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个被历史格外眷顾的地方,五千年的文明给这片土地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从土木建筑之伟到山河表里之美!这个一直以来低调的地方,正逐渐抖落身上的尘土,向世人散发它耀眼的光芒!
当你在山西打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站在一座座古老的建筑面前,可以静静地感受那种再自然不过的建筑本身带给人的想象!相信这一刻你会理解梁思成林徽因,为什么跟上瘾一样地去访古,因为这是一次次奇妙又震撼的体验!
很难想象没有山西的世界,将会是怎样一幅光景,翻开每一本历史书,山西的“存在感”都极强,尤其是那一座座写满故事的古城,如果你要进行一次“city walk”,那我推荐你来山西的这几座古城。
(汾城古镇)
汾城古镇正所谓“山西一声叹,历史课本少一半”,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发源地,山西,有挖不完的宝藏,和说不尽的历史故事,在临汾市襄汾县西南的汾城镇,有一个大规模且完整的古建筑群,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存在了上千年。虽然山西有不少古城古镇,但是能如此原汁原味保留古县城空间结构的建筑群落几乎没有。
(汾城古镇)
汾城镇地处山西襄汾县城西南16公里处,兴盛于唐,唐初大将尉迟敬德封地于此,为歌颂贞观之治,故取名“太平县”,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历史上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美称,物资殷实,文化丰厚。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筑群之一,总面积大约为2万多平方米。
(汾城古镇)
建国后,汾城与襄陵在五十年代的合并,成就了襄汾之名。旧时唐朝的荣光与建国后的撤县为镇的落寞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古汾城虽然遭到降级,沦为边鄙小镇,但也因此躲过了城市化开发,汾城这里就好像一个被按了暂停键的空间,一面是错失的发展机遇,另一面却是经历数百年时光却被封存下的古城明珠,让人非常感慨。
(汾城古镇)
区区一镇之地却拥有元构关帝庙、明初城隍庙、文庙等十多处国保单位,令人叹为观止。署衙、学宫、仓储、寺庙、店铺、民居、塔、楼、桥梁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一应俱全。现存建筑从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4年)到清末的建筑遗构十一处,有近四十余座保存非常完整的历史建筑,时代特征鲜明。
(汾城古镇)
汾城镇保持着我国县级城市建筑的布局方式,主要古迹都在以鼓楼为核心的十字路附近,步行游览即可。路两侧的明清民居如今仍然作为商铺使用,漫步其中可谓置身于一座活着的山西古城。
(汾城古镇)
城隍庙位于古城西北隅,这座门侧树立着木牌坊的庙宇,几乎成了汾城的“形象代言人”,没有旅行者会错过这里。城隍庙的正殿与戏台均为明朝遗构,其中戏台上遗存有精致的明代木雕,在建筑风格上还显现出独特的元明过渡风貌。屋顶琉璃构件依旧完整,正脊与垂脊鱼龙变化,花鸟怪兽、仙人彩马,可谓是明代琉璃佳作。
(汾城古镇)
城隍庙东南便是文庙的后门,这里看点更多。庙内古柏郁葱参天,蔚为大观。元至正十九年重修的的大成殿风格舒朗大气,面阔七间、进深十椽,前设月台与抱厦,重檐九脊顶。是一座难得的元代建筑精品。另外,大成门内还保留着两通珍贵的文徴明诗碑,这两通碑由文徴明撰文并书丹,因此极为罕见。棂星门外不远处的广场上,是汾城学前塔,也是文庙的组成部分。
(汾城古镇)
关帝庙为元代遗构,藏在城东的一户老人家中。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不厦两头造。该殿坐东朝西的格局较为少见。但关帝庙在明清与上世纪之际遭到过较大规模的改动,开辟行廊,还在显眼处书写了标语。
(汾城古镇)
社稷庙虽然是清代遗存,但该庙有欣赏价值很高的木雕与八卦藻井。从这里再往南是始建于金代的洪济桥,这座廊桥最为显眼的木构部分是近代遗存。鼓楼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为清代重建,为十字歇山重檐阁楼式建筑,通高为15米,分上下两层,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威严与壮丽。
