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丑媳见公婆,甩出一本账簿:该算算总账了

月醒醒 2025-02-15 07:49:07

在李家庄,有个年轻人叫李鸣,模样周正,为人老实巴交,村里的人都夸他是个踏实过日子的好小伙。

只是李鸣的婚事,却让大家都跌破了眼镜。

他娶的媳妇春花,模样生得不好看。村里人背后都议论,说春花那长相,实在是有些配不上李鸣。

可这还不算完,春花的懒惰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

每天太阳都晒屁股了,她才慢悠悠地起床,洗漱完就搬个凳子坐在院子里,指挥李鸣干这干那。

李鸣呢,也不恼,总是默默地听从春花的吩咐,一会儿去挑水,一会儿又去田里干活,忙得脚不沾地。而春花则悠闲地嗑着瓜子,看着李鸣忙活。

村民们看在眼里,都为李鸣感到不值。大家聚在一起时,总会忍不住议论。

“你说李鸣这孩子,咋就娶了这么个媳妇,又丑又懒,可苦了他喽!”

“就是就是,哪家的媳妇不是操持家务、伺候公婆的,哪像春花,整天就知道享清福。”

这些话时不时地就会传到李鸣和春花的耳朵里,但春花却像没事人一样,依旧我行我素。

李鸣的父母常年和李鸣的兄长住在北方,相隔甚远,好几年都未必能见一次面。自打春花嫁进李家,还从未见过公婆。

村里的人都在猜测,这春花这么懒,等见了公婆,肯定得被好好管教一番。

终于,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李家二老从北边出发,一路颠簸,来到了李鸣家。

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民们都像看大戏似的,纷纷聚集在李鸣家附近,等着看春花这个丑媳妇被公婆教训的热闹场景。

“你说春花这下该怎么办?平时那么懒,公婆肯定不会轻饶她。” 一个村民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兴奋地说道。

“就是,说不定还得被赶回娘家去呢,看她以后还敢不敢这么懒散。” 另一个村民附和道。

李鸣的父母刚走进院子,就看到春花大剌剌地坐在院子里,嗑着瓜子,而李鸣则在一旁满头大汗地劈柴。

李父李母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

李母忍不住开口说道:“这就是春花吧,怎么能让男人干活,自己在一旁闲着呢?”

李鸣见父母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上前迎接。

春花也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不紧不慢地说道:“爹娘来了,快进屋坐吧。”

那语气,就好像这一切都与她无关似的。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在心里偷笑,心想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就在众人等着看春花被教训时,春花却不慌不忙地走进屋里。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一本账本走了出来。她把账本往桌上一甩,大声说道:“趁着爹娘都在场,我们也该算算总账了!”

这一下,众人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事态会是这样发展。乍一看,咋像是公婆欠了春花的一般。

李父李母更是一脸茫然,不知道春花这是唱的哪一出。

李母皱着眉头,生气道:“你这是什么意思?刚见面就拿出个账本,哪有你这样的媳妇!”

春花仍旧是不紧不慢的样子:“爹娘别急,等我把这账算清楚了,你们再发火也不迟。”

说着,她翻开账本,开始念了起来。

“自打进了李家的门,我每日操持家务,虽说没下过田,可家里的大小事情哪一样不是我在操心。就说这吃穿用度,我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众人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平日里看春花懒懒散散的,没想到她居然还把家里的账记得这么清楚。

村民们都凑了过来,好奇地想听听账本里到底都记了些什么。

原来,这账本里记录的,可不是普通的家庭开支。李鸣在外辛苦劳作挣的钱,一部分被兄长李黎以各种理由借走,却一直拖着不还。

一开始,李黎说家里孩子生病,急需用钱,李鸣二话不说就把钱借了出去。可后来,孩子病好了,钱却没了下文。

之后,李黎又说要修缮房屋,手头紧。李鸣念及兄弟情谊,又一次伸出了援手。可这一借,又是石沉大海。

春花都把这些债一笔一笔详细地记在了账本上。

她还翻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那是李黎借钱时写的借条。虽然简陋,但也能证明这债务的存在。

“每次他借钱,都说得可怜兮兮的,我们心软就借了。可现在呢,这钱就像打了水漂,有去无回。” 春花气愤地说道。

不仅如此,当兄长的还常暗示李鸣多给父母钱,说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开销也大。

李鸣是个孝顺的孩子,一听这话,每个月都会从自己微薄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寄给父母。

可春花发现,李黎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自己却没尽多少赡养义务。平日里,父母的吃穿用度,李黎很少操心,生病时也很少在床前伺候。

“我就不明白了,都是爹娘的孩子,凭什么我们要多出钱,他却在一旁逍遥自在。” 春花越说越激动,“今天把账算清楚,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老二家也不是好欺负的!”

