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团贝莱德,刚用228亿美元的代价,从李嘉诚手上拿到,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在内的,全球43处港口。
意图重新布局全球海运格局,同时对中国的航运贸易,实施“卡脖子”。
转头中国这边,就给了对方一个“绝杀”——高调宣布北极航道的开通。
那么,为啥这次中美对于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格外重视?而中国开辟北极航道后,又能带来哪些改变?

巴拿马运河,作为横穿巴拿马地峡的人工水道,也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最近的“黄金水道”,每年承载着全球约5%的货运量。
其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更是犹如咽喉一般,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关键节点。
整条运河全长约82公里,虽然在地图上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是承载着巨大的经济和战略价值。
通过巴拿马运河,船只无需再绕行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单次航程可缩短约1.1万公里,这不仅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和成本,还使得全球贸易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据统计,每年约有1.3万至1.4万艘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并且这些船只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到粮食、矿产、机械设备等各类商品,都通过这条运河进行运输。
它就像世界贸易的心脏,每一次跳动都关乎着,全球经济的脉搏。
而此次,美国强势入局,突然收购这两大港口,其背后的战略意图,自然是不言而喻。

从商业层面来看,美国贝莱德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10万亿美元,此次收购无疑是,其在全球港口业务布局中的重要一步。
通过掌控巴拿马运河港口,贝莱德能够进一步整合全球物流网络,提升在海运贸易中的话语权,进而获取丰厚的商业利润。
但要是从政治战略角度分析,美国则一直试图维护,其在全球航运领域的主导地位。
巴拿马运河港口的易主,也让美国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博弈中,多了一张极具威慑力的“王牌”。

话再说回来,美国对巴拿马运河港口的收购,可谓是“一石多鸟”,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首先,从全球贸易主导权的争夺来看,掌控巴拿马运河港口,美国就如同握住了,全球贸易的“咽喉”。
单单凭借这一关键优势,美国能够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货物运输定价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巩固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地位。

其次,美国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大量的商品需要进出口。
而巴拿马运河港口的高效运作,能够让美国的货物,更快地流通到世界各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再者,从军事战略角度出发,巴拿马运河港口为美国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战略支点。

在战时,美国可以利用这些港口,快速部署军事力量,控制海上交通要道,对敌对国家进行封锁和打击。
历史上,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曾利用巴拿马运河,快速调动海军力量。
此外,美国还可以通过控制运河港口,限制其他国家船队进出运河的优先权。

平心而论,李嘉诚此举,绝非一时冲动,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策。
首先,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以及中美博弈的日益激烈,给港口的国际化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美国频繁以“国家安全”等莫须有的理由,对中国企业进行无端打压和制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江和记旗下的港口业务,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恰恰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李嘉诚深感忧虑,为了保住李家的产业,他不得不选择撤退。

其次就是,从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李嘉诚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开始将目光更多的投向,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更具潜力的新兴领域。
而港口业务虽然稳定,但增长空间有限,难以满足长江和记未来的发展需求。
因此,他决定抓住时机,高点套现,将出售港口资产获得的巨额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的发展中,为长江和记的未来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毫无疑问,从商业角度分析,李嘉诚的这波操作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资本运作。

通过出售港口资产,他不仅收回了超过190亿美元的现金,还连带获得了,接近数百亿的投资利润,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同时,这一举措也减少了,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让长江和记的资产结构,更加优化,财务状况更加稳健。
可这些仅限于短期个人考量,他完全忽视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利益。也忘却了自己以为的“在商言商”恰恰可能是递出去的“刀子”。

就在美国还沉浸在,收购巴拿马运河港口的喜悦中,自以为掌控了全球航运的命脉时,中国却悄然打出了,一记漂亮的组合拳”。
近期,我国高调宣布,北极航道正式通航。
曾经北极航道由于常年被冰雪覆盖,环境恶劣,被视为“死亡航线”,让众多航运公司望而却步。
但中国凭借着强大的科技实力,和无畏的勇气,硬是成功突破了这一困境。

随着北极航道的通航,中国集装箱船在这条航线上的航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短短一年间就翻了10倍。
而货物吞吐量,更是从原本的380个标准箱,猛增至13500个标准箱,足足飙升了35倍。
不仅如此,北极航道的开通,还大大缩短了航程。
以往,从亚洲到欧洲的货物运输,通常需要经过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航程漫长且耗时费力。
而现在,通过北极航道,船只可以直接穿越北冰洋,航程大幅缩短,运输时间节省了近一半。

甚至于,为了进一步提升,北极航道的运输能力和战略价值,中国还在北极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
通过与俄罗斯等国合作,中国在阿尔汉格尔斯克港等多个战略要地,进行投资建设,完善港口设施,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
而这些港口镶嵌在北极航道上,为过往的船只提供了补给、维修等服务,确保了航道的畅通无阻。
更令人期待的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的冰层逐渐变薄,未来有望实现全年通航。
一旦这个实现的话,那北极航道将彻底改变,全球航运格局,成为连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重要海上通道。

当然了,除了北极航道,中国在南美洲的港口布局,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秘鲁钱凯港正式开港运营。
钱凯港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 80 公里处,是南美洲西海岸少有的深水港之一。
它背靠南美大陆,面朝太平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作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该港口拥有先进的设施和高效的运营团队,最大水深达17.8米,能够停靠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年设计吞吐量可达100万标准箱。

它开通后,直接为南美国家提供了,一条直达亚洲的新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
以往,南美国家的货物要运往亚洲,要么绕道巴拿马运河,要么远航麦哲伦海峡,运输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而现在,通过钱凯港,货物可以直接运往亚洲,航程缩短至23天,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更重要的是,中国获得了钱凯港的独家运营权,这意味着中国在南美洲的物流领域,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中美在航运领域的博弈,犹如一场激烈的棋局。
目前双方都是在见招拆招,李嘉诚“卖港”一事,只能说是中美博弈大背景下的一次交锋。
将来任何涉及到中美博弈中的企业,都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也从来没有啥真正的在商言商。
只有背后有国家支撑,企业创造出来的价值和利润,才有真正的安全可言。不然的话,被美国算计的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就是前车之鉴。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