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山西运城吗?它是你烂熟于心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它是你所感慨的张生和崔莺莺的动人爱情,是你感同身受的“忠义仁勇”精神,也许你从未抵达这片土地却已然同它邂逅千万次。在这里蕴含着万千我们的故事。
(运城博物馆)
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运城位于黄河以东,山西南面,”“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被考证在此。运城在互联网热度稍逊大同、太原,但国保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实在不允许它低调,唐、宋、金、元、明、清各朝古建如繁星散落,话已至此,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山西运城,都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好地方吧?
(运城博物馆)
1.运城博物馆远观博物馆建筑,造型宛如扎根于黄土高原之上的老树根,诉说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从空中俯瞰,建筑布局取“太极之义,星云之势,摇篮之形”寓意着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作为“古中国”的核心区域,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这里已经有了先民繁衍生息的足迹,诞生了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人物,孕育出底蕴深厚的灿烂文化。都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运城这座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文明的进程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和文物,想充分的了解运城文化,运城博物馆是个不错的的地方。
(解州关帝庙)
2.解州关帝庙山西运城是武圣人关羽的故乡,解州(hài zhōu)关帝庙,被誉为华夏“武庙之冠”,在全球数万座关帝庙中,它的建造时间最早,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规模最大,占地330亩,不论是从建筑本身,还是人文价值方面来说,其价值无可替代。“前朝后寝”的宫殿式布局,各个建筑依中轴线依稀排列着,再配以参天松柏,尽显皇家气派!
要说解州关帝庙的扛鼎之作,就不得不提春秋楼了,它是关帝的寝宫,因关公夜读春秋而得名。春秋楼有两大精华,环楼四周挑承“悬梁吊柱”,上层回廊廊柱,垂直于下层垂莲柱上,勾栏垂柱,悬空倒挂,结构奇特,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是国内现存建筑实物的孤例,此乃其一。
(解州关帝庙)
其二,两眼倒悬的“菊花藻井”,408根204组对斗拱,层层倒昂下垂,所有构建全用榫卯结构,全国罕见。据说,曾在风吹起时,藻井还会微微转动。自古以来,关帝便是世人一致敬仰的英雄,关帝庙内悬挂着几块匾额,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亲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这些不可复得的匾额瑰宝,赋予这里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
3.芮城永乐宫世人皆知敦煌壁画,却不知国际艺术界常说中国壁画看山西!中国壁画艺术有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一个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代表了现存佛教壁画的最高水平,而另一个在山西芮城永乐宫,是道教壁画的巅峰之作。
(芮城永乐宫)
永乐宫是为了供奉道教祖师吕洞宾而修建的,吕洞宾道号纯阳子,因此它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其原址位于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上,故俗称“永乐宫”。1959年,因永乐宫原址位于三门峡工程库区的淹没区,于是整体搬迁至距离原址20公里的龙泉村附近,历时六年,这也是文物史上的一大奇迹。
三清殿的《朝元图》,400多平方米的画面上,玉皇大帝、西王母、东华帝君等,近300位道教神仙浓缩为庞大的朝拜队伍,众仙朝元,满壁风动,共同造就了“世界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走过700年岁月,到如今依然是传世的奇迹!
(芮城永乐宫)
永乐宫是中国最完整的元代道教建筑群,满墙风动的壁画丹青,堪称国宝中的国宝。是不是想要去看它的愿望,已经像种子一样在心中悄悄滋生?但当你站在这里的时候,看到众仙捧月的朝元盛况,气势恢宏,洋洋洒洒,丰富而不张扬,是一种内敛的热闹,是线条和色彩的交响曲,雷声隐隐,空谷回响。
