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未解之谜:泡沫风暴下,股市房市何时“梦醒”?速看

围炉话今朝 2025-01-08 09:34:59

在投资领域,泡沫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常常挂在大家嘴边。

可究竟什么才算是泡沫呢?

说起来有些尴尬,直至今日,不管是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实操环节,都没人能给出个清晰准确的界定。就拿股票来说,涨到什么价位才算有泡沫?市盈率突破多少,就意味着泡沫滋生?再看房价,究竟攀升到多高的程度,才能被认定是泡沫呢?

回溯过往,中国房价自1998年市场化改革后,关于泡沫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印象里,早在2003年,房价刚有点热度的时候,就有人高呼“中国房价有泡沫”。

房地产泡沫

到了2007年,这种声音愈发响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房地产市场遭遇一波下挫,不少人笃定地认为,泡沫终于破了。

谁能想到,2009年四万亿政策一经出台,房价又开启了飙升模式。这么多年来,房价每次稍有调整,紧接着就逆势上扬。

期间,有些专家更是把预测中国房价泡沫何时破灭,当成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我记得有位不便点名的专家,差不多从2005年起,年年都放话中国房价要跌去一半,年复一年,这份“坚持”着实令人印象深刻,一晃20年过去了,他还在追问房价泡沫何时破溃。

泡沫为何如此难以说清道明?

根源在于,它本就是个动态概念。打个比方,过去你月收入仅1000块的时候,看待房价的视角,和如今月入两三万的时候相比,肯定截然不同。

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也就是说,泡沫在不同人眼中,看法千差万别,房价高低对于不同收入群体,意义也大不相同。

在学术的中,经济学与金融学领域一直试图给“泡沫”勾勒出精准画像,可直至当下,依旧没能达成共识,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

就拿全球公认的金融危机、金融泡沫研究权威——金德尔伯格来说,他在剖析金融恐慌的扛鼎之作里谈及泡沫,打了个极为精妙又贴切的比方。

房地产调控

他将泡沫比作一位风姿绰约的美女,美本就是主观感受,每个人心里都怀揣着独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尺,你眼中的沉鱼落雁,于他人而言,或许并非如此。这就如同泡沫,难以用一套标准化的规则去框定。

虽说生活里,当一位女子袅袅婷婷走到众人面前,美或不美,大家心里大体能有个判断,可这种模糊的感知,终究没办法转化成具体标准,来界定事物触及何种程度就算是陷入“泡沫”状态了。这一比方固然巧妙地点出了泡沫的抽象与难测,却也无奈留白,没能给学界和市场参与者一个量化的、清晰的界定准则。

泡沫的神秘之处,不仅在于其界定模糊不清,更在于预测它何时会走向破裂,简直难如登天。可恰恰是这份难以捉摸,赋予了泡沫别样的魅力,引得无数人投身其中,试图一探究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在资产价格泡沫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其研究触角广泛延伸至股市、房地产等热门投资板块。他撰写的《非理性繁荣》与《动物精神》等著作,一经引入中国,便广受追捧,畅销不衰。

席勒在其著作里,多次笃定地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早在十余年前,就大胆预言泡沫即将破溃。

然而现实却给了这份预言一记响亮的“耳光”,多年过去,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依旧未现破裂之态。

席勒认为,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市,资产价格之所以产生泡沫,根源就在于凯恩斯提出的“动物精神”。通俗来讲,就是人性中潜藏着诸多非理性冲动。

股市稍有涨势,股民们便热血上头,不假思索地跟风入场,“羊群效应”瞬间被点燃,推动股价一路飙升;

看到身边有人买房赚得盆满钵满,旁人也不管不顾,盲目跟进,将房价硬生生推到远超其内在价值的高位。

有个道理亘古不变:只要是泡沫,无论它存续多久、看似多么坚不可摧,迟早都难逃破灭的宿命。



文本来源@光远看经济的视频内容

0 阅读:7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