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逆天的文物(16)晋侯鸟尊

凡品综合 2025-01-27 18:24:37

1992年的一个风高夜黑的深夜,随着一声惊天巨响,盗墓贼炸开了一座距今三千年的古墓,古墓位于山西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

由于爆炸声响过大,惊动了附近村子的村民,村民们纷纷前往查探,盗墓贼惊慌逃走,未能对这座晋侯墓下手。

但是这次爆破的后果却很严重,直接造成国宝的支离破碎。文物专家们赶到后,是从那一地的碎渣渣中一点一点的清理出来一件大宝贝。

另外专家们在考古过程中,发现该墓有盗洞,部分文物已被盗掘。若不是在清理文物时发现青铜器上面有铭文,任谁都不敢相信,正是这些破损的残片,揭开了三千年前的一个大诸侯国-晋国。

1992年当年,晋侯墓的发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由于当时文物破损严重,技术受限,晋侯鸟尊只能移居上海博物馆进行修复,这一初步修复就进行了十年,还没有修复完整。

2002年,不完整的晋侯鸟尊先是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之后回归山西博物院。

2013年,这尊残缺的晋侯鸟尊入选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一级文物。

2018年5月9日,晋侯鸟尊在北大120周年校庆特展《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后,文物随同其尾部象鼻本身残缺的残件一同回到山西博物院。

晋侯鸟尊至此完整回归,成为山西博物院首席镇馆之宝。

知道以上为什么这样叙述吗?因为这一修复过程,整整跨越了二十个年头。

汗颜吧,作死的盗墓贼真该死。

下面简单了解文物:

这是晋国首位晋候燮父的盛酒礼器,在晋侯鸟尊盖内和腹部内壁铸有铭文两行共九字,“晋侯作向大室寳尊彝”。

在古文理解中,向理解为“享”,意为贡献,大理解为“太”,室为“庙”,大室就是“太室”的意思。

大意是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可证其为宗庙礼器。

铭文中的“晋”字,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金文“晋”字。它揭开了连司马迁都解惑不了的最大诸侯国-晋国。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晋世家》时,并不了解晋国的具体位置。

原文描述: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顾曰唐叔虞。

周成王时,古唐国参与叛乱,周公亲自前往征伐,诛灭古唐国,并封成王同母弟叔虞于唐。

现在太原的晋祠,就是为了纪念唐叔虞而建。

叔虞去世后,子燮父即位,终于迁离旧都,并改国号为晋。

山西之所以简称为“晋”,出处就是来源于这里。之后的几千年里,没有人能搞清楚晋国原本的地点在哪里。

正是这位燮父墓的发现,以及晋侯鸟尊的出土,为历史增添了有力的佐证。文物所在地“天马-曲村文化遗址”,即是古代晋国都城所在地。

根据专家孙庆伟的考证,晋侯鸟尊铭文中的“晋侯”指的就是第一代晋侯燮父。晋候铭文清楚地表明:器物是晋侯燮父的祭祀用器,燮父去世后,晋侯鸟尊作为宗庙重器随葬。

天马-曲村文化遗址

部分场馆实景

文物特征:

文物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从大小来看,鸟尊应该能装两斤白酒,既然是祭祀礼器,肯定得很能装货才行。

文物造型:

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双腿硕壮,扇形齐短尾微翘,双爪紧扣地面,身饰云羽纹,一副傲视群英,卓然于世的状态。

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器盖上的提手。

鸟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

凤鸟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极度巧妙。

晋侯鸟尊代表了西周时期晋国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是晋国开启霸业的重要物证,也是晋文化的源头。

对于山西淳厚的风土人情来说,晋侯鸟尊有实力证明,这片热土荡漾着几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晋侯鸟尊,你喜欢吗?

0 阅读:47

凡品综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