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肾病患者而言,拿到尿常规化验单,看到上面标注的尿蛋白 “+”“++”“+++”,心里难免会充满疑惑和担忧。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实际上蕴含着重要的健康信息,堪称化验单上的 “生死符”,精准地反映着肾脏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尿蛋白不同加号分别意味着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尿蛋白的产生机制与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肾脏就像一个精密的过滤器,肾小球的滤过膜会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将大分子蛋白质阻挡在血液中。经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在肾小管处大部分物质会被重吸收回血液,最终形成排出体外的尿液。健康人的尿液中仅有极少量的蛋白质,24 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0.15g,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定性为阴性,也就是化验单上显示 “-”。当肾脏的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时,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或者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损,蛋白质就会漏出到尿液中,导致尿蛋白阳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尿蛋白 “+”:肾脏发出的早期警报当尿常规化验单上显示尿蛋白 “+” 时,说明尿液中已经检测出少量蛋白质,24 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在 0.15 - 1.0g 之间。这往往是肾脏发出的早期警报,提示肾脏可能出现了轻微的损伤。一些生理性因素可能会导致短暂的尿蛋白 “+”,比如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高蛋白饮食后等,这些情况下,去除诱因后复查,尿蛋白可能会转为阴性。但如果排除了生理性因素,持续性的尿蛋白 “+” 则可能与一些肾脏疾病相关,如早期的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等。虽然此时肾脏的损伤可能相对较轻,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病因,并密切关注肾脏功能的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尿蛋白 “++”:肾脏损伤进一步加重尿蛋白 “++” 表明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24 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在 1.0 - 3.5g 之间。这意味着肾脏的损伤在进一步加重,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更为显著,或者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了较严重的障碍。常见于多种肾脏疾病,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等。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水肿(多从眼睑、下肢开始)、乏力等。一旦发现尿蛋白 “++”,应尽快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肾功能、肾脏超声、肾穿刺活检等,以明确肾脏疾病的具体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病情进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尿蛋白 “+++”:肾脏面临严峻挑战当尿蛋白达到 “+++” 时,情况较为严重,24 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大于 3.5g。这提示肾脏的滤过功能严重受损,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水肿加重、胸水、腹水、高脂血症等,还会增加感染、血栓形成等风险。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等严重的肾脏疾病。对于尿蛋白 “+++” 的患者,需要住院进行系统治疗,可能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同时要严格控制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尽可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进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读懂尿蛋白化验单上的 “+”“++”“+++”,对于肾病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尿蛋白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遵循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通过积极的干预,尽可能地改善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病情恶化。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