(永安禅寺)
浑源古城提到浑源,可能很多人会很陌生,但殊不知,大名鼎鼎的悬空寺就坐落于浑源县内。巍巍恒山,从古至今,傲然挺立。浑源一个被山峦环绕、幽静却富有烟火气的地方。它就像一颗小小的明珠,虽然不起眼,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
(永安禅寺)
浑源县始置于西汉,定名于唐,曾经是浑州、恒阴、崞县、崞山。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改名浑源县。今天提起浑源,有的是因为“浑源凉粉”,亦或是来这里,爬一爬名闻天下的北岳恒山、登一登巧夺天工的悬空寺。殊不知浑源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旅游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浑源古城)
永安禅寺,一座坐落于小巷深处的元代寺院,寺院重建于金元之交。院内【传法正宗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为单檐庑殿顶,殿内有精美藻井。但最为惊艳的,当属殿内的元代壁画,尤其是里面的十大明王,撕开面皮露出笑容的造型非常独特。大殿正面墙壁两侧的“庄”、“严”二字,及殿后墙壁上的“虎啸龙吟”四个大字,笔法雄浑,使其显得格外庄重神圣。其余建筑为明清遗构。
(圆觉寺)
圆觉寺,俗称小寺,与永安禅寺仅一街之隔。始建于金,明清有修葺。寺院坐北朝南,现存山门、释迦舍利塔、正殿,除释迦舍利塔为金代遗构外,其余皆为清代遗构。迦舍利塔,为金代遗构,是一座仿木密檐式砖塔,塔顶有国内仅存的唯一一只候风鸟,塔檐周围有很多风铃,风起时,能清晰地听到风铃轻轻作响的悦耳声音,俨然一场听觉盛宴,非常美妙!
(浑源古城)
浑源文庙,始建于辽金,明代重建。大成殿为明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东西配殿为清代遗构。春秋季,文庙景色美的像一幅画卷。浑源州署,始建于金,现存为明清遗构。整体布局严格遵循地方官署规制对称布局,错落有致,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紧凑严谨,反映传统礼制思想。
(浑源古城)
如果你来大同,肯定必去浑源,恒山、悬空寺等一众足以定义大同气质的名胜,都位于浑源县境内;登山看完悬空寺,记得别着急走,在山水之间,古人以超凡的智慧,铸就了这座随手一指就是上千年的文化名城。在浑源来一次City Walk,偶遇千年古寺,聆听风铃脆响。
(大同古城内华严寺)
大同古城也许你从小就听老师讲“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但到了大同古城,你可能才真正明白“三代京华”的厚重底蕴!山西大同,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作为北方要塞,北魏都城,辽金陪都,大同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喜欢小众、古建、摄影的小伙伴,强推去这座古城走一走,感受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气息。
(大同古城内华严寺)
如果你喜欢人文古建,一定会爱上这个宝藏城市,千年的辽金木构、石窟造像、古寺庙宇、壁画彩塑,气势恢宏的古城墙,数不清的建筑遗迹和文物瑰宝,遍地是文物,处处是宝藏!
(大同古城内善化寺)
古城内的景点众多:华严寺、善化寺、纯阳宫、钟楼、鼓楼、四牌楼、文庙、帝君庙、关帝庙、九龙壁、太平楼、法华寺,既有千年古刹,也有热闹的步行街,特色小吃,在傍晚时分登上城楼,可以登着双人车或者坐电瓶车环城看日落,晚上的夜景超美。
(古城内善化寺)
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巍峨壮美的古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美丽惬意的带状公园,与古城内古韵悠长、风格迥异的寺庙教堂、阁楼牌坊、四合院落交相辉映,大同古城“北魏帝都、明清重镇”辉煌再现。
(大同古城内九龙壁)
大同古城墙一共有62座门楼、角楼与望楼和一塔,并开设有4个主要的城门楼东为和阳,南为永泰,西为清远,北为武定,承载着“和阳同心、永泰同德、清远同律、武定同力”的精神!其中又以南门楼(永泰门)最为雄壮,望楼之最为的洪字楼,角楼之最为西北角的乾楼,东南角的雁塔也是少有的建在城墙之上的风水塔!
