棉花产量上始终拥有绝对的产能优势。比如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纺织业年消耗的棉花大约50万吨,同时期美国南方大规模棉花种植已经铺开,总消耗量不过才18万吨。

很显然,英国作为世界霸主,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保持了煤炭,钢铁,海军,造船以及纺织业的绝对产能优势,才是其称霸世界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产业的支撑,很难想象英国仅仅依靠那么点人口,是如何实现对全世界的霸权支配的?

强大的生产力为英国保持强大的海军舰队提供了经济基础,请大家一定要清晰的记住,这是英国霸权的根基,当然,也是英国霸权旁落的根本原因。所谓的两次世界大战将英国霸权给击溃,不过是在英国生产力衰退的基础上加速英国的衰落罢了。

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间进入到20世纪,一直保持煤炭产能优势的英国,开始逐渐被别的国家超越。事实上,这个图没有将美国统计在内,1890年的时候,美国煤炭产能就超过了英国。到1913年一战前夕,美国的煤炭产能已经两倍于英国。一战爆发后,德国煤炭产能开始超过英国。

伴随着煤炭产能被超越,英国的钢铁产能也在迅速被超越。19世纪末期,美国钢铁产能超过英国,德国钢铁产能逼近英国,到1903年,德国生铁也实现了对英国的超越。到一战爆发的时候,德国钢铁产能已经超过英国500万吨。伴随着产能被超越的,还有技术。德国在1870年后,在炼钢技术上的超越,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事实上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快速到来。如果德国生产力上不及英国,技术上有差距,德国是不敢贸然挑战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

这里需要稍微解释一下,德国自认为拥有陆上优势,仓促用战争的方式挑战英国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哪怕此时德国已经在生产力上超过了英国。如果德国能够隐忍20年,能够在生产能力再提升一个层次,并装备出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后再对英国发起挑战,或许今天的世界格局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这也给我们一个鲜明的历史借鉴,在现有格局下,只要能够持续不断地追赶,就不要用武力打破现有世界政治格局。既然和平发展下去一样能完成对霸权国家的超越,何必要进行军事冒险呢?这是个题外话,不属于本篇核心内容!

好了,我们回归英国本身。一战结束之后,英国虽然依然顶着世界霸主的头衔,但英国霸权事实上已经不能够压制所有后发国家了。最重要的标志,是1922年,英国和美国,日本,法国以及意大利在美国签署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这个条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军备竞赛,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舰队总吨位比利时5.25:5.25:3.15:1.75:1.75.也就是说,美国已经拥有跟英国平起平坐的海军发展潜力,就算是才现代化几十年的日本,海军被允许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英国的60%。一般意义上说,华盛顿海军条约,被认为是英国霸权衰退的重要转折点。虽然英国依然拥有保持世界第一海军的规模,但是曾经碾压其他所有海军的帝国海军已经不复往日的荣光。当美国海军被允许拥有与英国海军旗鼓相当的规模,再加上生产能力远超英国的国家综合实力,英帝国海军独步全球的时代终于成为了历史。

两次大战导致英国霸权旁落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不足以支撑英帝国的强大导致的!美国在取代英国的根本是工业实力的超越

二战之后,世界上的国家从几十个,快速扩充到了200个,而新出现的独立国家,大多数都是英法殖民地。美苏两强联手肢解了英国的殖民地体系,被认为是英国霸权彻底衰落的标志。

美国获得全球霸权的前提是在生产力上超过英国。20世纪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以内燃机动力催动的技术革命并未在英国诞生,而是在德国,美国这样的后发国家诞生。石油开始取代煤炭,成为了新时代国家力量的象征。英国本土没什么石油,在煤炭产能被美国超越后,石油产量英国始终跟美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作为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美国早在1860年就达到了年产石油7万吨的水平。到了1900年,石油年产量超过800万吨。内燃机从1860年代率先被法国人发明,到德国人将内燃机的燃烧方式改为压燃式,内燃机革命开始蓬勃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庞大的石油应用,才让内燃机在美国得以蓬勃发展。

