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非常关键,这一年看似平平无奇,但是世界经济却从此开启了危机纪元。而标志性事件,是中美金融暗战。这是一场埋葬大量财富的顶级对决,也是美国下手最狠的一次金融收割。这次金融战后,中美之间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大国博弈。

回头去看,这场博弈后,已经不可能再有赢家,现在不过是谁能撑到最后不倒下,或者,有没有中美之外的大国为危机献祭,以便让中美能够在失败者的红利溢出效应中得以延续。现在看起来,欧洲大概率会倒在中美博弈之前,继而被两大强权榨干。此后,若还不能引爆新的技术革命,接下来,其他国家都将在持续的博弈中被献祭。
世界陷入经济危机的原理很简单,消费力不足,生产力过剩。人类数百年来的各种尝试,现在看来都靠不住!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消费能力跟不上生产能力的困境,始终是困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因为工业生产所得的红利,又会被投入到新一轮的生产中。这意味着,工人群体的工资增长,始终赶不上生产力的增长。如果工人将所有的生产红利全部拿走,生产扩充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生产力和消费力始终是负相关的关系,生产力上升必然带来消费力的不足。
因为启动扩产能的主要推手是资本家,这导致资本家在产能扩充之中得到了最多的生产红利,而劳动所得远小于资本所得,贫富差距在这样的进程中越来越大。
而每个人的消费能力是固定的,有限的。贫富差距的存在导致富有者大量财富剩余闲置,或者投入新的生产中。而劳动者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小。为了提高整体消费能力,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启了数次尝试,经历了两次转型。
最开始,是殖民掠夺。现在总有人说老牌发达国家的财富源于殖民掠夺,却很少有人说清楚,殖民地那么穷,殖民者到底掠夺了什么呢?从经济学视角看,所谓的殖民掠夺,本质上是掠夺殖民地的消费能力。

但是作为殖民地的宗主国,英国和法国都没有动力对殖民地进行经济建设,这导致殖民地的购买力越来越小。本质上,将商品倾销到没有生产能力的殖民地,是一种对殖民地消费力的竭泽而渔。同时也注定了,殖民体系那一套是难以长久持续的。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本质上就是对殖民地的争夺导致的。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意识到,依靠殖民地体系难以维持经济增长。于是更多应对消费能力不足的办法开始广泛实践。欧洲通过税收,通过对富人征税的方式调节贫富分化的现象。这种基于向底层人民输送购买力的福利型社会制度尝试本质上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富人的财富可以进行全球化配置,并且即便是在高税收国家,也能通过合理的方式避税。最终福利型社会的尝试,演变成了企业的高税负。当下,欧洲大量企业向外迁移,就是导致欧洲福利型社会难以为继的关键,这是个题外话。
福利型社会的尝试,本质上并不能解决底层人消费力不足的问题。那么如果一个经济大国将所有的消费力释放,为全社会的生产支付消费能力呢?这就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以黄金为担保,向世界输出美元。不得不承认,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力不足的问题,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代人的和平发展时间。
当然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同样也经历过巨大的波折。二战结束的1945年,全球的GDP总量只有3000亿美元出头。其中美国一家就占了2200亿美元,其他国家合起来都不到1000亿美元,欧洲各主要国家的GDP基本上都不超过100亿美元。此时,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2亿盎司,美国政府承诺以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向全世界兑换。所以,以黄金与美元信用绑定,全世界也基本上都能接受。
但是到了1971年,全球经济体量相对1945年成长了10倍,但是美国的黄金储备在26年的消耗中下降了一半。很显然,美国黄金价值仅有110亿美元而已,根本不足以给3.3万亿美元的世界经济总量提供信用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解体,尼克松冲击之下,世界迎来了长达十年的混乱期,一边是生产停滞,一边是物价暴涨。