(大同古城墙一角)
有人说现在的大同古城墙是重建的没有历史价值,这是不准确的,大同古城复建时对于城墙的处理也尽可能地保留了原城墙的夯土再以砖外包,即我们看见的外在是新的但内在是老的!
(大同古城)
经过修护后的大同古城墙,除了能看到城墙的雄伟壮观和古城的各处景观外已俨然成为了大同的城市名片是了解大同人文历史的最好载体,如果你来到大同一定不要错过来一场在城墙上Citywalk,享受古城墙上带给你独有的乐趣和历史感!
(代县边靖楼)
代州古城你可能没听说过代县,但一定知道雁门关。在以前如果要去雁门关,通常都是要取道代县的。山西代县 ,出了这里,便是塞外。这里是雁门关内最后的一座县城,梁思成曾赞代州古城“规划十分精彩”,足以说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今,因其保留着热闹的烟火气,也是一座活着的古县城。
(代县边靖楼)
代县,古称代州,向北20公里便是雁门关,是古代中国北境著名的边塞重地和军事重镇。“阴山北去三千里,紫塞南来第一州”,小小一县竟有边靖楼、文庙、阿育王塔三处国保单位,。除雁门关在城外,其他均可在城内步行而至,不妨安排一日漫游,聆听代县娓娓道来跨越千年的风云往事。
(代县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位于县政府后院,游客可以自由进出,罕见的体验。 这是一座重建于元代的覆钵式塔,与现存同类佛塔相比,结构匀称优美。阿育王塔得名于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他皈依佛教后,为保存释迦牟尼舍利,相传在世界各地兴建八万四千座佛塔,中国境内有19座,代县的这座便为其中之一。
(代县阿育王塔)
边靖楼,从政府大院出来沿着热闹的主街道,会路过古风十足的代县中学,再走几步便是伫立在十字路口的明代边靖楼,威武霸气。作为雁门关的“配套设施”,边靖楼的意义如其名——“保卫边塞安宁”。它和不远处的雁门关里应外合,储备和调配兵力,协作抗敌。楼上高悬的牌匾长达10米,号称亚洲第一巨匾。
(代县文庙)
代州文庙,做为代县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文庙规制完整,该有的建筑都还在,最具特色的是两个门和大殿及大殿内的藻井精致繁复,亦为一绝。整个建筑群看起来既颓败,又绚丽,现有殿、亭、祠、廊、池、桥、坊等建筑,布局基本完整,颇具较大。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明代遗构,个别为清代保存极好;是华北地区最大州级文庙。
(代县文庙)
古城西门,是代县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气场仍在。卖菜的、接孩子的、送外卖的,穿梭于瓮城内外。如果有机会住一宿,那么夜晚的代县——尤其是钟楼一带,摊贩茶肆,熙熙攘攘,满街的人间烟火气昭示着古城如今的生命力。
(代县文庙)
威震三关,是往日的余晖;声闻四达,是无声的呐喊;狼烟起,战鼓响,马革裹尸还;男儿血染沙场,妻儿泪洒城墙下;当年的辉煌粉饰了多少悲伤?如今的安逸不失为一种幸福!代州,与历史交织,一座活着的古城!
(太谷老城)
太谷老城在晋中,因平遥和“大院”名气太大,以致周边同样好玩的旅行地常常被忽略。太谷就是其中之一。晋中一带的民谣“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民国太谷获“中国华尔街”美名,如今风光不再,留下的部分老建筑集中于太谷老城。在老城里真切能感受到一切都被塞进了时光胶囊里,古旧、市井、历史感,太谷是一个只需你在这里里慢下来,就能感受百年时光的老城。
(太谷老城)
太谷,即“太行山谷”之意,始建于西汉,一座有着1400年建城史的地方。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祁县和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富商巨贾云集,正所谓“金太谷”也。成为中国北方金融、商业中心,又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
(太谷老城)
太谷老城跟别的地方最大的区别就是仍然充满着生活气息,不时有经过的人们和车辆,伴着沿街店铺的叫卖声,在这里古今同框间百年的老建筑己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场景都会让我觉得这里很接地气,也是一座古城该有的状态!