众人听了春花的话,都恍然大悟。

原来,平日里看着懒惰的春花,心里跟明镜似的,把家里的这些事都看得清清楚楚。再想想平日里当兄长的所作所为,大家都觉得春花说得在理。

李父一听,脸色一沉,觉得春花这是在无理取闹,维护着大儿子说道:“你兄长家里也不容易,借点钱周转一下也是应该的,一家人何必这么斤斤计较。”

春花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提高了音量道:“周转一下?这都周转好几年了,有这样一直不还的吗?再说了,赡养父母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凭什么都要我们多出力?”

李母也在一旁帮腔:“你这媳妇怎么说话呢?你兄长照顾我们也不少,你别在这里瞎嚷嚷。”

春花冷笑一声:“照顾?我已经听夫君说过了,在我还未嫁进来之前,你们生病,都是夫君忙前忙后,又是请大夫,又是抓药的。兄长呢,人影都不见一个。这就是你们说的照顾?”

李鸣看着父母一味地偏袒兄长,也忍不住站出来道:“爹,娘,春花说的都是事实。这些年我们也不容易,我们一直都尊重兄长,可他也不能这么欺负我们啊。”

李父李母被说得哑口无言,但心里还是偏袒着大儿子,觉得李鸣夫妇不懂事。

李父生气地一拍桌子:“你们这是成何体统?哪有跟父母这样说话的!”

春花也不甘示弱,把账本往李父面前一推:“今天这账必须算清楚,不然这事没完!”

众人见这矛盾越来越大,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觉得春花有理,有的则认为春花不该这么强硬。

一时间,场面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路过这里。老人身形清瘦,眼神却格外明亮。他听到众人的争吵声,停下了脚步。

老人静静地听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说道:“都别吵了,听我这个老头子说几句。”

众人见老人气度不凡,都不由自主地安静了下来。

老人看了看李父李母,又看了看李鸣和春花,说道:“你们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家庭矛盾,却不知背后藏着一个多年前的秘密。”

老人顿了顿,接着道:“李鸣的兄长李黎,并非李家二老的亲生骨肉。当年,二老被债主逼上门,情急之下求助了村里的恶霸帮忙。那恶霸下手没个留情,一下就打死了债主一家,只剩个刚出世的孩子。”

“二老心里过意不去,便将这孩子接到身边抚养,当成自己的亲骨肉看待,这孩子就是李黎啊。二老对他心有愧疚,处处忍让,连同小儿子都要跟着受罪。李黎说要去北边定居,二老就巴巴地跟上去伺候,撇下亲儿子一个人在老家,连娶媳妇这样的终身大事都不回来一趟。”

“但我老头子今日说句公道话,上一代的恩怨该由上一代来还,甭拉着后生受罪了!李黎在二老的骄纵下越发自私自利,这可不是三天五天就能改的,难不成,还真让李鸣夫妇也跟着受气一辈子?当爹娘的可别拎不清啊!”

老人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众人听后都惊呆了。

李父李母更是脸色苍白,瘫坐在地上。没想到自己苦守多年的秘密就这样暴露于众人眼前,日后他们还有何脸面去见人……

李鸣和春花也愣住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有这样的反转。

老人转头看向二老,继续说道:“这些年,李黎仗着你们的宠爱,肆意妄为,却从未想过感恩。而李鸣夫妇,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却一直心怀感恩,努力生活。”

众人全都陷入了沉思。那些平日里对春花的偏见和误解,此刻都烟消云散了。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家庭,也重新认识了春花 。

李黎得知此事后,匆匆从北边赶来。他原本还想辩解几句,可看到众人指责的目光,再加上老人的证词,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些年是我太自私了,养父母待我恩重如山,我却……我对不起弟弟和弟妹,更对不起父母。”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这些年所借的钱,递给李鸣:“这些钱,我现在就还给你们。以后,我一定好好孝顺爹娘,不再让你们操心。”

他绝口不提上一代的恩怨,并不是不在意,只是李家二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太过于深重,他甚至无法开这个口提起。

李父李母此刻也如梦初醒,他们看着小儿子和小儿媳,眼中满是愧疚。

李母拉着春花的手:“春花啊,是我们错怪你了,你是个好媳妇。这些年,李鸣有你照顾,是他的福气!有你在他身边,我们也能安心了。”

春花道:“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只要以后我们一家人能和和睦睦的就好。”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纷纷点头称赞。那些曾经嘲笑春花的村民,此刻也都对她刮目相看。真没想到,平日里看似懒惰的春花,竟如此有担当,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

从那以后,李家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李鸣和春花的日子越过越好,李黎也带着家人搬回了李家庄。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