这种混乱持续到1981年,里根想出了另外一个天才的办法,用美国的国家信用,为美元提供信用支撑,依托于国债向全世界输出美元。自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解体了,但是美国国债取代黄金,事实上延续了布雷孙森林体系的运作模式。全世界又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期。
以上,就是人类社会几百年来,为了应对生产过剩,消费不足而想出来的各种办法。自二战后,无论美元背后是黄金,还是美国国债,美国的购买行为,事实上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增长的产能。既然美国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自然也享受到了这套体系的最大红利。从本质上看,美国用向世界征收铸币税的方式,保障了美国的消费力。但是无论是黄金不能支撑消耗,还是国债规模持续增加的危害,美国的这套体系,本质上终有难以为继的一天。
这套体系的稳定运行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美国通过美元潮汐,不定期对全世界进行金融收割。这种金融收割一边保障了美国国债不至于飙升太快,同时也保障了被收割经济对象经济崩溃,生产停滞甚至消失。这样一来,其他经济体在这个被收割者的尸体上汲取养分,继续扩张生产。美国则拿着收割到的美元继续买买买。
但是这套体系有个难以修复的BUG,就是一旦美国收割失败,那么就需要通过扩张债务的方式,补充美国的购买力。但是国债的扩张,债务利息势必上升,虽然美国不会还国债本金,但是利息是需要偿还的。国债越多,利息负担就越重。当美国税收难以承担债务利息的时候,这套体系自然也就瓦解了。而2015年对中国的金融收割失败,恰恰开启了世界经济进入萧条的大门。
2015美国对中国发动了史上最强金融战,两败俱伤的结局,促使两个大国从合作进入了对抗。美国向世界输出美元的方式,也因为国债利息支出负担越来越重而难以为继!2015年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金融战?说白了,美国人自己作死,作出来个08年金融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又不得不继续作,最终导致国债开始异常增长。债务负担持续增加已经难以保障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稳定运行,必须要对一个大国完成金融收割,才能修复美国的资产负债表。
所谓美国自己作死,指的是美元超发。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开启了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开支的剧增意味着美国财政负担越来越重。美国财政不足以覆盖战争开支就要发国债。美国国债超发,就意味着美联储开启印钞机印钱。如果印出来的钱只是用于战争开支,是不会造成金融危机的。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美联是被一群有着嗜血本性的金融资本操纵的。他们在满足美国战争开支的同时,也拿走了最廉价的美元去各种金融操作,最终诱发了08年金融危机。既然有危机就要继续发债救市,我国为解救美国的这场危机,支付了庞大的发展红利,持有美国的国债规模在危机之后快速飙升到了1.3万亿。
数据上看,从2001年到2008年,美国国债增加速度越来越快,从最初每年增加4000亿美国国债,发展到2008年增加1万亿美元。08年危机后,美国国债发行速度再次提升,到2014年,美国增加了1.4万亿国债,国债增加速度前所未有
如果美债一直按照这个速度增加下去,很快美国税收就无力支付债务利息了。为了减缓美国国债的增加速度,为了修复美国自己的资产负债表,2015年,美国对当时最富有的大国中国,发起了最大规模的金融收割。
这场金融收割谋划时间最长,从08年开始准备,一直到2015年发动。投入资金量最大,美国前后进入中国的各种热钱高达5万亿美元以上,将中国的房价,股价给炒上天。而且是美国军方,华尔街以及美国政府三方联动,在发动金融收割之前各种骚操作。
美国的意图太明显,我们自然要对其进行应对。因为美国准备太充分的原因,我们的应对显得比较仓促,这导致前期很多美国金融资本在高位出逃,也是赚到了一些钱的。随后我国从政策端下狠手,限制楼市交易,并主动出手将股市杠杆拆除。当年股灾看似埋了很多股民的钱,但是美国金融资本投入中国股市的热钱也跟着被埋了。美国准备的这场金融收割最终功败垂成,损失惨重。我国也因此迎来了楼市和股市低迷,代价不可谓不大。详细经过我专门写过文章介绍,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找出来看一看。
2015年中美金融对抗两败俱伤的结果,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次年特朗普第一任期上台就是最好的说明。中美之间也从之前的经济合作关系,开始进入到经济博弈阶段。2022年后美国加息,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中美金融战,美国这是在开动吸功大法,吸走全球的美元流动性。因为针对性不强,所以我们轻松顶住了美国的金融收割

