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师司令部设在百子桥一栋两层楼房里,右边是一排平房,左边是一大片空地,后面是开阔的稻田。楼房的前面,是一个由稻田开辟成的操场,驻司令部附近的部队,每逢星期一、三、五的早晨,都要在此操练。
冯轶被安排在司令部右边一排平房里住宿。早晨一起床,冯轶就听到士兵进场的脚步声。他朝窗外望去,只见王劲哉正站在操场边缘。这时,士兵开始了列队操练。
总值星官是驻峰口第382旅旅长任兰圃,同时兼任峰口守备司令部司令。他站在队伍前面,见师长已经站在操场旁边,立即大声发出口令:
“立正——”
全体官兵立即暂停操练,向师长立正示敬。
与此同时,还喊道:
“诵读师长训令!”
所有的士兵一起朗诵道:
“重良心、尚道德、明大义、尽职守、爱团体、信命令、知待遇、要效忠、亲人民、卫国家。”
训令朗诵完毕时,王劲哉已走近队列前,他大声喊道:
“稍息!”
于是,列队士兵继续开始操练。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训练旧照
第382旅旅长任兰圃,早年留学苏联,128师移师峰口后,一直由他兼任教育长,管理训练的事情。
冯轶洗漱完毕,见到了王劲哉,他首先讲了一件很不起眼,但却让其铭心刻骨的事情:
武汉失守10多天后,128师退守到湖北通城和崇阳之间的山里。
由于电台出现故障,几天没有与汤恩伯联系。后来,找人修好电台后,王劲哉便派第767团3营营长史耀先带领一个连的兵力赶到湖南平江,给汤恩伯送去3个俘虏和一些战利品。
当史耀先带人经过汤恩伯第95师驻地时,该师的官兵看到128师送来的俘虏,议论纷纷。
一个士兵说:“前几天,国民政府报纸不是通报第128师叛变了吗?”
另一个士兵说:“是啊,都知道了的事情,怎么今天128师又捉到了日军俘虏?”
回到驻地,史耀先将这个场景如实描述给王劲哉听。他沉默了很久,说道:
“看来,蒋介石对杂牌军队是不可能信任的。他们不相信128师,那就让他睁开眼睛,看看在日军面前谁才是英雄?谁才是狗熊?”
冯轶听到这里,转头看了看墙上蒋介石和王劲哉的巨幅画像两边那醒目的条幅:
你蒋委员长若抗战到底,我王劲哉誓死不当汉奸。
王劲哉讲的第二件事情发生在沔阳:
蒋介石一直对第128师不放心,驻扎沔阳不久,就命令沔阳以东的游击纵队司令汪步青,让其投降日伪军,攻打128师。同时,趁机派国民党军由西向东夹击。
只是,汪步青毕竟受控于日本人,三者时间上没有接洽好,第128师发现企图后,顽强阻击来犯之敌,打乱了日伪军的部署,阴谋未能得逞。
后来,汪步青下面的一个团长苏振东归顺了第128师。王劲哉破格让他担任了独立5旅旅长。
为什么把一个伪军的团长一下子提升为128师的旅长?王劲哉说,就是因为要奖励特殊情况下的投诚人员。
战斗中,该师缴获了蒋介石发给汪步青的电令,电令内容竟然是要求汪步青联合日军攻打128师。王劲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下子惊呆了。(这是后话,后来王劲哉去了延安,在晚年的回忆文章中讲述了这一事实。)
王劲哉把这个“命令”用克罗版印了几百份,打算邮寄全国各军,但终究没有寄出。他说:“那时,国共合作,正在并肩抗战,得从大局出发。”
随后,冯轶要求去军工厂和被服厂采访,得到了王劲哉的首肯,他先来是到位于百子桥附近的修械厂。
第128师所辖各部队编制复杂,持有的枪械各种各样,原有国军编制的旅团枪械比较精良,后期收编的各部,枪械既杂且劣,至少是十分之一的枪支都不管用。
冯轶看了放在修械厂那些待修的简易枪支,问道:
“128师就是凭这种枪支跟日军在打仗?而且还大败日军吗?”
具体负责管理军士队中队长侯若愚告诉他:
“这边的修械厂,纯粹就是修理枪械,侯家湾那边的军工厂比较大,既修枪械,也制造枪炮。”
侯家湾距百子桥司令部约3公里,村庄的河堤边,建造着一个面积很大的修械厂。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修械所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来到这里后,冯轶看到厂子很宽敞,但里面只有几台非常庞大的设备,又宽又高,军工人员似乎很繁忙,都在紧张地工作。
几个人走近设备,发现他们正在理遭到毁坏的部件。冯轶过去在南京见过这种机器,认得这是制造连珠毛瑟枪和克虏伯山炮之类的设备。
他很奇怪,第128师怎么会有这种当时在国内比较稀缺的先进设备。
侯若愚对冯轶介绍说:
“这些设备都来自汉阳。刚开始建造时,王师长派人到汉阳联系,请了兵工厂的技术人员。
汉阳兵工厂是晚清名臣、洋务派张之洞所建,那里制造的步枪,借鉴了德国1888式步枪制造技术,经过中国军工人员的改制,成为了便宜耐用的‘汉阳造’。”
冯轶说:“据我所知,汉阳兵工厂在战时迁往重庆了呀!”
