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看到参展的相关信息的时候,我还寻思怎么卡门刚发布没多久就出Pro版了,定睛一看原来是卡农Pro,不过作为售价只有1/2的产品,卡农Pro外观工艺不仅和卡门相近,我甚至还觉得更好看一点......
这里得给我在展会上的声音描述做一个纠正,卡农Pro的人声音色其实和卡门的那种甜润妖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回想起来应该是墨菊GT2的锅,把声音推的稍亮了一点,而且在这里我也建议买卡农Pro的用户直接选择一些低端入门的产品来搭配、而且哪怕是数码味儿一些的也没问题,它非常好的结像凝实度、人声醇厚度、宽松的声底,在各种前端的驱动下都是非常蓬松温润的表现,但如果是大功率国砖+高增益的一些设备,它的声音会听起来有些直愣干涩、出现近似过推的那种失真感。对于想要买一个流行塞的用户来说,研音在2K档位给到一圈六铁的配置无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对于手持入门前端的用户来说相当友好,但Anyway,流行人声的调教也分很多类别,具体卡农Pro好听的点戳不戳你的喜好,还是继续看声音描述的部分。
开箱环节就简单带过一下,包装设计没什么特殊的,主要配件就是圆形拉链皮盒+用料相当扎实的原线+耳塞套若干,除了一圈六铁的配置意外,卡农Pro还搭载了大家熟悉的ON/KE调音开关,这个调音开关供应商其实在行业内非常多见,他们的出现也算是解决了过去各种拨杆式的调音开关寿命短的问题,可以说非常耐用,缺陷就是不太方便徒手调节,出门在外实在找不到工具的话可以找个牙签捅一捅。而研音对于调音开关的描述则是相当的实在,表示主要就是通过更改阻值的方式来影响低频的量感、从而影响全局的调音。其实这个事儿对很多烧友来说可能存在知识盲区,研音也是帮忙做了一个科普,那就是调音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作、而且人耳也有掩蔽效应,低频多了高频自然就弱了,这种此消彼长的调音方式也是为什么很多烧友总觉得某些产品“低频再少一点点就好了”、“高频再暗一点点就好了”之类的,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想调,是可能一些微调会毁了整体的声音。著名的音特美小4的ER4B/P/S的区别其实就是阻抗,所以曾经有民间diy大神把阻抗调节做在分线器里,完成“三合一”的产品。扯远了,继续说回卡农Pro。
在配置细节上,研音主要强调了卡农Pro搭载的动圈单元是液态硅胶悬边搭配LCP球顶振膜动圈,而在素质层面这颗单元的表现也相当亮眼,我个人猜测低频滤波的滚降点比较早导致能量感很集中,所以低频的密度部分非常之高,听感是那种非常结实有力的类型。
至于为什么我说卡农Pro并没有很“Pro”,是因为我觉得它把所有的技能都点在了听感上,而且和前代的那种模拟味风格有所继承,尤其是对于搭载了六颗动铁单元的它来说,整体的密度并不算高、信息量的表达也比较的“肉”,或者说叫做“解析感”不强,声音极为的醇厚宽松、细节的表达颇有层次,并没有像部分国产友商那样恨不得把结像边缘做的像刀锋版锐利、密度做到像一堵墙一样,甚至我都觉得要不因为是它澎湃的低频还挺抓耳的,整体的能量感表达听起来会有点“无聊”,这个声音其实在线下的试听环节可能不是很占便宜,容易被误以为细节糊。
先说素质上的优点,这个被研音单独拿出来说道的低频单元确实有点东西,极低频细节是充沛的、而且还不脏,你们想要的下潜、弹性、氛围应有尽有,而往细了说,它的低频解析力和透明度也是丝毫没问题的,并且在低频结像的位置上做的很有剥离感、与中高频及人声的部分分的很开,这也导致卡农Pro能够把声场的上下距离感撑得很开,在这样氛围充沛的低频中还保持了良好的瞬态。你们知不知道卡农Pro的“卡农”这个同名曲子还有摇滚电吉他版?记得一定要去试一试,不抖腿过来找我。
中高频的部分比较适合放一起来说,整体如果单纯从音色来说的话是中性的、但从厚度来说明显是有些发暖的路子,这也导致它即便是用一个比较中性乃至监听风格的前端驱动时也是非常蓬松舒展的路数,不会有什么锐度和明显的线条感,而这种本身底子有很好厚度支撑的耳塞里,以往我可能更多的是去推荐比较偏素质流的前端,但在卡农Pro身上,我反而是觉得那种本身也偏暖的前端更能发挥出它细节表达的优势来,因为前文提过它的解析力处理非常有层次、肉而不糊,不论是器乐的泛音还是人声的气息表达都给人一种充沛而不灌耳的感觉,结合它在密度的部分处理的较为轻盈,所以卡农Pro整体的中高频听着完全没有什么负担,不仅温润耐听、且细节和空气感并重,如果搭配本身稍暖一些的前端,妥妥的那种老派模拟味儿人声塞的路子,尤其是那种喉音部分带有一点点黏糊糊的质感,不论是和老版的卡农、还是我之前听过的阿拉丁相比,都算是一种颇有研音家族传承的人声韵味。
至于调音开关的问题,我其实并不打算展开来去说,如果你能够理解低频变化带来的能量分布此消彼长的问题,那应该就能够知道如何去调节这个开关、以及按照自己口味去调节声音的味道。比如,你如果希望把它的中高频变得亮丽一点、人声的尾韵也再稍稍提亮,往月光系列或者卡门的那个路数去迈一步的话,可以选择“高频模式”,不过即便是高频模式,卡农Pro的低频量感依然不少,只是会削弱一些低频的扩散感、收的更快,但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低频模式才是它的精髓,能够进一步加强整个中下盘的那种氛围度与人声的气息强度,但会损失听一些亚洲系女声的清丽感,但如果去选到合适的港台老歌、爵士之类的抒情人声,那比原版模式要明显的毒的多了,尤其是当你的前端本身偏数码味的时候。此外,卡农Pro有着非常不错的声场表现,但因为整体的结像形体感偏厚一些,所以听着是那种填充的比较满的路数、不会在听觉上给你什么开阔感,但仔细推敲下来的话实际规模相当好,尤其是它优秀的的低频带来的那种纵向延展度。
如果我说我在一个DIY起家的牌子上听到了一些高级感你会信吗?这个和“Pro”并不冲突,因为卡农Pro真的没有什么监听塞的路数、也不算是一个比前代更为强调素质的产物,本质上还是一个奔着流行人声好听的方向去做的,而且在低频的处理、人声声线的适应面上做的相当独到,不是卡门的那种一耳朵毒、但实际上比卡门和月光系列的适应面要更广,作为一个售价比这些都要更低的型号,这是研音对市场的诚意,也是我觉得值得入门级用户往上进阶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