上面我们说到,美国通过金融工具,收割全世界发展红利的方式保障美国的消费力。一旦这套体系遇到金融收割失败的案例,那么美国就只能依靠发行更多的债务,来保障联邦政府的开支。2015年之后,美国国债的增长速度再次刷新记录。从2015年的1.2万亿开始向着每年2万亿,甚至3万亿的规模快速增加。
2025年前三个月,美国的税收平均每月4340亿美元,而国债利息支出平均每月956亿美元。利息支出占据税收收入的比例高达22%,美国税收的两成都拿去还利息了,注定了美国依靠发行国债向世界输出美元,输出购买力的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现如今,川普再次入主白宫,对之前向世界印发美元以维持美国霸权的方式毫无兴趣,一心只想着回归孤立主义。所以,大家不要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抱有任何幻想,不要认为只是针对中国一家的贸易战。现如今川普开大招,对全球无差别关税政策本质上就是最好的说明。在川普看来,既然大家都在赚美国的钱,那么就需要向美国交税。或者说,他在以这种方式,完成美国再次回归孤立主力的传统。
接下来,稳定运行了80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里根设计的延续体系很快就会崩溃。一旦这套体系崩溃,世界必然会再次陷入消费力不足的困境中,1971年后,世界混乱的滞涨期将不可避免。更为可怕的是,这次的危机酝酿的时间太久,从1971年算起的话,已经44年了,比一战到二战,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解体时间都长,所以这次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美元体系瓦解后,世界必将再次陷入消费力不足的困境中。要么提升消费力,要么一个大型经济体崩溃,舍此之外,别无选择。那么,谁会成为这场博弈的牺牲品,为经济衰退献祭?美元体系瓦解后,没有了强大购买力的支撑,消费力不足的问题必将再次成为世界经济萧条的推手。因为这次危机酝酿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可以肯定的说,这次如果没有一个大型经济体崩溃,几乎很难度过这次危机。其他中小型经济体,比如日本,俄罗斯或者印度,因为体量太小,就算是向危机主动献祭,其崩溃带来的生产力消失和消费力提升也不足以消化中美欧三家的生产能力。因此,只有中美欧中的其中一个倒下,其他两家在倒下的大型经济体上吸收足够多的养分,才能恢复一代人的经济繁荣,以应对20年后的下一次经济萧条。

为什么一个经济体倒下,会给世界带来新的繁荣呢?说白了,大型经济体无论是生产力还是消费力都是庞大的。一旦倒下,其货币体系就会消失,其他两家超发的货币就能覆盖过来,大大缓解自身货币的泡沫程度。同时,大型经济体倒下之后,生产体系也会随之崩溃,这会导致商品供应量大大减少。全球商品供应过剩的问题就会随之缓解。其他两家的商品就会冲进倒下经济体的内部,轻易占领市场。所谓一鲸落万物生,大型经济体本质上就像庞大的鲸鱼,其尸体的养分可以滋养新的生态体系。
一旦中美欧有一家撑不住倒下去,那么其他两家就会抓住机会,将大型经济体的剩余营养吃干抹净。大家都面临着生产过剩,消费力不足的困境。所以在逮到机会后,勉强站着的人恨不得拼了老命也要到鲸落之地拼命咬下一块肉来。只有这样,才能在下一轮危机到来之前,为自己尽可能补充养分。
为什么我会认为,率先倒下的大型经济体会是欧洲呢?在我看来,高税收福利型社会根本难以持久。而且只要政府给过民众一项高福利之后,在财政困难的时候想要将其收回是万万做不到的。就像阿根廷从发达国家向下坠落的过程中,此前每一次总统选举,都会承诺给民众增加福利。但是国家机体薄弱,这种增加福利的方式根本难以为继。因此,阿根廷在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在上演高空自由落体,时不时还来个国家信用违约。
现如今,作为高福利型社会的典型代表,欧洲的福利政策可谓羡煞全世界。欧洲民众每周工作三五天,每天工作四五个小时,就能享受悠闲的人生,本质上是通过高税收的方式实现的。以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为例,为了维持高福利,企业税负高达29%。在现在这个消费力不足,生产极度内卷的时代,什么样的生产能产生29%的利润呢?很显然,这种高税负本质上是在驱赶生产企业向外迁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欧洲企业向外搬迁的原因所在。
企业走的越多,剩下的企业的税负肯定是更重的,这反过来,又会加剧企业的负担。如此循环下去,欧洲的高福利如何维持呢?难以维持,难道又要回到一战二战之前,依靠扩充军工生产的方式,来缓解经济萧条吗?