4.芮城广仁王庙广仁王庙,因庙内供奉水神“广仁王”而得名“广仁王庙”,又因庙前原有龙泉五眼,积水成潭,故亦唤作“五龙庙”。此庙背倚古魏城北城墙,后衬中条山,远山近水,环境清幽,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更是目前仅存的三座唐代木构之一,也是中国现存唐代建筑中名列第二的庙宇。
(广仁王庙)
广仁王庙,也是一座露天的中国古建博物馆。走进广仁王庙,如同闯入一座空降的当代艺术馆空间。从空间划分、游览动线、围墙材质、地面铺装、植被选择、观景台视角到附属的展览及休憩空间(斗拱庭与思庭)都蕴含着精致的“都市智识阶层”的审美,成功让一座幸存于野的,并不起眼的晚唐村庙跻身于中国古建万神庙的最上位。
漫步在铺满白沙的地面上凝望檐下的唐代斗拱,站在观景台上远眺与广仁王庙千载为邻的中条山,四野无人,心中确能涌起天地悠悠、古月今人之叹。叹后又不禁起疑:广仁王庙本身似乎成了这座现代美术馆中一件可供赏玩的化石展品,不再属于乡土。
(广仁王庙)
广仁王庙正殿,从现存的唐代建筑看,唐代建筑共有以下特色:第一、斗拱硕大,这样不仅使屋顶建造更加结实,而且外形优美。第二、简单粗旷的吻。第二,鸥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相传鸥吻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擅长喷水,所以在屋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鸥吻,意寓避火。唐代木构建筑的鸥吻一般做鸥乌嘴或鸥乌尾状。第三、较粗的立柱,唐代木构建筑为了能够支撑住大的屋梁,所以多采用立柱支撑,而且下粗上细,力量感十足。
5.芮城城隍庙城隍神由来已久,早在周朝时期,到了农历腊月初八,人们都要祭八神,其中第七位神为水庸神也称为城隍神,城隍神自古被认为是纲纪严明、护国佑民、正直无私的代表,民间百姓认为做了坏事的人不要因为逃过惩罚而心存侥幸,铁面无私的城隍神早已把这笔账记下来,最后公平处置,城隍神公正的形象深入人心,唐代以来,民间信仰城隍神已经相当普遍,甚至开始把为民建功立业的官员在其死后与城隍神共祭祀。
(芮城城隍庙)
在我国现存的大小数百座城隍庙建筑中,论建筑年代最早的,当属芮城城隍庙,城隍庙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历时8年,距今1000多年,城隍庙在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庙内中轴线上留有元代的享亭,清代的献殿,宋代的大殿以及清代的寝殿共四座古建筑,是宋元明清建筑的集合群,具有很高的艺术及鉴赏价值。
6.芮城寿圣寺寿圣寺创建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宋神宗即位后,为表达对父亲的孝道,将英宗诞辰定为寿圣节,敕赐全国多处寺院为“寿圣寺”,此寺是其中之一,之后元、明、清等朝皆有修葺。抗日战争时期,寺院被毁,仅余古塔,后重新修建,基本恢复原有格局。
(芮城寿圣寺)
塔创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元、明、清历代均有重修。旧称“芮城八景”之一的“塔寺晨钟”即指此。佛寺建塔以藏经、供佛或藏佛骨,据宋代姚宗道《塔寺创建法堂记》一文记载:
此地在兴建寿圣寺之前就有一旧寺院废址,因佛教信徒们在此发现“有光出如炬,远而望之甚明,逼而视之乃灭”,他们“多异其神”,就地挖出“舍利一器”,于是就在原地“再造塔而葬之”,之后又创堂室,建寺院,由此可见此塔为舍利塔。圣寿寺塔历经近千年的沧桑,在蓝天下,古朴明朗,一阵微风吹过,梵铃声声悦耳,身心清凉。
(西候度遗址)
7.西候度遗址人类从哪里来?这里也许会给你一些启示。黄河沿着晋陕峡谷,奔涌向南。在山西西南角陡然急转,绕过中条山,划出一道大弯,掉头东去。这里是亚洲大陆最先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远古人类来到亚洲大陆的最早脚踏地,是远古先民第一次触摸到火的地方,这就是西候度遗址。
这里是中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将人类用火的历史提早到243万年前,也是目前全世界人类用火的最早证据;至此,西侯度远古遗迹脱下了被历史蒙尘的外衣,将远古人类创造的文化和智慧,展现在世人面前。
(永济普救寺)
8.永济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寺院内有“梨花院”“白塔”“明月池”“七里松”等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传说。
寺院中标志性建筑莺莺塔原名舍利塔,雄峙于普救寺西侧,古朴端庄,独立擎天,原建筑为7层舍利塔,塔身高达36.76米。在明嘉靖三十四的那次地震中被毁掉了,现今我们看到的,是公元1563年重修的。高耸入云的莺莺塔,和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重庆潼南区大佛寺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是世界六大奇塔之。“奇”在哪里?“游人石击地,蛙鸣贯长空”!
