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广东省韶关市的“家底”,成绩令人振奋: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南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唯一的试验检测中心,获批可用于低空飞行试验、发展低空经济的空域达70多平方千米;生态环境优美,1.8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森林覆盖率达74.59%;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广东省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一中心三极点”的重要极点城市……
纵观沉甸甸的“实绩”,正是近年来韶关聚焦制造业当家、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写照。
产业换道领跑
岭南山麓,北江河畔。近日,记者来到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忙着抓生产、促研发,重点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韶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欧佩仪介绍,2024年,韶关高新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精车、滚齿、渗碳、理化、磨齿、精测、装配……走进位于韶关高新区的韶能集团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齿轮机械加工部车间,各项生产忙而有序。近年来,宏大齿轮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商用重型卡车自动变速器总成、新能源汽车高速精密传动齿轮等系列新品广受市场欢迎。“2024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投资1.6亿元的宏大齿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全面投产,实现销售增长18%。”宏大齿轮公司总经理助理柏瑾芳说,下一步,企业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构建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不断提升产品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水平。
日前,韶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韶关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智能模具项目(三期)开工建设,建成达产后可实现扩产汽车模具产品约5万吨/年。“韶关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成势,在支持比亚迪做大做强现有韶关布局的同时,加快推动新项目建设。”欧佩仪说。
“作为韶关新质生产力主阵地,韶关高新区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领跑新机遇,以区位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韶关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肖智勇表示,韶关拥有153家规上装备制造企业,优特钢、基础零部件、整机成套装备等配套齐全。
筑牢算力底座
在腾讯粤港澳大湾区(韶关)智算中心项目建设现场,数台地基强夯机正在夯实平整地基,配套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2024年12月18日,投资50亿元的智算中心破土动工,土石方平整、首期道路2024年底已全面建成。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行政部高级总监李向强介绍,公共配套、商业配套项目目前正逐步开工,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投入运营一批、动工建设一批、招标挂网一批”。
走进“大湾区算力之谷”——中电鹰硕华南数谷智算中心,一座座标准机房坐落于此,为大湾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高性能智算服务。“智算中心由中国电子集团和鹰硕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是大湾区枢纽节点首批投入运营的智算中心。”鹰硕(韶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运维部副总经理王峰介绍,作为国家级骨干网络枢纽节点,智算中心凭借一流的基础设施,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安全、高质量的算力服务。
随着数据中心集群产业生态日益完善,韶关站在了“东数西算”的潮头。存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海量数据的存储提供了坚实保障;算力发展成果显著,智能算力规模持续扩大……这里正日益成为企业竞逐智能算力赛道的“新竞技场”,一批业内头部企业纷至沓来,优质项目纷纷落地建设或建成投产。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政企总经理王宏有表示,2025年,华为将持续打造坚实的数智基础设施底座,扎实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创新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坚持“平台+生态”战略,进一步加大、加深和韶关本地产业合作,助力本地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协同合作伙伴,助力韶关先进存力中心建设试点先行;携手合作伙伴,助力韶关打造特色智算中心高地,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融合服务新范式。
2024年,总投资14亿元的大湾区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建成投产,并完成了超2000万元的算力业务。今年,中国移动韶关公司又有新动作。“总投资16亿元的数据中心二期项目今年将建成投产。届时,韶关将在广东移动‘1+2+21+X’智算体系业务布局中发挥龙头作用。”中国移动韶关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章建赛介绍,中国移动已完成韶关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项目的立项,为低时延产业布局韶关提供可靠的信息通信支撑。
如今,打开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朋友圈”,四大运营商、腾讯、万国数据、中联数据、中电鹰硕、华韶等行业头部企业均已入驻,总投资超千亿元,已建成6.74万标准机架、具备5.06万P智算承载能力,规模为华南之最。
“大数据、电子信息、低空经济产业是韶关聚焦发力的新赛道,当前正处于蓄势腾飞的新阶段。”韶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红林表示,韶关将围绕数据中心、低空经济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集群,创新政策支持、资源布局、数据要素谋发展,共推大数据和电子信息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大数据及电子信息产业这条新赛道上抢占发展先机。
“韶关将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算力规模迅速壮大,基础配套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加速构建。”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表示,过去一年,韶关大数据产业扬帆起势,“数字赛道”换道超车,“立足韶关、服务湾区、连接全国”的智能算力之城已初具雏形。
新材料多点开花
中金岭南及稀散金属项目、华天科技二期加快推进,东阳光氟树脂二期、化成箔技改项目、金亿新材改扩建项目建成试产……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韶关新材料产业已结出累累硕果,“新材料赛道”正在多点开花。
今年1月,韶关冶炼厂2个重点项目启动试生产,这是中金岭南积极布局稀有稀散稀贵金属产业,大力发展金属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多金属国际化全产业链资源公司的生动写照。
“有着‘有色金属之乡’称号的韶关,作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是中金岭南发展的重要依托。”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喻鸿表示,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中金岭南坚持创新驱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传统有色金属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韶关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潜力巨大。”韶关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罗海俊介绍,韶关新材料产业发展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国家重点成矿带南岭成矿带横贯全市,22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广东第一位,凡口铅锌矿伴生镓、锗、铟等多种稀散金属元素,原材料供应充足、取用便利。产业发展平台载体完善,拥有广东省内近25%的省级专业化工产业园区,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中金岭南功能材料产业园、仁化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可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韶关将加快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向新图强,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上破难题求实效。”陈少荣表示,韶关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聚焦制造业当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向,为韶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蓄势赋能;促进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助力韶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钢铁、有色金属、机械锻造等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大力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12+4”产业体系优化升级、集聚发展,培育“企业之树”,汇聚“产业之林”,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书写“湾区算力、韶关供给”的新故事。 (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