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浙商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浙银理财在浙江省杭州市宣布开业,与8家代销合作机构明确了产品代销合作意向,并宣布成立“同善共富”金融顾问工作室。至此,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已全部开业。
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与风险隔离措施,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由在境内注册成立的商业银行作为控股股东发起设立,属于独立于母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从事理财业务。也就是说,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与信贷、自营交易、证券投行和保险等金融业务相对分离,通过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机构来运行,这既有利于强化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隔离,也有利于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符合资产管理业务特点的风险防控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资管业务回归本源、规范转型。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已设立的理财公司共有32家。其中,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均已于2019年开业。具体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已于2019年开业,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华夏理财已于2020年开业,广银理财已于2021年开业,浦银理财、民生理财、恒丰理财、渤银理财已于2022年开业,浙银理财于2023年12月获批筹建,近日正式开业。
“从理财公司‘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功能定位出发,我们要切实为老百姓理好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要打造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资研究能力和赋能稳健经营的风险防控能力,其核心都在于人才。开业初期,浙银理财在投资研究、风险防控方面的人员占比已超过50%。二要以数字化作为支撑。杭州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近期‘杭州六小龙’备受市场关注,浙银理财将依托区位优势,加大科技系统建设力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迭代升级投资研究的模型与方法。开业初期,我们的科技运营人员已达30多人,配置比例较高。同时,在市场端的投资、交易等方面加强风控、合规管理,保障公司稳健、高质量发展,淡化规模情结,着力打造差异化特色。”浙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国元说。
近期随着固定收益资产票息下移、资本利得空间收缩,占据市场主要部分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有所下降。“截至目前,理财市场仍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固收类资产相关的投资策略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这种格局的形成,既是市场的选择,也是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体现。”武国元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9.1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高达97.33%,较年初增加0.99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73万亿元,占比2.44%,较年初减少0.77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6万亿元、0.01万亿元。
“因此,接下来理财公司要根据市场情况、投资者风险偏好来制定业务策略。”武国元说。具体来看,一是提升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交易能力。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票息收入的安全垫相对有限,为此要提升债券波段操作能力,提高交易胜率,以资本利得弥补票息不足。二要拥抱权益投资机会。通常情况下,高股息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当前,人工智能、半导体、智能制造等产业正处在政策与需求的共振期,相关热点领域的投资机会比较丰富,也具备一定的资产配置价值。三是拓展其他资产的投资机会,如商品类资产、另类资产等。四是随着业务进一步发展,着重、深度研究海外投资机会。 (经济日报记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