(太谷老城)
如今的太谷老城,以鼓楼为中心辐射东、南、西三条大街,共四街八井七十二巷。虽然大量的民居已被拆去,但保留下来的明清老街依然透着被古老文明所包围的气息。太谷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并非夸大之言。这说明太谷是当时商贾云集、殷实富庶的地方,更是金融中心的中心。“志成信”“大德玉”“大德川”等老字号保持了原貌。孔祥熙故居,孔祥熙也是从太谷县走出来的。
(太谷老城)
在太谷有句俗语“太谷城是真有名,鼓楼盖在街心心”,走在南大街上,远远就能望见一座大型的木质楼阁,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太谷鼓楼,又名大观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经历代修缮,现今仍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楼高 20 米,下部为高达 8 米的正方形的砖砌台基,基座正中四向都开辟门洞,分别起名“观象、眺汾、仪凤、拱辰”,上部为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木构楼阁式建筑,每层四面辟门,楼外围以明廊,覆以绿色琉璃瓦!是太谷的地标性建筑!
(太谷老城)
与鼓楼遥相呼应的白塔,创于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原名无边寺,寺中建塔,高耸凌空,顶有尊胜石幢,垩久而白色不减,俗称白塔。与大部分老城钟鼓楼相呼应的布局不同,太谷老城只有鼓楼没有钟楼。究其原因是,古城中有一无边寺,寺中建塔,曰白塔,其高耸凌空,塔中设一巨钟,以此也就替代了钟楼。
(太谷老城)
太谷的精彩还不止于城内!县城西南面北洸村的曹家大院,这是太谷众多巨商富贾的又一见证!县城东面阳邑村中的净信寺完整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彩塑和大面积壁画,每一个殿宇都各有看点,堪称晋中地区明清时期完整寺院布局的范本!
(太谷老城)
如今,这座老城早已辉煌不再,留下的是渐渐老去的古街,斑驳的墙砖,失落的老宅。当地的人们仍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气息与节奏,这里的一砖一瓦早已融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当你身在古城里,走在老街上,历史又似乎变得鲜活了。
(祁县古城)
祁县古城说完“金太谷”,咱再聊一聊“银祁县”,祁县在这里曾被赞誉为“昭馀”。在春秋时期,它属于晋国,独揽晋中平川的繁华。追溯历史的长河回到公元前556年,晋平公将祁地赐给了大夫姬奚,成为他的食邑。姬奚以这片土地作为自己的姓氏,改名为祁,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家族。
(祁县古城)
祁县是一个离晋商最近的地方,老城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两千多个县中“老资格”的县城之一。山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和东边的太谷、西边的平遥紧紧相邻,曾经的“川陕通衢”。地域的交融和明清票号经济的发展,加之茶商发达而鼎盛辉煌,成“居于乡下,店设昭馀,商通天下”之势。成为万里茶道的重要支撑点和集散地,被誉为中国“万里茶道茶商之都”。
(祁县古城)
走进祁县古城,感到的是古朴与沧桑,每一块青砖青瓦上,每一栋雕梁画栋下,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因为这个小城内不仅出现威力远被的晋商世家,更有像王维、温庭筠和罗贯中等诗人、作家产生,几乎成了半个盛唐、一部三国、五百年晋商的缩影。
(祁县古城)
这里的民居建筑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展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整个古城里藏着1000多处古老的院落,而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高达2万多间。建筑的代表作: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更是被誉为“双璧”。
(祁县古城)
如今的昭馀古城倍显沧桑,古街小巷大部分居民已经离开,留下来的只有岁月的细腻沉淀。它是那样地平和,不被喧嚣打扰,只默默地敞开怀抱,欢迎着每一个来此的旅人。走在这里,你所能看到的一砖一瓦,都讲述着晋商昔日的辉煌。
(祁县古城)
交叉错落的大街小巷,串联起上千多所古早的院落,从百余家古商号店铺旧址上,依稀能看出百年前的辉煌痕迹,飞檐翘角,梁牙交错,使得整个古城充满古色古香的韵味,城内的渠家大院,有着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前前后后共有九百多间房屋,几乎占据了古城的东半城,故又被称为“渠半城”。
(祁县古城)
