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了19年,贤能了数千年

旧说历史 2024-11-27 11:23:54

某年,晋文公带人去打猎。行至半途,突然出现一条大蟒蛇,身体有堤坝那么高,整个身子横于道路中央,把晋文公前进的道路死死堵住。

有下属汇报说:“大王,前面出现一条大蟒蛇,身子有堤坝那么高,似乎很危险呀,咱们要不要....”晋文公听完若有所思,沉默片刻后,突然大叫一声道:“哎呀,看来是老天在暗示本王不够贤能啊!”

晋文公放过挡路的大蟒蛇,回到晋国后,大力发展仁政施行善举。几个月后,晋文公再次梦见那条大蟒蛇,但在梦中,蟒蛇已经被上天杀死,晋文公醒来后,派人去查看情况,发现那条蟒蛇竟真的死亡。

这种故事,历史上很多,基本都发生在明君身上。抛开这个故事真假来说,晋文公确实是春秋时期少有的明主,他也是整个春秋继齐桓公后的第二位霸主。

但是说起晋文公的遭遇,他比春秋时期任何君主都更惨。他在外流浪漂泊了整整19年,继位时已经整整62岁。但他依旧靠着自己的贤能,带领着晋国走上一条辉煌道路。

01

晋献公晚年昏庸,导致晋国内部发生非常大的内乱。晋惠公靠阴谋诡计上位后,却背信弃义攻打秦国,导致秦穆公十分痛恨晋惠公。在两国开战时,秦穆公把晋惠公抓住,但又因为秦穆公是晋惠公的姐夫,秦穆公因此又把晋惠公放走。

晋惠公回国后不久,就病死在晋国。这时候晋怀公这个小人,竟也是个背信弃义之人,他偷偷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他上位后,和晋惠公一模一样,丝毫不念及秦穆公当年对晋国的帮助。

秦穆公心痛至极,委屈巴巴的说:“他们父子俩真是一个比一个白眼狼,当年我对他们那么好,结果两个人都一个德行,晋国在他们手中,迟早要完蛋,我必须把重耳接回来当晋国的国君。”

重耳是谁?他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晋国当初发生内乱时,重耳就已经逃出晋国,当时齐桓公还活着,重耳认为齐桓公作为长辈,又是所有诸侯的老大哥,为人很正直,就想把晋国发生的一切告诉齐桓公,想请齐桓公出面做主。

但是晋国到齐国的距离很远(晋国在山西,齐国在山东),重耳身为贵族之人,在此期间,却一直过着乞丐一般的生活,为了到达齐国见到齐桓公,重耳沿路乞讨,生活非常艰辛。与此同时,晋惠公还一直担心重耳会回国抢他的位置,就一直派人追杀重耳。

重耳带着几个心腹,在途中一路乞讨,有时候要不到饭,就在路边吃野菜,夜晚就在大树下睡觉。他们经过卫国,本想请卫国看在晋国的面子上,临时救助一下。结果卫国知道重耳的身份后,担心救助重耳,会遭到晋惠公的报复。

卫国就把重耳等人赶走,不仅不给吃的,还狠狠将重耳一行人羞辱一番。

重耳心灰意冷,恨不得一死百了,但身边的几个忠臣却强烈要求他坚持下去,日后再找这些人报仇。就这样,重耳带着几位大臣,一路风餐露宿,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沿途吃尽苦头,用了整整一年,终于抵达齐国。

02

齐桓公收到通报,得知重耳来到齐国,连忙派人出城迎接。

从这里就看得出啊,齐桓公真是一个大好人,行为举止,始终都透着一股大国风范。齐桓公丝毫没有嫌弃重耳如今的遭遇,反而很同情他,为了表示对重耳的尊重,齐桓公还为重耳找了个媳妇,让重耳老老实实在齐国住下。

重耳千里迢迢前往齐国,是想请齐桓公做主,帮助晋国主持大局。可这时候的齐桓公已经很年迈,对这些事也是心有力而余不足,重耳因此一直在齐国生活。心中始终等着齐桓公帮忙,不幸的是,他并没等到齐桓公帮他主持大局的那一天,反而等来了齐桓公的死亡。

齐桓公死后,齐国同样发生了严重的内乱。

重耳一个外人,能够在齐国安稳生活,完全是因为齐桓公帮助。齐桓公死后,齐桓公的儿子们压根没人在意重耳,重耳只能离开齐国。前前后后算下来,重耳已经在齐国整整生活了5年,这五年的安稳生活,让重耳已经忘记了当初的宏图大愿,他甚至不想回到晋国。

但在身边一群大臣的强硬坚持下,重耳只能放弃安稳生活。

这时候,他们要干嘛呢?有大臣说:“如今齐桓公已经不在了,也没人能够为我们做主了,整个天下又将处于大乱,咱们不如趁此机会回到晋国,夺回王位。”几个大臣商讨过后,觉得可行,就此带着重耳开启了回国之路。

出来容易回去难啊!

当初千里迢迢吃尽苦头来到齐国,现在离开齐国后,众人又要把曾经的经历再经历一遍,他们先后抵达曹国、宋国,结果在曹国受到曹国的驱逐。

随后在宋国,宋襄公热情款待了大家,接着对重耳说:“公子,你们回晋国我自然支持,但是我们宋国刚刚被楚国打败,我们自己如今已经自身难保,你们回国肯定会发生一场血战,我实在没有那个能力帮你们安稳回国,你们还是找其他大国帮助吧!”宋襄公人很好,在重耳离开宋国时,贴心的为他们准备盘缠,但帮助重耳继位的事情,他也无能为力。

重耳就这样一路流浪,期间遇到的所有国家,全都不待见他,在郑国时,重耳不仅被郑国羞辱,还差点遭到郑国的暗害。众人逃出郑国,就来到了楚国。

楚成王很聪明,他不仅设宴热情款待重耳,还找人对重耳进行攻心。

楚国大臣说:“公子你已经流浪了十几年,小的国家都懒得搭理你,也就咱们大王愿意热情款待你,大王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扶持你当晋国国君。”

楚国大臣说到这里,楚成王顺势问重耳:“如果我送你回到晋国当上君主,你如何报答我呢?”

