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学到夫妻,二人偷偷结婚相伴63载,葬礼上李光耀两次吻别爱妻

慧言说个史 2024-03-13 10:13:08

1947年12月,英国斯特拉福小镇。

正值圣诞假期,镇上的街道都挂满了喜庆的圣诞灯饰,空气中满是烤火鸡的香味。也就是在这一派温馨快乐的氛围里,一对有着东方面孔的情侣走进了婚姻注册所,正式结为夫妻。

这实在是一个很简陋的登记仪式。没有任何亲朋好友在场给予祝福,新娘唯一的饰品,就只有一枚挂在胸口的白金素戒。

没有人知道,这对新鲜出炉的夫妻,就是日后火遍全世界的新加坡“国民CP”:李光耀和柯玉芝。

在莎翁诞生的小镇上,这对有情人“冒天下之大不韪”悄悄结婚了,一段相伴63年的绝美爱情故事也从此处开花结果。

那么,李光耀和柯玉芝是怎么相识相恋的呢?

他们之间又有哪些浪漫的爱情小插曲?

从“竞争对手”到此生挚爱

李光耀和柯玉芝的相识颇有戏剧性,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没有一见钟情,也没有暗生情愫,有的只是火药味十足的明争暗斗。

为什么会这样呢?个中缘由,还要从一场考试说起。

1939年,李光耀16岁,柯玉芝19岁,两人均就读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高中部,并且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学霸。

两个学霸碰到一起,自然是谁“菜”谁尴尬,而李光耀就属于“菜”的那一方。在第一学期期末的数学考试中,李光耀凭着九十多的高分稳坐第一宝座,但他的英文和经济却只排第二,第一名则是莱佛士学院的唯一女学生——柯玉芝。

输给一个女生,李光耀又尴尬又不服气。他将柯玉芝当成了学业上的“竞争对手”,发誓要一雪前耻!

从这之后,李光耀加倍努力,暗搓搓地和柯玉芝较劲。那段时间,他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在看书学习,吃饭的时候都要拿出一本书翻开看。

而柯玉芝呢,自然也发现这个小她两岁的“弟弟”在学业方面有着惊人的胜负欲。恰好,她也是个不轻易服输的人。

就这样,柯玉芝和李光耀开始了你追我赶的“PK”游戏。有时候,李光耀会跑到柯玉芝前面,有时候,柯玉芝又会压李光耀一头,两人也算是不分伯仲了。

就像小说中的情节一样,这对冤家在相互较劲的同时,又被对方的才华和个性深深吸引。可是,还没等他们互生情愫,战争就来了。

1942年,日军入侵新加坡,李光耀的学业被迫中断。为了谋生,他和校友杨玉麟开始制造胶水贩卖。巧的是,这个杨玉麟是柯玉芝的姐夫,柯玉芝经常帮他制造胶水。于是,两个王不见王的学霸猝不及防地重逢了。

再次见面,少了一些针锋相对的紧张感。

朝夕相处中,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从竞争对手变成了互有好感的朋友。

李光耀发现,柯玉芝不仅是女学霸,而且还心灵手巧,性格贤淑大气。柯玉芝也看到了李光耀富有责任感的可贵品质,对他好感倍增。

两个年轻人的感情迅速升温,直接快进到了两情相悦的阶段。不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比较保守,爱在心口难开,这层窗户纸谁都没捅破。

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

1944年9月16日,是李光耀21岁生日。这天晚上,他骑着自行车到柯玉芝家,希望心爱的女孩能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

柯玉芝答应了。她坐上自行车的后座,伸出双臂搂住了李光耀的腰。

华灯初上,晚风徐徐,连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甜的。

隔着一层薄薄的衣衫,李光耀和柯玉芝感受着彼此的温度,心中的爱意终于破土而出。

生日聚会过后,这对有情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不过,他们的恋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柯玉芝的父母就强烈反对他们在一起,原因是“门不当户不对。”

柯玉芝的父亲是华侨银行总经理,母亲是家庭主妇,她从小就接受了严苛的家庭教育。而李光耀来自一个家道中落的富商家庭,虽然靠卖胶水赚了一点钱,但没有既体面又赚钱的工作,不能给柯玉芝生活保障。

柯玉芝父母的担忧是人之常情,李光耀不怪他们,只怪自己没本事。为了给柯玉芝一个美好的未来,他决定出国留学。

1945年,日本战败,李光耀重返校园,成功拿到“女皇奖学金”,获得了前往英国留学的资格。遗憾的是,奖学金名额只有一个,当李光耀前往英国时,柯玉芝只能留在莱佛士学院,完成被中断的学业。

异地恋有风险,异国恋风险加倍。按照计划,李光耀要在剑桥大学待三年才能获得律师执业资格,这就意味着,柯玉芝要独自等待三年。

三年?柯玉芝会心甘情愿地等待吗?李光耀心中忐忑不已。

“你愿不愿意等我?”去英国之前,李光耀鼓足勇气问了一次。柯玉芝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你知道我比你大两岁半吗?”

