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坐飞机,发现飞行员是女儿,骄傲地说:我家出了两个飞行员

慧言说个史 2024-03-16 10:26:02

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不断,一场战争在所难免,此时,在空军部队服役的许华山不知情况,正休假在外地游玩。

许世友听说这件事后,大发雷霆:“马上就要打仗了,还休什么假,如果3天不能赶回部队,就开除军籍!”

她从没有见过父亲发这么大的火,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许华山便连夜赶回了部队。

许世友的7个子女中,许华山是最受宠的一个,但那不是溺爱。

许华山曾有过退役的想法,也因此给父亲写信:“我恐怕活不到毕业了。”

看着最宠爱的女儿受委屈,许世友将军明白,女儿不是怕死,更不是怕受苦。

所以许世友只回了6个字,这6个字在外人眼里显得十分冷漠,但许华山也明白父亲,这是父亲对她最真挚的爱......

将门布衣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成为执掌一方的南京军区司令,往小里说他可以决定任何一名军职干部的去留,往大里说他管着几个省的防务工作,绝对是位高权重,再努努力就能进军委了,而他一向又颇得毛主席喜爱,可谓是前途无量。

可另一方面许世友公私分明,对于家人子女甚至可以用严苛来形容,在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作为一个“大老粗”许世友曾经殷切希望子女能够上高中、考大学。

但由于形势原因,再加上许世友本就对部队有特殊的感情,他陆续把7个子女都送入部队,然而即便如此,许世友也从未给其中任何一人的升迁调动提供过便利,更不允许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谋私利。

在每个孩子穿上军装临行前,他都会将他们单独叫到自己面前,反复嘱咐

“我是从小兵出来的,你们也要好好当兵,路都是从自己脚下走出来的,老子的功,跟你们没关系。”

都说皇帝爱幺儿,百姓重长子,许世友也不例外,他很是看重与结发妻子朱锡明所生的长子许光。

许光幼时父亲就离开家乡闹革命,他19岁才在王树声将军帮助下,与父亲重逢,当许世友问他想干什么时,这个憨厚的农村娃娃说自己要跟父亲一样当兵报效祖国。

于是在父亲的安排下,许光便参军入伍了,对外他始终隐瞒自己是许世友长子的身份,由于从小在山里长大,许光识字不多,他暗暗发誓要比别人更刻苦地学习、训练,要对得起父亲和军队的栽培。

然而就在许光通过个人努力,成为新中国首批大学毕业的海军军官,已经在北海舰队任职,未来前途无量之时。许世友却要求他退伍回老家新县城,一是为了建设家乡,因为那里更需要有才干的年轻人,二是替许世友尽孝,照顾年迈的许母,也就是一手拉扯许光长大的奶奶。

许世友是这么对儿子说得:“我当年从大山里走出来,是因为那时老乡们需要改天换地,需要革命,如今要你回去,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带领父老乡亲过上富裕的生活。”

许光眼中含泪,毕竟对于任何一个年轻人来说,从美丽繁华的青岛转到穷乡僻壤新县生活,这其中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可许光是坚定的共产党人,又受部队教育多年,自然思想先进 ,再加上他也是个极其孝顺的孩子,许光知道奶奶年迈 ,不论父亲许世友如何劝说,老人家始终不愿意到城里生活,而许世友公务繁忙,又不能常驻新县。

于是他擦了擦眼角的泪,脱下身上心爱的海军服,很快便到新县人民武装部报到了。许光代父送走奶奶后,并没有离开,他在新县一呆就是四十多年。

这期间他与父亲许世友一直保持书信往来,他也延续父亲严谨家风,时刻教育自己的子女“我已经摘掉了高干子弟的帽子,你们也不能再戴。”

相比对儿子的严苛教育,许世友对女儿则更多了几分柔情,特别是对于在他身边长大的三女儿许华山,相对于其他兄弟姐妹来说,许华山与父亲不仅长得像,雷利果断的性格也如出一辙,因此她最得许世友偏爱。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许世友知道女儿性格虽然要强,但体质远不如其他兄弟姐妹强壮,所以一开始也没打算让她进部队。哪承想世事无常,偏偏是命运让这个看似“最不适合进部队”的姑娘,有了一个意外的“军旅生涯”。

将门虎女

1963年许华山按部就班地进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父亲许世友对她期望很高,而许华山也非常争气,她聪明悟性强,善于人际交往,这都来源于许世友的教导。

许华山总说:“爸爸一直提醒我,说话做事,要善于保护自己,更得给别人留有余地,搞好关系。”学生时代的许华山在学校里的确非常出挑,她成绩优异、个性活泼。

因为许世友家教严,她每天都要读6小时的书,有意思的是,许世友在家时,许华山会老老实实地看指定书籍,父亲一走,她马上就会换成自己喜欢的西方小说。由此可见许华山是个有主见的女孩,这种主见还表现她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抉择上。

这天哈尔滨某空军到学校进行招飞宣讲,许华山陪同好友参加空军报名,但体检时,女孩由于视力不过关未能通过,而陪同的许华山则误打误撞被录取了。

工作人员好奇之下,顺手拿过报名表,细下一瞧,不禁惊呼出声“你竟然是许世友将军的女儿?”许华山只微笑地点点头,院长在惊讶之余,不由得在心中感慨“果真是将门出虎女,原来是军人世家。”

许华山完成手续后,便回家告诉了父亲整个经过,对于女儿要去军校历练这事,许世友的确心里一点准备也没有,不过他思索片刻便说:“如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那就放手去做。不过要记得到了部队后,不能因为怕吃苦,就搞特殊化,提无理要求。”这句话既是父亲许世友对女儿的叮嘱,也是警醒。