大院内,精美的木、石、砖雕随处可见,俯仰之间,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现如今的祁县古城,宛如一颗历史尘埃中的明珠,虽昔日的富丽堂皇不再但置身其中,似乎能够听到万里商道的阵阵驼铃,仍在讲述着长达五百年辉煌的晋商故事,这么宝藏的小众古城,你真的不来一趟吗?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榆次老城,古称“凤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老城很小,但是可看的地方不少,城隍庙、清虚阁、西园、榆次县衙、凤鸣书院等,构成了古城靓丽的风景线。很多美妙的部分都隐藏在细节里,尤其是榆次城隍庙城隍庙的主体建筑--清虚阁,在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评定为“全球最精美100处古建筑”,是古城的灿烂瑰宝。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又叫子母城,由北部的县城和南部的郭城两部分组成,县城为母城,郭城为子城。母城与子城相连构成了酷似鲤鱼的榆次城,头南尾北,母城为鱼腹,子城为鱼头,南、北大街为鱼脊,东、西两城门为鱼侧鳍位于南关中央的清虚阁为背鳍,民间传说,在清虚阁中央地下有一眼井,暗通大海,鲤鱼卧其上,得长养之气(现在已经不对外开放)。
(榆次老城)
老城城隍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整体格局于明正德六年(1511)形成,三进院落,布局均衡对称,各殿鳞次栉比。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玄鉴楼(兼作乐楼、戏台)、显佑殿、寝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廊房、东西配殿等。
(榆次老城)
城隍庙内最著名的建筑是玄鉴楼,它始建于明正德十年 (公元1515年),屡经改建扩建。名为“玄鉴”,玄者,阴也,代指冥间阴府;鉴者,察也,意喻洞察秋毫。大门两旁的楹联:“暗室亏心未入门已知来意 自家作孽欲免罪不在烧香”。玄鉴楼通高17米,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二层楼阁式建筑。
(榆次老城)
玄玄鉴楼面阔五问,进深两间,四周环绕着围廊。围廊环抱,飞檐翘角,厚实灵动,气势磅礴,层次鲜明,与背后的乐楼和戏台浑然一体,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置身其中无时不在惊慨先人的智慧与专注,彷佛穿越时空!
(榆次老城)
老城县衙,有“三晋第一署”之称。始建于宋朝,5堂26个院落,整体布局、规模形制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教思想。内有思凤楼、寅宾馆、牢神庙、县丞院、衙神庙、马王殿等,建筑细节刻工精细、刀法娴熟、生动古朴。
(榆次老城)
老城市楼,位于老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叉口,通高25米,由三层阁楼组成,是老城最高建筑,是榆次商贸发达、市场繁荣的历史见证。市楼可以登楼,但是从外观看应该是复建的。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平遥,史称古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县城。更是一座活着的古城,直到今日,城内还有3万多居民生活在近4000多所明清的宅院内!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保持着从西周宣王时期,到明清时期修建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
(平遥古城)
整座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登上古城墙,伴随着傍晚时的夕阳,俯瞰古城全景,仿佛一瞬间穿越千年!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的主要景点包括古城墙、日升昌票号、文庙、城隍庙、平遥县衙、镖局、古民居等。这些景点展示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晋商文化。平遥古城的亮点之一是其保存完好的古城墙,2800多年前,西周大将尹甫驻军于此而建,明洪武三年,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埂的基础上扩建了今天的砖石城墙。它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城墙。
有人说:“平遥就像惊喜”,平遥的美需要用心慢慢去体会。平遥的美来自于宠辱不惊的大度,来自于兼容并蓄的宽厚,来自于悠久的商业传统,来自于深邃的文化内涵。昔日商场的的纵横捭阖、一呼百应,如今早已被时光埋没,只有满城规矩工整、高墙夹峙的精美民居、还残省着盛世的一点影子。平遥是底蕴深厚的乱世佳人,经风经雨却宠辱不惊。