(永济鹳雀楼)
9.永济鹳雀楼鹳雀楼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唐宋文唐宋文人学士常常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最出名,因鹳鹊(雀)常常飞于楼上,取名鹳雀楼。
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组织垂直交通。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3.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整个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故鹳雀楼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永济蒲津渡)
10.永济蒲津渡永济,古称蒲坂,史为舜都,永济的蒲州古城,为唐代的河东道治所,西京长安的东方门户,上可进太原(府),下可至东都洛阳,正所谓“山河表里潼关路”,是连接秦晋的军事、交通、商贸的战略要冲,在此修建渡口就不足为奇了。
黄河水浩浩荡荡投入到了晋陕黄土高原之后,把黄土层冲撞得沟壑纵横,在所形成的峡谷之间得到束缚,立刻浊流滚滚,黄水翻卷,泥沙俱下,才真正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当到了永济地段,拐了最后一个有力的弯折,使其流速得到缓解,泥沙也有了沉积的机会,从而导致黄河两岸飘忽不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俗语由此而来。
(永济蒲津渡)
如今浮桥早已毁于战火,发掘清理出来的铁牛四尊,各长3.3米,高1.5米,重约50~70吨,每条铁牛旁各有一铁人,高约1.9米,重约3吨。南侧铁牛下还发现有铁板、铁柱,铁牛尾部立有铁制的七星铁柱7根。四大铁牛被誉为“世界之最”,在考古学、桥梁建筑、冶炼铸造、水文地质等学科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11.万固寺万固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尽管在战火中曾被焚毁,但在隋朝时期经过重新修建,因而被誉为是“中条第一禅林”。这个古刹承载了数百年的佛教传统,是中国寺庙中的一颗明珠。
(万固寺)
万固寺里的宝塔,名曰“多宝佛塔”。要说它的奇特,首先应是“多宝”二字。据说,当年建塔时,佛家曾把玉佛、宝瓶、舍利子、金版佛经四件珍宝分别放在塔顶用来镇塔。因为玉佛放在东南部,所以,塔顶的这个方位长了一棵柏树和一棵石榴树。
宝塔建于1500年前北魏,是中国最早的佛塔建筑,比大雁塔早130年,比崇圣三塔早300年。塔身每层八个挑角,皆挂有凤铎;塔顶为八角攒尖式刹顶,呈现八卦悬空。一层檐下为仿木结构的飞椽、斗拱、阑额、普拍枋,转角为砖雕细腻的垂花柱。以上各层为叠涩出檐。塔身各层的侧面辟拱券像龛。正面在各层之间交替辟拱券真、假门。
(万固寺)
位于塔后的无量殿是一座二层的砖砌无梁殿,重建于万历二十八年。由倚柱分隔为三开间,各自辟门。门上方各有“极乐世界”、“慈济无方”和“寂光圆照”的砖雕匾额。无量殿的修造者为明代高僧妙峰大师。这位高僧是一位建筑大师,留下作品无数。除了万固寺,其它最知名者还包括:五台山显通寺铜殿、太原永祚寺宣文塔和大雄宝殿等。殿内的三间顶上都是穹窿式的砖雕藻井,层层斗拱,繁简有致。仰面而观,令人目眩。
12.万荣李家大院李家大院,是晋南地区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如今,这座大院已成为万荣县不可或缺的旅游名片。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大院”,李家大院以其独特的魅力诠释着晋商文化的深厚底蕴。
(万荣李家大院)
李氏家族在晋南一带当属首富,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能济世。每遇灾年李家都能倾其家底赈济灾民,因广做善事而深得民心,历代相继修德为善在这里,每一处景致都诉说着一个故事,彰显着李氏家族的辉煌历史和善心传承。
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整个建筑为坚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文化特点,又因家族代表人物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为妻,部分建筑吸取了欧洲“哥特式”建筑元素,从而又体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万荣李家大院)
石雕多饰于房屋基础部分,主要是柱础石,此外还有夹门石和门狮等。木雕装饰品主要分布在房屋的结构部分,如梁枋、檩条、瓜柱、斗拱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垫、雀落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空间的天花、桶扇、门窗上的木雕。
木结构外露部位,如屋檐、门罩等多有彩绘,流畅细腻。砖雕主要饰于木结构门庭外的八字或一字影壁上,以及仿木结构的垂花门罩、檐椽、额枋、斗拱、牌匾、下垂的莲柱等。院里的砖雕一般分布在墀头、山墙、正厅两侧的墙壁,二门两边的院墙、园林里的花墙等处,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山西大院的精髓。
(万荣东岳庙)
13.万荣东岳庙在山西有“南楼北塔”之称,北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南楼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南楼”飞云楼则藏在运城万荣县,静静地站立在县城中心,和当地人一起呼吸着小县城的朴实和慢节奏。比起名扬海内的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等,已是崭新的钢筋混凝土仿作,飞云楼是古代楼阁原物且保留了宋元遗风!