毕竟比起其他兄弟姐妹来说,许华山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等她到了空军学院后,才明白自己所面临的是什么,过去她只知道飞行员的光鲜,却不懂得背后要付出怎样的辛苦和汗水。

1968年春天许华山进入哈尔滨空军第一飞行学院读书,虽说理论知识学习对许华山来说不是难事,可日常训练却让她吃了不少苦。

她初入军校时因为身体单薄,体能课成绩属于班里的吊车尾。比如说紧急吹哨训练,教官都要求大家在10分钟内穿好衣服,打好背包到操场集合再跑3000米。

时间紧迫,为了跟上队伍,许华山根本来不及捆好背包,只能草草系个十字背在身上,跑了没两步,背包便散落下来,最后自然遭到批评。

不过与其他女生不同的是,无论许华山怎么被批,她都不会哭,这便是骨子里的倔强与不服输,许华山暗暗发誓下一次训练,自己一定会迎头赶上。

但是,由于九一三事件的牵连,许华山在学校的境遇发生了变化,这个坚强的姑娘头一次萌生了退意。

骄傲的许华山精神上承受莫大的压力,她甚至担心自己活不到毕业那天,于是苦思数日后,许华山决定写信向父亲求助。

希望许世友能够跟军校打个招呼,让自己退学,哪怕将来到大别山做个赤脚医生都可以,她再也不想做飞行员了。

许世友看得信后是心疼不已,但他还是收住了眼泪,他立即给女儿回信道:“准备死,争取活。”

看完父亲的信,许华山脸上火辣辣的,要知道纵然许世友教育子女严苛,可也从未如此疾言厉色,许华山思索许久,最终下定决心要咬牙坚持。

也就是从那天起,她仿佛换了一个人,再也不叫苦喊累。为了加强体能,别人做20个俯卧撑,她就坚持做30个。闻不了汽油味,她就把汽油洒在手帕上,迫使自己尽快适应,平衡能力分数低,她就坚持打秋千,滚悬梯,增强身体耐受能力。

即便晚上躺在寝室被窝里,许华山也要蹬着床头做飞行练习。不论周围人对她是何种态度,许华山皆是笑脸相迎。就这样凭着一股韧劲,机警的许华山顺利地从航校毕业。

1972年春天,许华山被分配到空军三十四师当飞行员,在部队里,她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谨言慎行、自食其力。

许华山在工作中曾经多次执行转机及战备运输任务,也经历了不少惊心动魄的时刻,可关于这些许华山从不对许世友诉说,身经百战的许世友,也很默契地不主动询问,他相信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出翅膀,完全可以独立翱翔在蓝天下。

有意思的,有一回许华山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居然发现自己的乘客是父亲许世友,许华山笑眯眯地对父亲说:“我一定把您安全送到目的地。”

飞机客舱里,许世友抑制不住内心的骄傲,他竖起大拇指对旁人说:“我家里出了两个飞行员,这次是我闺女开飞机呢。”旁人也是赞叹声连连,这一路上许世友的嘴角是一直咧到耳朵根,满满全是自豪感。

自食其力

其实许世友除了许光、许华山这两个孩子外,还有次子许建军、幼子许元朝,长女许丽、二女许桑园,小女儿田小兵,而这其中最让许世友操心的也是许建军了。

许世友曾说我家里出了两个飞行员,其中之一就是许建军,他原本也是空军副团职干部,只不过因为一些意外,退伍从商。

许援朝则一直在南京军区,稳步成长,特别是在1983年部队干部实行“年轻化”,当时许援朝是南京军区的参谋,按照他的资历也是“处长”的有力人选。

如果许世友打个招呼的话,儿子当处长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许世友是完全不管不问,而许援朝是在父亲去世后,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获得少将军衔。

其他几个女儿也靠着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在不同的行业里发光发热。值得一提的是小女儿田小兵是随了母姓,之所以这样做,是许世友在送她到大别山当兵时,为了防止女儿搞特权,特意改的名。

由此可见许将军家风之严谨、清廉,对待子女教育之严苛,他是切切实实做得了“不让儿女走后门,全凭自己 本事吃饭。”

最后

许将军的公私分明还体现在老家亲戚上,有一年许世友大哥的孙子许道焰中学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可许道焰又不甘心在老家当农民,于是这个年轻人左思右想后,决定到南京军区找许世友。

许将军得知老家来人后,很是高兴,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眼见许将军这么热情,许道焰的心思便活络起来,便支支吾吾说:“三爷,我还有个事想求您,能不能麻烦您给县里打个招呼,让我当个工人都成。”

许世友浓眉一皱,本想发火拒绝,可对方毕竟是自家的侄孙辈,于是他沉默了一会说:

“道焰,别看我是军区司令,可我管不了这事,再说了我不是许家的将军,而是人民的将军,批条子,打招呼看起来简单,但我要这么做了,就是对不起人民。”

许道焰脸红一阵,白一阵地就告辞了。后来许世友夫人的两个亲侄女也来找到许世友,想帮忙安排当兵的事情,没想到许世友专门给征兵处交代“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不允许特殊化。”

这便是大公无私,对家人铁面无情,心系人民的许将军。

参考资料:

1.永州信访 《廉洁家风故事丨开国上将许世友的家风》

2.共产党员网《 将门布衣——追记许世友将军长子许光》

3.军事文摘《上将许世友的家风》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