李光耀愣了一下,随后秒懂。他回答:“知道。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我少年老成,需要一个成熟的伴侣。”

柯玉芝听了,没有回答“愿不愿意等”这个问题,但李光耀知道,她愿意。

1946年9月16日,李光耀登上大不列颠客轮,开启了他的留学生涯。轮船开动时,他跑到甲板上,用力地朝岸边挥手。

柯玉芝站在码头边,看着视线里越来越小的客轮,泪流满面。擦干眼泪后,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

等三年?这是不可能的,最多一年,她就要去英国找男朋友!

1947年7月,努力的柯玉芝成功拿下“女皇奖学金”,登上了前往英国的轮船,与李光耀成为剑桥校友。

我们常说:“最好的爱情就是势均力敌。”李光耀和柯玉芝就属于这种。在这段感情中,他们都在为了彼此,努力变成更好、更优秀的人。

1947年12月,李光耀和柯玉芝来到了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小镇。在镇子上的婚姻注册所里,他们秘密结婚了。

从此刻起,这段几经波折的爱情终于有了结果,而李光耀和柯玉芝的故事,也进入了下一个篇章……

相伴一甲子的神仙爱情

1949年,李光耀和柯玉芝结束了在剑桥大学的学业,返回新加坡。

学业有成,执业律师资格也拿到手了,李光耀挺直腰杆子,去柯家提亲。

提亲的过程很顺利。毕竟,和之前的胶水小工相比,现在的李光耀顺眼了不是一点半点。他有学历,还有一份正儿八经的律师工作,和柯玉芝又是一个行业的,两人势均力敌,婚后可以相互扶持,一起搞事业。

1950年9月30日,李光耀和柯玉芝在莱佛士酒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接受所有亲朋好友的祝福。

两人结婚后的第二年,李光耀以“大罢工”为契机,踏入了风谲云诡的政坛。

政治,从来都是劳心伤神的东西,但幸运的是,李光耀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爱妻柯玉芝,就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柯玉芝是一名女中豪杰。她聪明理智,判断力惊人,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辨识某人性格的特殊能力。

李光耀还没当上总理之前,柯玉芝就曾警告他,不要相信以林清祥为首的左派工会人士。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李光耀正在竞选,而林清祥没有派任何人为他助选,柯玉芝很生气。这个理由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事情就是这么神奇。

六年后,林清祥退出了政府和人民行动党,和李光耀分道扬镳。

无独有偶。1962年,已经成为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总理的李光耀,正琢磨着怎么加入马来西亚。这时候,柯玉芝再次化身预言家,毫不客气地泼冷水:“你们不会成功的。”

在柯玉芝看来,巫统的马来领导人的脾气、性格和生活习惯,都和人民行动党的部长们不同,而且,他们的政治是以种族和宗教为根本的,不适合新加坡。

李光耀不以为然:“我们必须取得成功,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新加坡短暂地加入了一下马来西亚,最后又被踢出来了。

从这之后,李光耀对柯玉芝的敏锐洞察力深信不疑。只要柯玉芝提出建议,他都会改变主意,仔细斟酌。而且,出于对妻子能力的信任,李光耀的演讲草稿及其在国会和访问中讲话的文字记录,几乎都交给柯玉芝修改、编辑。

有媒体称柯玉芝是李光耀的“第三只耳、第三只眼”。还有人说,柯玉芝就是李光耀的“防波堤”、“灭火器”,这又是什么说法呢?

原来,李光耀的脾气不太好,在公共场合时经常压不住自己的脾气。每当这时,柯玉芝就会轻声提醒,让李光耀冷静下来,这不就是“灭火器”么?