内燃机取代蒸汽机,驱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强大生产力迈进。石油作为内燃机的主要动力,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到1930年二战爆发前期,美国一家的石油产量就超过1.2亿吨,超过其他国家产油量的总和。

任何时候,钢产量都是一个工业国家最基础的生产力,美国在1890年代取代英国,成为最强大的钢铁生产国,而且发展速度更是一骑绝尘,在英国钢产量走下坡路的情况下,美国的钢产量开始表现出碾压欧洲老牌帝国的产能优势。下图是一战爆发前,世界主要工业国钢产量柱状图,从数据上我们可以发现,一战爆发的时候,美国一家的钢产量已经超过其他几家的总和。

内燃机革命爆发后,人类最赚钱的产业开始由纺织业过变成汽车产业。而美国虽然不是汽车的发明国,但是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上确实最好的。到二战前,美国一家的汽车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的80%,达到了750万辆。而同时期的英国汽车产力约有40万辆,德国二战前,汽车产量最多的年份也不过才34万辆。

19世纪末期,美国工业产量开始超越英国。20世纪后,当内燃机革命爆发后,作为主要能源的石油,主要产业的汽车,钢铁产量,又一次出现美国一家生产能力超过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现象。虽然二战前,世界秩序依然是英国在主导,但是此时美国在国际政治的话语权已经开始越来越高。虽然此时美国已经有能力主导全球秩序,但是一战后英国人拒绝偿还美国欠款,让美国人对英国失望透顶,一心窝在美洲搞孤立主义,只想将欧洲影响力从美洲赶走,对主导全球秩序没有兴趣。

一战过后,英国的实力被严重削弱,生产能力上除了造船业还保有优势外,其他产业基本都被美国和德国超越。这导致英国只能勉强维持海上优势,陆上优势已经完全消失。二战后,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并不想管欧洲的事务,但是具备战略眼光的罗斯福说服了美国议会,对英国进行援助。从此,美国霸权开始取代英国霸权,并一直维持至今。

利用二战,美国拿走了英国数百年的殖民积累和分布在世界大地的军事基地。二战后,通过援助欧洲经济建设,确立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组建对抗苏联的北约组织等等,将欧洲的控制权牢牢握在手里。

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的转变来看,假如没有二战,英国虽然在衰落,但是霸权被美国取代可能是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等到英国维持霸权的经济收益,不足以支撑维持霸权的开支后,英国才会对霸权撒手。二战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本质上,二战并非导致英国衰落的根本原因。美国生产能力超越英国,才是美国得以取代英国霸权的根本原因。

美国获得世界霸权后,虽然苏联曾经在军事层面对美国霸权形成威胁,但是苏联并未在生产能力上超越美国,这也导致,即便是苏联巅峰时期,也没有动摇过美国霸权的根基。当美国击败苏联,霸权也顺势达到顶峰。大家能够想象,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16艘航母组成的庞大舰队对世界的支配权有多恐怖吗?

当美国还沉浸在击败苏联的喜悦中的时候,世界的秩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2010年是个关键的年份,因为这一年,中国的工业实力开始超越美国。我们的快速崛起,正在表现出终结美国霸权趋势。

接下来,美国全球霸权会我们被终结吗?如果会,又会以什么形式终结美国霸权呢?

为什么说2010年,是美国霸权的转折点呢?原因是这一年,中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美国。标志着中国拥有了比美国更强大的生产力。需要指出的是,工业生产能力超越美国,不意味着中国综合实力超过美国。就像19世纪末期,美国工业实力超过英国,但是取代英国霸权却是半个世纪之后的事情一样,中国短期内终结美国霸权是不现实的,除非出现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略机遇,并且保障我们能够置身事外,否则,美国的衰落必将是缓慢的,美国霸权崩塌也将是很长时间之后的事情。

