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养狗的、喜欢露营徒步的,尤其是爱躺在草地上的朋友们,今天有个小动物值得大家认真了解一下,它就是蜱虫。它们是体外寄生的小虫子,以吸血为生,吸血技术比蚊子还厉害,生命力比蟑螂还顽强。它们常常偷袭,不少人都有过被偷袭的经历,有过这种经历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打个 “1”。蜱虫吸血后身体能扩张200-600倍,不过即便吸饱了,也不算大。要是它叮在皮肤光滑的地方,还比较容易发现,但如果钻到头发或者耳朵里,就很难察觉了。

吸血生物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在吸血的同时会给宿主留下些什么,这就好比一个针头给不同的人使用,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蜱虫可以携带各种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病原体,能引发不止一种相关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蜱虫的种类与特性蜱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虫呢?它会一直生活在宿主身上吗?
蜱虫不属于昆虫,昆虫是六条腿,而蜱虫有八条腿,它属于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可分为三大类: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其中纳蜱科现存只有一种,是最原始的蜱类谱系。
如何区分硬蜱和软蜱呢?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能不能第一眼看到它的头。头在外面的是硬蜱,大约有700多种,其背部有一个盾板;软蜱的身体呈梨形或椭圆形,约200多种,背部没有盾板,头隐藏在身体下方。
由于蜱虫是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必须依靠血液来完成生长和繁殖,它们的宿主可以是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有些蜱虫物种甚至需要更换不同的宿主才能完成生命周期,在不同阶段找到宿主需要一定的运气,长期的生存需求让它们成为了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物。
蜱虫可以在近乎真空的环境中存活长达半个小时,耐寒、耐旱又耐饿,能承受零下18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甚至在企鹅身上超过两个小时也能发现蜱虫的踪迹。关键是它可以忍受长达18周的不进食不进水,进入脱水状态,而蟑螂最多只能撑一个月。所以一旦蜱虫找到宿主,就会拼命吸血,死死咬住,很难扯下来。
蜱虫的生活史那蜱虫喝饱以后会怎样呢?它们会一直在宿主身上吗?这就要说说它们有些复杂的生活史了。
蜱虫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它们并不是在宿主身上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蜱虫会掉落到环境里产卵,从卵孵化出的幼虫要开始寻找第一个宿主,一般是小型动物。有的蜱虫只需要一个宿主,在上面从小吸到大,从幼虫不断蜕皮成虫,完成交配,雌性吸完最后一顿就离开宿主,到环境里产卵,这类蜱虫的生命周期较短,一般为一季。
而有的蜱虫需要两个宿主,春天幼虫孵化后,搭上第一个宿主吸血发育到若虫,然后掉落到环境里蜕皮变成成虫,再寻觅第二个宿主,这次是为了繁殖,雌雄在宿主身上交配,雌性吃饱产前最后一顿后,掉落到环境里产卵,雄性则继续留在宿主身上,这类蜱虫一般有两年的生命周期。还有的蜱虫需要三个宿主,大多数硬蜱都是如此,它们的寿命有3年,幼虫搭上第一个宿主,掉下来蜕皮成若虫后搭上第二个宿主,再掉下来蜕皮成虫,然后搭上第三个宿主,通常是大型哺乳动物,在上面完成交配后,雌性掉落去产卵,雄性依旧留在宿主身上。
一般硬蜱的雌性产完卵后就会死亡,不过软蜱科有所不同,它们可能要经历7个若虫阶段,每次都需要吸血,雌性吸一次血就能产一次卵,一生可以产卵多次,多达上千颗,由于它们的生殖口离头部比较近,产卵时看起来就像在吐珍珠。
蜱虫的宿主附着与吸血既然蜱虫经常要在宿主身上 “上车下车”,那它们是怎么搭上宿主的呢?
蜱虫不会跳也不会飞,有些会埋伏在宿主的洞穴、巢穴或草丛里,有的会爬到植物的顶端,伸出两个最长的前肢,就像在打车,这其实是它们的探测器,能感受到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温度、气味、震动等,当宿主靠近时,就会顺势附着上去。
蜱虫上车后,会找皮肤比较薄的地方下口,比如脖子关节处、眼睛附近或者隐私部位,甚至还有专门喜欢钻耳朵的。蜱虫的吸血技术比蚊子更 “厉害”,乍一看它的口器好像只是简单地扎进去了,但放大看会发现,它自带锯齿,而且这把锯齿还能分开,上面的两个鳌足可以把肉扒开,垂唇也会一起进入,其背面还有倒刺,这个结构能将它牢牢固定在 “餐位” 上,谁都别想轻易把它拿开。固定好后,它就开始吸血。

和所有吸血动物一样,蜱虫会分泌抗凝血剂、麻药、抗炎剂,让宿主没什么感觉。不过硬蜱吸血的时间很长,能吸上好几天,而软蜱吸血时间较短,一般几分钟到一个小时就吸饱了。
蜱虫的防治与叮咬处理如果能尽快发现并移除蜱虫,还是可以避免一些病原体感染的,但它们在身上的时间越长,感染风险就越高,而它的倒刺是个很棘手的问题,蜱虫一旦咬上就很难弄下来,如果直接上手用力拔,很可能会把它的头留在里面。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步最好先拍张照,然后用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的部位,夹住它的头,不要挤压,不要旋转,慢慢地往上提。拔出来后,要检查蜱虫是否完整,可以把它冲马桶里或者保存在瓶子里,因为不知道后面是否需要把它给医生看,总之不要用手碰,要用碘伏、酒精或者肥皂水彻底清洗被叮咬的部位和手。

蜱虫传播的疾病多种多样,确实会给确诊带来一定困难,有的症状还可能是发烧、呼吸窘迫,甚至瘫痪或者死亡。其实每年都有被蜱虫叮咬导致人员伤亡的新闻,但很多人还不知道蜱虫是什么。除了定期药物消杀、防范蜱虫外,现在还会用寄生蜂来控制它们的数量。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多多留意,万一被蜱虫叮咬了,记得及时就医。
【文本来源@林林Eileen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