现在欧洲看起来有个8000亿的军工振兴计划,但是细心的网友会发现,所谓的军工振兴,本质上是一项大规模向基础设施发放信贷的以工代赈行为。德国一家5400亿欧元,也不过是通过信贷的方式扶持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罢了。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那么高的税负,这些钱谁敢拿?说白了,8000亿只是鱼饵,只是想要满足扩大生产,从而带来更多税收的目的。本质上,这又是一次生产促进计划,不可能缓解消费力不足的问题。
另外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高福利的欧洲,不具备内卷条件,开始对全球进行长臂管辖。所谓不满足八小时工作标准的商品不得进入欧洲,接下来,还有不满足欧盟薪资标准的商品不得进入欧盟市场,本质上,都是欧洲难以遏制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而出台的规定。
这样的做法很受世界劳动者的欢迎,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生产过剩消费不足才是根本。现在欧盟的做法事实上是在强制全球生产单位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给员工高福利。但是制造业才是创造财富的根本,现在制造业没利润,靠什么给员工高福利呢?大家不要无脑觉得欧盟的政策好,我们是受益者!
事实上真的这么试试以后,大家会发现,我们不但得不到高福利,还会因为工作时长不够的问题而不得不面临收入下降的问题。这样反而会导致消费力下降的更快。前段时间小红书中美网友对账就是最好的说明,他们是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但是却不得不多打几份工来支付各种账单。
应对危机正确的做法,不是欧盟这样不放弃高福利,自己不努力,也想要别人不努力的方式!而是应该在危机之下,尽可能说服国民,减少福利支出。说白了,大饥荒即将到来,存粮就那么多,早早吃完了,如何度过春荒呢?
美国之所以不会在欧盟倒下之前倒下。在我看来,川普的改革大概率会让美国拥有更大的耐力。现在大家在互联网上嘲笑马斯克即将辞去效率部部长的职务,说什么美国削减政府赤字的努力注定失败。说的有鼻子有眼,这明显有点误导大家了。马斯克所谓的辞职,说的是到五月份辞职,而不是现在改革走不下去了辞职。现在马斯克的效率部依然在正常运转,每天的审计工作都能为美国节省几十亿美元财政开支,马斯克五月份就能完成政府瘦身的工作,辞职的原因是工作完成了,效率部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预计,马斯克的努力,将为美国每年节省一万亿美元的开支。这是一项伟大的改革,而无差别关税标志着,美国正在不惜一切代价促进产业回流美国。具体效果目前看不出来,但是大概率,美国品牌在海外生产,然后将产品出口到美国的这种商业行为,日后是行不通了。只要美国自己的品牌回流美国,就能为美国创造力提供支撑。

至于中国,我不认为我们会倒在欧洲之前。不做过多解释,只说一条,中国人应对经济压力的耐力世界第一,不接受反驳,不接受辩解。
小结:一战到二战的时间大约为20年,以欧洲和亚洲的崩溃成就了美国,而且是一次将欧洲列强,日本,苏联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同时打崩溃,仅剩下一个美国一枝独秀的方式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建立,1971年解体,前后历时26年。从时间上看,生产力过剩和消费力不足的问题每隔20年左右就会周期性的爆发一次。
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欧洲倒下之后,就会万事大吉,接下来就是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光了。欧洲倒下之后二十年,生产又会扩展到消费力不足以支撑的地步,届时,还是会出现新一次的危机,接下来,依然要求一个大型经济体倒下,为危机的缓解买单。到最后,只剩下一个胜利者情况下,危机才会彻底解除。
而此时,全球其他地方的经济,会像二战之后一样,一番破败地狱景象。到时候,新一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会再次卷土重来,最后的胜利者以一己之力,继续为全世界提供消费力,之后周而复始,无限循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周而复始呢?为什么美国二战后一定要为世界发展贡献购买力呢?
说白了,全球其他地方的经济破败的像地狱,美国的生产力就算再强大,谁有能力进口美国的商品呢?为了自己的强大而扶持其他国家复苏,并用金融控制的方式维持自己的强大,是一个大国可以长久维持的唯一手段。不是美国对世界多么友善,说白了,二战后美国若不对外援助帮助其他国家经济复苏,自己也会在自我的消耗中成为最后倒下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