从美国获取世界霸权一直到2010年,无论是日本还是苏联,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规模上超过美国。哪怕接近美国,也没有别的国家做到。2010年后,中国工业不但规模上超过了美国,而且在随后的时间里依然在快速增长。到今天,我国工业规模增加值已经超过美国两倍有余,而且总规模是七国集团的总和。

产业分布上,中国产业分类齐全,除了芯片,航空等少数高精尖领域,几乎所有行业都占据着世界主导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最赚钱的纺织业,我们当下的纺织业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半壁江山。第二次工业革命最赚钱的汽车产业,2024年中国汽车年产量3128万辆,远超美国的一千万辆,产能占据世界汽车产能的三分之一。工业基础产业钢铁产业,我们的产能超过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产能。

不仅如此,我们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任何产能到了我们这里,我们都有足够的基础将其产能维持,并持续扩张。目前,除了互联网产业,芯片产业,航空产业等高精尖产业,我们技术上与美国尚有差距外,产能规模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美国了。

按照英美称霸世界的逻辑,海洋贸易依然是今天世界贸易的主线,造船业和航运业依然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与否的关键。

中国造船业占全球产能的超过50%,新船建造订单占全球船舶订单的70%。商船队总吨位上,中国商船总吨位2.829亿吨,世界排名第一,占世界商船队总吨位的18.7%。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商船队总吨位虽然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并不具备曾经英国一家商船队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商船总吨位之和的实力。排名第二的希腊拥有2.54亿吨,第三的日本则拥有1.832亿吨。不过中国商船队总吨位增速是惊人的,过去十年,平均每年的增速高达2000万吨,世界造船业四分之一的份额,都变成了我们的商船队。按照这个速度增加下去,再有十年,中国商船队总吨位将具备压倒性优势,世界占比也将超过40%。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造船业和商船队总吨位占世界的比重都非常小。造船业占世界造船的比重只有不足0.2%,而商船队总吨位则只有1650万吨。

除了以上罗列的工业品类外,还包括诸如发电,水泥,化纤,电脑,芯片,手机,机电产品等,中国的生产能力都是世界第一,而且都占据世界总产能的半壁江山。是不是很熟悉?今天的中国,生产能力上又一次展现出了一国生产总量超过其他国家总和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感到异常恐惧的原因。过去,虽然日本,苏联,欧盟都曾展现出对美国生产能力的挑战,但是最终都未能撼动美国的霸权根基。与中国相比,美国霸权路上的这些挑战者,都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国家禀赋太差。几乎每个挑战者都有不可避免地短板,比如日本,国土面积太小,国内市场有限,资源禀赋太差。苏联则有效国土面积不足,大多位于不可开发利用的冻土带。欧洲则主要是因为政治松散的联合,让这样一个经济组织不具备政治的统一性。

与以上国家和组织相比,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重大短板的大国。

首先,国土面积与美国相当,而且中国国土基本上位于温带,不存在苏联那种不可开发国土占比太大的情况。而且中国人口规模庞大,从经济视角看,人口决定了国内市场规模。这意味着中国拥有比其他几个美国霸权挑战者更大的单一内部市场,为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实现飞跃奠定了市场基础。我国耕地面积虽然没有美国多,但是粮食产量却常年保持世界第一。除了玉米大豆以外,水稻,小麦这些主粮的产量都比美国要高。

其次,资源禀赋层面,我们与美国旗鼓相当。储量上,中美之间资源品类不同,有些资源中国储量多,有些资源美国储量多,但是都没差出一个数量级去。

中美两国的国家禀赋决定了,美国对中国的优势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被消磨。比如我们经常聊到的科技优势。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很多基础技术在这十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新兴技术领域还实现了部分的反超。随着大飞机C919的交付,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爆发,随着中国芯片产业的突破,随着国产六代机的密集试飞。在科技上,除了高端芯片这一个短板之外,我们几乎没有了明显的短板。

一个人口规模是四美国四倍,国家禀赋与美国旗鼓相当,而且技术实力已经逐渐追上,工业产能是美国两倍以上的中国。从国家的综合实力上,已经达到了美国相对于英国1900年代的对比优势。这是美国获取世界霸权之后,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形,试问,美国为什么对我们的崛起如此恐惧?说白了,他们的霸权根基已经动摇,被我们的产能动摇了!