除了在事业上协助李光耀,在家庭生活方面,柯玉芝也给了丈夫很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柯玉芝和李光耀育有两子一女。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柯玉芝从不假手于人。为了挤出时间陪伴孩子们成长,她请了专业的管家和佣人打理家务,她只需要陪孩子们吃饭、学习和玩耍就行了。

在柯玉芝的教导下,这三个孩子谦逊有礼,温柔善良,从不因为父亲的总理身份而仗势欺人。如今,他们都成为了人中龙凤,在政界、商界和医学界都各有建树。

1990年,李光耀卸任总理,美滋滋地退休了。此时,子女们都已经成家,李光耀和柯玉芝得以过上含饴弄孙的生活,没事儿就抱着孙子孙女们去池塘喂鱼、喂天鹅。

孙子们不在的时候,李光耀和柯玉芝就会变得“佛系”。他们要么跳跳舞,打打牌,听听音乐会,要么宅在家打高尔夫,或者手牵着手在总统府花园散步,走过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清晨,走过每一个晚霞满天的黄昏。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走过几十载风雨,枕边人依旧是心上人,这就是人到老年,最大的幸福吧。

可惜,这样的幸福只持续了短短十几年。2003年,82岁的柯玉芝陪李光耀访问英国时,突然中风。

经过一番抢救,柯玉芝脱离了生命危险,却陷入了持续中风的痛苦中。

面对病重的妻子,李光耀表现出了十二万分的耐心和细心。他将柯玉芝要吃的药摆在一起,把说明书背了一遍又一遍。柯玉芝左边的眼睛看不见,李光耀就充当她的“左眼”,提醒她左边都有哪些东西。

2008年5月12日,柯玉芝再次中风,并且患上了肺炎。李光耀心疼得要命,不停亲吻妻子的脸颊,鼓励她坚持下去。

未曾想,柯玉芝艰难地抬起手,将李光耀的脸推远了一点:“不要靠太近,会传染给你的。”

病重之际,她心里想的,依然是丈夫的安危。

第二次中风来势汹汹,几乎耗光了柯玉芝的生命力。医生断言,她只能坚持几个月。对于这个结果,李光耀悲痛欲绝,却不得不接受。

“我们有61年的幸福婚姻生活,但人嘛,总有一天要离开的,就是不知道谁会先走一步。”李光耀无奈地说。

说完后,李光耀神色黯然,难掩哽咽。他亲了亲妻子的脸颊,承诺道:“我会陪着你,能陪多久,就陪多久。”

柯玉芝最终坚持了两年多。这位坚强的女性,为了让丈夫和孩子逐渐接受她要离开的事实,硬是挺过了医生划定的“死亡日期”。

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她卧床不起,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只有意识是清醒的。

每天晚上,李光耀都会坐在她的床边,絮絮叨叨地说他今天做了什么事,见了哪些人。汇报完毕后,他还会念一首妻子最喜欢的诗。念完了,柯玉芝才心满意足地入睡。

“她不能说话但仍然清醒,她每晚都期待我跟她讲话。”李光耀说,语气又甜蜜又痛苦。

这场温暖又心酸的单向交流最终止于2010年10月2日。这一天,柯玉芝抛下了她的挚爱,自由高贵的灵魂飘向天国,独留李光耀孤身一人,肝肠寸断。

葬礼上,李光耀悲痛得站立不稳。他先后两次把手指放到嘴唇上,再轻抚妻子的面颊,和她做最后的吻别。

柯玉芝去世之后,李光耀正常工作、生活。与之前不同的是,他对死亡少了一份恐惧,多了一份期待。

李光耀89岁时,公开表明了自己对死亡的态度:“与其陷入昏迷长期卧床,我宁愿选择快速离世。”

李光耀没说出来的是:他的芝还在等着他,自己怎么能忍心让她等那么久呢?

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去世。他离开之前,特意嘱咐子女把自己的骨灰和妻子的骨灰混在一起,骨瓮也要放到一块儿。

“我们在世时结合在一起,而我希望在这一生之后,骨灰也能结合在一起。”

巧合地是,这同样也是柯玉芝的遗愿。“与丈夫像生前一样不分离。”

分别五年后,这对有情人终于再次重逢。他们还会继续爱下去吗?应该会的吧,不过,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资料:

1. 相伴一甲子:李光耀与妻子的恩爱瞬间 凤凰新闻

2. 文摘报-柯玉芝:影响李光耀一生的人 光明网

3. 新民周刊-今天,“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诞生100周年 新浪新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