(平遥古城)
平谣,就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尽管你已经发现了太多精彩,但每翻开新的一页,又总能带来新的惊喜。平遥又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一条条街巷就是他阡陌纵横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都见证了从平淡到繁华、又从繁华复归于平淡的故事,随便叩开一扇口,也许就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看似平凡的一段路,可能曾留下商界巨子匆匆的脚步。
(忻州古城)
忻州古城忻州古城又称“秀荣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又有“文集九原、雅出秀容”之誉,是晋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镇。也是中俄万里茶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虽不算很大,但是能逛的地方很多,但穿街走巷也能玩了三个小时。
(忻州古城)
忻州古城的宏伟城墙周长2190丈,高4.2尺,由坚实的砖石构筑而成,四周配备有拱辰门、景贤门、永丰门和新兴门四座城门。城门楼气宇轩昂,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展现出雄伟气势。城墙上设有城堞、垛口、垛眼、马面等军事设施,坚固易守。城内还有秀容书院、文庙、元遗山祠堂、古钟楼等历史建筑,生动展示了忻州的文化历史和传统艺术。城外风景如画,有牧马河、九龙岗、陀螺山等自然景观,共同描绘出一幅悠古恬适的画卷。
(忻州古城)
古城内大小巷子很多,四通八达,值得提的一点是,古城内每一条巷子都像是精心雕琢过,有极具特色的墙画、景点立体展示墙、忻州美食画布、忻州古城历史展示墙、轮换主题的黑板报,还有高高挂起的彩色灯笼、鱼灯等等,极具特色,留给大家拍照的空间太多了,每一处都值得停留。
(忻州古城)
忻州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座文化旅游综合体。在这里,你能品尝到地方特色的美食,品味杂粮、小吃、农家菜等;你可以尽情体验温泉度假、民宿客栈、禅修别院等丰富的住宿方式;你可以欣赏到民间手艺、传统文化、壁画馆、粮忻坊等多样的文化展示;你还可以融入夜晚的夜生活,沉浸在酒吧、清吧、咖啡厅等休闲娱乐活动中,感受这座古城的夜间经济。
(忻州古城)
看秀荣书院青砖黛瓦,看全城的灯火阑珊。忻州古城,一个被低估的古城。这座城市还以文化之底蕴而自豪,它是貂蝉故里,更萦绕着杨家将的英勇传奇,培育了班婕妤、元好问等历史名人,享有“文集九原、雅出秀容”的美誉。一它在五台山下,夜里华灯上盏的那刻,好像看到了李白诗里的长安,白居易笔下的洛阳城。
(太原古县城)
太原古县城公元前497年春秋中晚期晋阳城始建,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火烧水灌毁灭。至此一座繁华城市尘封于地下,从建成到废弃,晋阳城连续1500年,城址没有大移动。突然地焚毁和破坏较少,使其成为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特别是唐五代时期的都城遗址,推测为大唐北都。
(太原古县城)
晋阳古城池遗址、宗教祭祀遗址、墓葬遗址,三部分保存完好、相互依托,构成了完整、全面、系统的晋阳文化遗存。“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的太原古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前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
太原古县城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曾多次改名或改隶属,最后在明清时期利用部分旧城的基础重新建造。古城内历史故居及建筑主要有县衙、文庙、东岳庙、魁星楼、关帝庙、隆恩寺、玉皇庙、基督神召会、城隍庙、金牛湖等明清建筑景观鳞次栉比,还原了几百年前的旧时风貌。
(太原古县城)
太原古县城外形独特,十字街格局清晰,西城门洞、北城门洞仍旧保存完整,城内基本结构并没有变,大街小巷仍是几百年前的旧时模样。保留下来的庙宇、民居仍占旧城建筑的一半以上。如今的太原古县城内有50余处典型古老建筑、12座牌坊、22座五道将军庙、150余家临街店铺、40余处车马旅店等,可见繁华景象非同一般。
(太原古县城)
在太原古县城内许多的建筑采用了琉璃瓦,有宋元遗风的文庙顶部为琉璃瓦剪边歇山顶,古城中心的市楼为黄绿琉璃瓦歇山顶和彩色琉璃瓦,玉皇庙、关帝庙、隆恩寺也都采用了琉璃瓦。整座古城犹如一只头北尾南,振翅高翔的凤凰,因此它还有另外的名字——凤凰城。
(太原古县城)