那么接下来,美国的霸权会如何被终结呢?霸权又会在何时被终结?

需要指出的是,霸权衰落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有的是战争,有的是生产力的变化。但是不管哪种方式,霸权衰落的过程都是一样的。

霸权国家首先会失去工业产能优势,后因工业实力不足以允许新的技术诞生而失去技术优势。最终在产能和技术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失去最赚钱的产业优势,最后,产业优势丧失导致霸权国家无力维持开支巨大的军事优势。当霸权国家军力优势丧失,这样的霸权基本上已经被终结了。

当霸权国家的产能难以与追赶着拉开差距的时候,维持霸权的主要依仗是技术优势。但是技术有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会扩散,一旦技术发展遭遇瓶颈,后发追赶国会因为突破相关技术而让霸权国家丧失技术优势。

当后发国家拥有产能优势,并具备同等技术水平时,新技术的产能大概率就不会在霸权国家产生了。比如内燃机革命就没有在英国爆发并完善,就是最好的说明。如此,霸权国家的技术优势丧失也会伴随着工业产能被超越迟早会发生。这样一来,要规模没规模,要技术没技术。同时又因为霸权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必然导致任何投资都会因为成本太高,而无法跟后发追赶国家竞争。如此一来,产业衰败就会必然发生。产业竞争失败,会伴随着大量工业产能的消失,最终诱发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下降。美国制造业的消失和波音的衰落就是最好的说明。

霸权国家还有一个典型的短板,就是资本优势看似拥有出色的利润获取能力,但是霸权国家的资本优势,往往会助力后发国家的工业发展。比如18世纪称霸世界的英国,技术上虽然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是当德国,美国不断在技术上追赶英国的时候,英国企业在面对德国和美国企业竞争的时候就会丧失成本优势。于是,英国资本开始选择到美国或者德国进行生产。比如二战时期,美国国内最赚钱的一家企业,是一家生产女性时尚尼龙丝袜的英国企业,价值超过10亿美元。最后成为了美国援助英国的筹码,被美国资本集团以5000万美元买走。这样的例子还包括英国资本在美国投资的铁路,矿山,钢铁等产业。

正是因为英国资本过剩,给德国,美国带去的投资,得以快速推动德国美国的工业发展。英国资本的对外投资,一定意义上伴随着英国国内的产能下降,此消彼长之下,英国的工业实力在一战后已经被美国和德国超越。

其实英国走过的路恰恰是当下美国正在遭遇的困境,金融立国的美国最大的困境就是制造业空心化。越是制造业空心化,越是导致美国本土的投资回报率难以为继。航空,芯片这种金字塔顶点的高利润行业,美国资本都没什么投资兴趣。说明美国生产力衰落的趋势,绝不会有任何改观。

从当下中美彼此在工业产能,技术,未来预期的经济视角看,我们的工业实力还会上升。现如今占世界制造业比重35%的中国制造业,到2050年,会达到45%的占比。到那时,我们技术上的追赶,就会变成技术上对美国的碾压。如此,生产能力将会比美国高出一个数量级。

当美国失去工业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又被超越,维持霸权仅剩下一个军事优势的时候,美国的财富创造能力,能否为军力优势的长期维持提供支撑将变成未知数。从中美海上力量的此消彼长上看,我们用了十年时间,建造了1/2个美国舰队,再有十年,我们的海军实力将超越美国海军。随着中国在技术层面的不断突破,到2050年中国的海军规模将两倍,甚至三倍于美国海军。届时,我们在海军力量上,也将具备一国总量超越其他国家总和的能力。这样一来,无论是否有大规模战争的破坏,美国霸权都将被终结!

0 阅读:34

春迟嫣韵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