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奇葩的婚姻:女方嫁人倒贴天价嫁妆,轻则倾家荡产重则被屠杀

梦里花落情如纸 2024-12-14 17:51:49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言 —●

都说中国的男性娶媳妇要掏天价彩礼,然而要是和印度的嫁妆比起来,我国的彩礼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印度女性若是想嫁出去,轻则掏空家底,重则家破人亡,有些家庭甚至因掏不起嫁妆,选择杀掉自己的亲生女儿,可即便印度女性凑够了嫁妆嫁了过去,也不见得会过上好日子。

●— 嫁不出去的女硕士—●

在印度这片“神奇”土地上,有一个叫贡詹·蒂瓦里的27岁女教师,作为一名数学硕士,她本应在学术的殿堂里尽情翱翔,但现实却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相亲成了贡詹无法逃脱的宿命。

在2023年之前的六年时间里,她的父亲联系了100至150个"备选郎君",其中20多位有幸与贡詹见了面,可这些相亲经历更像是一场场精心设计的审判。

每一次,贡詹都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端庄地走进客厅,承受着长辈和对方家人审视的目光,茶水还未凉,她的学历、工作、家务技能就被一一盘点,仿佛她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

更让贡詹无法忍受的,是男方家庭对嫁妆的苛求,动辄数百万卢比的彩礼,成了评判女性价值的唯一标准。

"如果你女儿漂亮,我们可以给你打个折",这样的话语像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割在贡詹的尊严上,在这个以物化女性为荣的婚姻市场上,她只是一枚任人叫价的筹码。

六年里,贡詹几乎把自己的所有勇气都用在了说"不"上,她拒绝用嫁妆来交换一段婚姻,拒绝屈从于世俗的压力,拒绝做一个隐忍受气的家庭主妇。

但每一次拒绝,都意味着又一次失败的相亲,又一段备受折磨的时光,贡詹渐渐地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自身不够优秀?是不是自己成了父母的负担?在两难的境地里,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但贡詹并没有就此认命,她选择勇敢地把自己的经历公之于众,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这个不公的制度。

她写信给警察局长,呼吁严惩索要嫁妆的行为;她接受媒体采访,揭露这个行业的黑幕,她鼓励更多的女性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在贡詹看来,与其做一名温顺的受害者,不如做一个勇敢的斗士。

贡详的故事,折射出无数印度女性的困境,在这个古老的国度,有多少女性正承受着与贡詹相似的命运?

●— 女儿就是负担 —●

在印度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种姓制度和印度教的藩篱,犹如两只无形的手,牢牢地桎梏着女性的命运。世世代代,她们被禁锢在冷酷的社会金字塔中,身不由己地承受着不公与歧视。

高种姓的男性可以纳娶低种姓的女子,但这看似美好的"灰姑娘"故事,背后却是女性身份和尊严的彻底剥夺,一旦越过种姓的界限,就意味着与原生家庭的决裂、对旧有认同的割舍。

而跨入新的种姓,也并非意味着从此高枕无忧,她们往往沦为男方家中地位最低下的"外来者",承受着难以言说的不公与欺凌。

笼罩在种姓制度之上的,是根深蒂固的印度教观念,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印度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古老经典《摩奴法典》中对女性的种种规训,依然桎梏着无数女性的人生,在宗教信仰与世俗法律的博弈中,女性的权益时常沦为献祭的羔羊。

信仰之名下,偏见与歧视昂然挺立,受印度教观念浸染,女性,尤其是女儿,常常被视为家庭的负担。

"生女儿就是往家里搬了尊泥菩萨",在经济拮据的家庭,这句俗语道出了人们对女孩的忌惮与不喜,于是,堕胎、遗弃、不给女孩受教育的机会等歧视的阴霾,笼罩了女性从出生到成年的每个阶段。

数百年来,宗教与种姓这两只"无形的手",将印度女性牢牢禁锢,她们如同断线的风筝,身不由己地在狂风中沉浮。

在许多印度家庭眼中,女儿的出生意味着未来婚嫁时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避免背上这副"枷锁",一些家庭宁愿铤而走险,选择堕胎、遗弃,甚至杀害女婴。

他们觉得这比将来倾家荡产去筹措女儿的嫁妆要划算得多,殊不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冰冷的算计无情地扼杀。

●— 为嫁妆而丧命 —●

印度婚姻市场上,新娘就相当于商品,印度女性的价值往往被简化为嫁妆的多寡,新郎家族对奢华嫁妆的苛求,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女方家庭为了筹措动辄数百万卢比的嫁妆,不得不借债、卖地,甚至走上绝路,可即便倾家荡产,也未必能换来女儿婚后的幸福,在冷酷的利益算计面前,女性的尊严和幸福,又算得了什么?

哪怕女性嫁了出去,也要面对婚后无休无止的压榨,对一些贪得无厌的家庭而言,女方就像取之不尽的"摇钱树",即便在婚礼上已经收到了百万嫁妆,婚后依然变本加厉,不断向女方索要。

印度的女性似乎处在一个进退维谷的困境,无论是选择单身、移民,还是接受教育、改变观念,她们都要面对重重阻碍,难以找到一条通往自由的康庄大道。

对印度女性而言,单身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选择,在这个婚姻至上的社会,单身女性难以立足。没有丈夫的庇护,她们就像一叶孤舟,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随波逐流,无论是经济上的独立还是精神上的慰藉,都是一种奢望。

更何况,在许多印度家庭眼中,成年女儿若不结婚就是家族的奇耻大辱,为了维护所谓的"家族声誉",一些女性被迫走进婚姻的坟墓,嫁给那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既然国内难以立足,移民海外是否会是一条出路?不过对大多数印度女性而言,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谈何容易。

印度女性移民面临着政策和经济上的重重障碍,长期困于家庭和社区的女性往往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语言不通、文化隔阂、人生地不熟等种种现实困境,让移民之路对她们而言遥不可及。

也许接受教育、改变观念会是一剂良方,只可惜当千百年来的传统桎梏与现代文明发生碰撞,当宗教的威权与世俗法律发生冲突,当家庭的压力与个人的愿望发生对抗,改变又谈何容易?

印度许多女孩连起码的受教育权都无法得到保障,更不用说去挑战根深蒂固的父权制度,"学习有什么用?反正最后都要回家相夫教子"之类的观念,成为女性求学路上的绊脚石。

在种姓制度和宗教传统的重压下,改变观念无异于逆流而上,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进亦难,退亦困,面对种种桎梏,印度女性似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困局,她们被禁锢在三寸天堂和万丈深渊之间,找不到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

●— 小结 —●

印度女性地位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千百年来的传统桎梏,已经深深镌刻在社会的肌理之中,种姓制度如中木已成舟,男尊女卑似钢印难除,要撼动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几代人的接力和努力。

改变意味着与传统的决裂,与旧有观念的斗争,它需要女性自身的觉醒,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也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这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是一曲交响乐,而非独奏曲。

主要信息源:

1、中国日报网2014年1月9日:《印度女性向新郎“求饶”黄金嫁妆压垮新娘》

2、光明网2021年7月6日:《英媒:“非法嫁妆”成印度社会顽疾,多数女性家庭仍在支付巨额嫁妆》

3、澎湃新闻2023年7月10日:《因嫁妆不够被数十名男子拒绝?印度女性结个婚有多难?》

4、红星新闻2023年7月4日:《“我因为嫁妆被几十个男人拒绝了”,印度女教师向警方请愿杜绝嫁妆文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