陪同的人接过话来说道:
“整体是迁往重庆了,但还是有未迁重庆的技术人员,也还有不便搬走的修理设备。我们便将这部分修理设备买来,秘密运到沔阳,然后请来技术人员。这个修械厂不但能修理步枪,还可以生产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弹药。”
“前些天日军来犯,这个修械厂遭到了飞机轰炸,部分设备遭毁坏。设备太重了,这么宝贵的家当,一时不容易移动。”
在侯家湾军工修械厂待了一会,几个人又马上赶往李家嘴被服厂,原来被服厂设在襄河南岸的仙桃镇,随着日军逐步对沔阳进行蚕食,仙桃成为日军的驻地,被服厂被迫搬到了这里。
李家嘴被服厂由三间宽阔的民房组成。按照工序,分为裁剪、缝制以及绞扣眼、钉纽扣三个部分,各司其职,各担其责。裁剪的主要是男人,而绞扣眼、钉纽扣的都是女人,缝制的则是男女都有。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被服厂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几个人走进民房,看到各个工序的人员正在埋头工作,也不便影响他们。冯轶走进里面用手摸了摸布料,都是清一色的绿色棉布布料。拿起一件成衣看了看,感觉服装做得很结实。
侯若愚介绍说:
“原来中央给第128师发放过服装,自从驻扎沔阳后,就不再发了,统一制发的冬装和夏装有两个缺点:一个是容易褪色,另一个是缝线质量不好,扣子钉得不牢。”
随后,侯若愚给冯轶讲了在仙桃镇那边被服厂发生的事情。
有一天,操场上正在训练新兵,是“急基队”的专任队长闵尚志在组织训练,学员全是从陕西招来的,随着口令一步一步地进行练习。
这时,王劲哉走来在一旁观看,发现在练习“起立”这个动作时,有个新兵先是跟随口令站起,随后马上又伏了下去。
他很纳闷,上前一看,原来是新兵的子弹散落一地。他仔细看了新兵的子弹带发现,子弹带已经裂口,裂口处是断掉的线头。
王劲哉命令训练立刻停下来,各自检查自己的子弹带。一检查,发现不少学员的子弹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断线和松动情况。
“马上让军需官到这里来!”王劲哉命令道。
军需官满头大汗地赶到训练场地,看了那些脱落的子弹带,说道:
“这是东棉布行的老板肖永利偷工减料造成的。”
东棉布行是日商洋行在仙桃镇的代理商,这些年,老板肖永利依靠制衣厂赚了不少钱。很快,他就被当场被拉到河堤边给“戳”了!
在沔阳期间,第128师的几个主要防区,冯轶都想去看一看。王劲哉安排专人陪同冯轶四处采访,这种礼遇对比没来这里之前的种种传言和警告,实在是云泥之别。
这天下午,冯轶来到了沔城的县府行署。自从日寇攻占沔阳后,脉旺嘴、张沟、彭场、沙湖、仙桃等地均遭沦陷。原来设在沔城的行署只得搬迁到城南6里之外的姜家口村。
冯轶经过一所小学时,学生们朗诵王劲哉手令的声音飞出窗外,传到路人耳中:
“一要求:要求每个人都积极地为抗日出力,不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二进忠:自己进步、人群进步、团体进步、国家进步,忠于自己、忠于职守、忠于集体和国家……”
冯轶很惊奇地问:
“学生也要背诵王师长的手令吗?”
陪同的人说:
”在仙桃,除日划区外,所有的公教人员、学生、乡镇保甲民众,都必须会背诵。6岁以上的孩子,都背得滚瓜烂熟。
王师长的目的,是让老百姓从小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和精神。你要是到日占区看看,日军也在进行教育,只不过他进行的是奴化教育。”
走进县行署办公室,简陋的方桌前坐着个中年人,宽阔的额头,国字脸,眉宇间显出几分刚毅。这位就是朱县长,名叫朱树烈。
他是王劲哉去年才任命的县长。采访中,冯轶发现一份兴革委员会的组成名单。名单中,王劲哉任兴革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则是县长朱树烈。
他是第一次听说兴革委员会这个机构,便问道:
“兴革委员会这个机构是沔阳独有的吗?”
朱树烈说:
“何止沔阳?天门、潜江、汉川、监利也设有这种机构。”
冯轶不解地问:
“这个机构的功能是什么?”
朱县长道:
“兴革兴革,就是应兴应革。管理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各种事务。”
冯轶突然问道:
“元朝末年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一度做过汉王的陈友谅,是沔阳哪里人?”
朱树烈见问到陈友谅,忙说:
“我们原来的县行署所在地就有陈友谅故居呀!陈友谅就是从沔城走出去的。”
回到师部,走过会议室时,只见王劲哉正在召开军官会议。看上去,一个个神态严峻,一定又有什么情况将要发生。他感到自己不能再待下去了,决定明早离开。
第二天早晨,冯轶离开时,王劲哉手里拿着一部相机说:
“这是我们缴获日军的一部相机,是德国蔡司公司出品的康泰克斯,名牌产品,送给你!”
冯轶推辞说:
“您留着用吧!”
王劲哉说:
“不,这代表整个第128师的心意。”
于是,冯轶收下王劲哉的礼物,悄然离开了这里,他的采访让第128师在沔阳的抗战内情天下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