很明显,楚成王之所以愿意帮助重耳,实际上有着更大的算盘要打。

重耳知道楚国是在唱双簧,于是说:“奇珍异兽,大王想要什么就送什么,如果还不满足,万一楚国与晋国在战场相见,我愿意退避三舍,以报答今日之恩。”

03

重耳的这番话,可谓是十分狂妄。

毕竟他现在没有任何资格和楚成王谈条件,楚国大臣立马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但楚成王听了重耳这番话,反而对重耳刮目相看。楚成王觉得重耳很耿直,能在战场上退避三舍,这已经是很大的敬意。

因此,楚成王改变了对重耳的看法,反而十分看重重耳,坚信重耳将来定有一番大作为。自此以后,楚成王就按照诸侯的款待方式,让重耳在楚国生活,等到时机成熟,再送他回到晋国。

也是在此期间,秦穆公打败了晋惠公,结果因为自己是晋惠公的姐夫,只能把晋惠公放走。晋惠公回国时,为了表达对秦穆公的歉意,就把他的儿子,也就是晋怀公,留在秦国当人质。

结果呢,晋惠公死后,儿子晋怀公连个招呼都不打,直接从秦国逃跑,回到晋国当了国君。秦穆公因此非常生气,对晋惠公、晋怀公这对父子痛恨的不得了,就想扶持重耳当晋国的国君。

秦穆公得知重耳在楚国,立马派人前往楚国,对重耳说:“如今晋国的道德已经败坏到了极致,穆公想请你回秦国,然后带你回晋国当国君。”楚成王当然也希望重耳回晋国当国君。

重耳因此到了秦国。

秦国与晋国距离很近呀!而且秦穆公这人很贤能,当时的重耳已经61岁,秦穆公为了以示尊重,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重耳。女儿原本不愿意答应这门婚事,重耳也觉得自己年龄太大不合适,但重耳的大臣却觉得这是个大好时机,可以就此与秦国结成亲戚。

就这样,61岁的重耳,成了秦穆公的女婿,这也算是历史上一桩比较奇特的婚姻。而且,秦国之前就经常与晋国联姻,后来衍生出一个成语,就是秦晋之好。

重耳本人很贤能,也有大才,身边有一大堆忠心耿耿的大臣对他不离不弃,而且秦国和楚国都很看好他,尤其是秦穆公。秦国虽然与晋国有过节,但放眼大局,秦穆公还是很希望晋国发展的更好,他也不想看到晋国在晋怀公手里走下坡路。

所以,有了秦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支持,重耳在秦穆公的护送下,顺利回到晋国。晋国人一听重耳回来了,立马放弃对秦国的抵抗,纷纷表示欢迎。

重耳顺利担任晋国国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他上位之时,已经整整62岁,大半辈子几乎一直在外流浪。

04

晋文公上位后,非常贤能,他当初在齐国见识过齐桓公的胸襟,因此一直以宽广的胸襟招贤纳士,晋国整体实力顺速得到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

其中,晋文公有个很出名的故事叫做“退避三舍”。

晋文公登基后不久,宋国就与楚国打仗,宋国请晋文公帮忙打楚国。但对于晋文公来说,当年他逃亡时,宋国和楚国都曾帮助过他,两个国家都是他的恩人,他被夹在其中,实在难做。

这时候,晋文公身边大臣对他说:“楚国是大王的恩人,咱们确实没有理由与楚国开战;但是宋国也是大王的恩人,咱们也没理由袖手旁观。臣得知,卫国和曹国已经对楚国俯首称臣,卫国和曹国当年对大王不敬,咱们可以用这个借口帮助宋国去攻打楚国。”

就这样,晋文公出兵帮助宋国。

但这样的结果就是,晋国与楚国一定会在沙场相见。楚国得知晋国竟然帮助宋国攻打他们,气的不得了,正要大干一场时,晋文公带着晋国士兵,突然退出了90里,并对楚军说:“当年我曾与你们大王约定,晋国如果与楚国沙场相见,我愿意退避三舍,以报昔日款待之恩。”

结果呢,楚军并没把这个消息汇报给楚王,反而认为晋国弱小不敢与楚国打仗,于是疯狂进攻晋国。当楚军追过了90里后,晋文公这才开始反击,直接打得楚军节节败退。

这一战,晋文公大名远扬,因为他遵守承诺,又知恩图报,晋文公的威信渐渐在诸侯圈子中传开。

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下,无论是威信,还是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晋文公摇身一变,成了春秋时期第二个霸主。与齐桓公共称为“齐桓晋文”。

正是晋文公的出现,让晋国出现了长达百年的霸业。至今人们一旦说起晋国,一定离不开晋文公这个老霸主。

划重点,肯定有人会问:重耳好歹也是晋献公的大儿子,为啥要一直逃亡,就不能在晋国直接抢王位吗?读了晋文公后,一定会有人产生这个疑惑。

这是因为:重耳当年被陷害,导致晋献公很讨厌他,他被逼无奈离开了晋国。晋献公死后,晋惠公趁虚而入,立马当了晋国的君主。

而且,晋惠公上位后,一直害怕重耳返回晋国,否则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晋惠公因此一直追杀重耳。重耳为了保命,因此一直在流浪。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