太原古县城的城墙全长3700米,高11米,下宽13米,上内宽7.95米,以石为基,采用梅花丁的砌筑方法建造而成,呈现出古朴威严的风格。城墙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光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城墙上的砖石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走进这座古城,仿佛进入了一个尘封的时光隧道,让人感受到了古城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
(太原古县城)
夏日来古县城,一定要夜游,凉风习习,穿越在老街古巷中,闪烁的霓虹尽情泼泄着夜市的繁华。复古市井、实景光影、美食名吃、绚烂焰火。拿起你的相机,记录下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从雄伟的城楼到静谧的街巷,从热闹的市集到古朴的民居,每一处都是绝佳的拍照背景。
(郭峪古城)
郭峪古城说起郭峪古城,估计很多人都一脸茫然,不知道在哪儿,但是说起皇城相府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这两个古城相隔也就300米远。而且从建筑时间上来说是先有郭峪城而后有皇城相府。
(郭峪古城)
郭峪古城历史久远,唐朝初年,郭氏先祖于此建村,初名“金谷”,经过几百年发展。其规模宏大,形制完备,有城垣城楼、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庙宇祠堂、店铺作坊、苑囿园林、门楼影壁、水井、遗址等,是沁河流域一处极具地方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郭峪古城)
明末乱世,生灵涂炭,陕西农民军汹涌袭来,烧杀劫掠,当地居民死伤惨重,蒙受巨大损失。为自保,当地乡绅和富商集资用了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这样一座规模宏大、高耸巍峨、固若金汤的城堡。
(郭峪古城)
郭峪古城内城墙高12米,周长1400米。因城墙内壁分上下三层,并建有大小窑洞共有629. 5眼,用于屯兵守城,这些窑洞密密麻麻,酷似蜂窝,所以郭峪城又被称为“蜂窝城”,更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并享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
(郭峪古城)
古城共有三门,东门为正门名为景阳门,西门为永安门,北门为拱辰门。古城建有敌楼、炮台、瓮城、豫楼、地道等,尤其是豫楼建筑形态和南方的开平碉楼一模一样。做为城内的最高建筑即可指挥作战又可在城破时做为2次防护的碉堡。最经典的还是在楼内设有一条地道直接通到东门口一座普通的民宅院内,用以做最后的逃生通道。
(郭峪古城)
从明朝中叶至清初的一百多年间,郭峪曾走出二十五位举人、十六位进士。明清两代,“官至侍郎、巡抚、翰林、台省、监司、守令者,尝不绝于时”。阳城的“十凤齐鸣”和“十凤重鸣”,其中都有郭峪人。
(郭峪古城)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郭峪一榜出过三个进士,轰动了朝野。当时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郭峪三庄上下伏,举人秀才两千五,如果清点不够数,全由屯城小城补。”充分显示了明清郭峪人文鼎盛。
(郭峪古城)
城中的官宅民居各具特色,官宅豪华、民居典雅、古庙森严。现存明清古建80多院,各式房屋2000余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的皇城陈氏家族九代祖居“西都世泽”、“容安宅”和“老狮院”等十二宅;被称为“科第世家”祖孙三代三进士居住的“小狮院”以及“兵垣都谏”“祖孙兄弟科甲”的张家七宅,另外还有豪商巨贾王重新叔侄居住的王家十三院等。
(郭峪古城)
走进古城,踏着石板路,走街串巷,除了店铺门口迎风而立的招牌,就剩下不可多得的安宁。古老的墙根儿下,没有了曾经纷飞的战火,只有缱绻的猫咪,在太阳的拥抱中舒服地打着盹儿。穿越了千年的汤帝庙,或许已经不会再像曾经那般门庭若市,但,不灭的香火,依旧缭绕着它沉淀下来的古韵,绵延不断。
结束语这里的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中国城镇的变迁。时移世易,风光不再,如今年轻人都离开故乡,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家乡这些饱经风霜的老房子,也便在风霜雨雪中老迈地衰朽下去。
虽然近些年出于旅游开发的目的抢救了些,却也不可避免地因为缺乏人气而不断地萎靡下去,毕竟,没有人间烟火,哪有什么天长地久。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来这里走走逛逛,让古建筑原本的作用和意义,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承着!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