“万荣有个飞云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这句俗语,反映了古人初见这座巍峨高耸的木楼时内心的惊叹。万荣是从汾河谷地前往运城的必经之路,万荣苹果与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万荣笑话是这里的两张名片,而矗立在城中心东岳庙中的飞云楼,也就是万荣最值探访的土木瑰宝。
(万荣东岳庙)
飞云楼坐落在县城的东岳庙中,东岳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都是元明时期所重修,依次排列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房。香亭四周栏板、柱石雕龙刻凤,造型生动精巧;整体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只是正殿内的东岳大帝塑像已荡然无存。
飞云楼是东岳庙建筑的精华所在,主体建造于明代,平面呈方形,高达23.19米,三层四檐腰缠平座十字歇山顶,底层中央有4根高15.45米的通天柱、四周有32根木柱呈棋盘式分布。外观则受到了清乾隆年间重修时的较深影响。
(万荣后土祠)
14.万荣后土祠你若问我在山西,哪里的落日夕阳最让我留恋,一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第一国宝”的佛光寺,二是因“秋风辞”而得名的万荣后土祠的秋风楼。夕阳落在汾河与黄河的交汇处,黄河落日圆;同时被金色渲染过的秋风楼,此时也在这一刻凝聚这黄河日落之中。
中国人崇拜“皇天后土”,秋风楼所在的后土祠就是祭祀后土之所在。后土祠,现存建筑有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配殿、秋风楼等。建筑宏伟高大,清乾隆年间编修的《蒲州府志》称其为“海内祠庙之冠”。
(万荣后土祠)
相传,女娲在这里抟土造人,汉武帝将这里定为皇家祠庙并6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并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此祭祀后土,直到明代,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才迁徙于北京天坛,所以后土祠也是天坛的源头。
秋风楼凭河而立,紧傍黄河、汾水,高32.6米,主体为3层楼,十字山歇顶。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横跨在一条贯通东西的深沟古道上。东西两厢各雕横匾,东曰’瞻鲁‘, 西曰’望秦‘,门额镶嵌有’汉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嗣‘石刻图,均以秋风楼为背景,描绘出武将英勇彪悍,文官儒雅聪慧,真实再现了当年’汉武帝喜得宝鼎‘和’宋真宗祭祀后土‘的盛况。
(万荣后土祠)
在这里远眺黄河,看长河落日,体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同款视角,有一种被自然壮阔雄浑之美和深厚历史底蕴所震撼的感觉,自然的浮沉和历史的沧桑如黄河水与秋风楼一样在此交织汇聚。
15.夏县司马温公祠司马温公祠是祭祀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圣地。司马光,字君实,运城市夏县人,为宋代宰相,著有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著作《资治通鉴》,死后归柩故里,并赠封为温国公。
(夏县司马温公祠)
碑楼为清代遗构,主要存放“忠精粹德之碑”。该碑以杏花碑规格复制,碑青石质,长方形,四石68行,满行 41字,记载了司马光生平政绩及渊博的知识。其中“赑屃”碑座和御篆碑额为宋代原物,龟趺之巨也实属罕见,被誉为“中华第一碑”。
司马光墓东边的这座余庆禅院建于北宋时期,因为司马家族历代簪缨,都在朝廷做官,墓园长期没有人看护。司马光就给皇帝写了一个奏折,说他要回家看他的墓园去,皇帝就体谅司马家族为国尽忠的历史,特别批准了一个禅院,皇家给建了一个余庆禅院。
(夏县司马温公祠)
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敕赐“余庆禅院”额,五间大殿系宋代原物,内奉彩塑金妆大佛三尊,高达3米左右,并配有彩塑韦陀、胁侍菩萨等,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均为宋塑。艺术精湛,造型传神,施彩绚丽,满堂生辉。
16.夏县堆云洞堆云洞,原是一座道观,建筑始于元代,明清两代相继增建和扩建。布局严谨,设计巧妙,亭台阁楼,因地制宜,错落有致,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现存建筑有北极台、笔峰塔、三皇阁、三圣殿、真武殿、三王祠(药王、牛王、马王)和白衣大士祠等,配以廊庑、厢房、道院,形成一组宏丽的道观建筑群。
(夏县堆云洞)
整个堆云洞有九进院落,大小院落依次层叠向上,从堆云洞大门往上走,要从一个个门洞穿过,然后进入一进进院落,可谓“房上建房、院中寻院、洞里藏洞”。据说当年堆云洞在建筑时是从上往下的,即先从最顶端的“第九进院落”开始一层层往下修建的。
人们的修建思维初始时是想在山顶建造一处建筑,以登高望远,随着历年的观察和努力,顺着上山的道路,在两旁并向四周扩展修造,这样一级一级的就修到了山下,形成了今天的这个规模。
(夏县堆云洞)
庙内珍贵的清代石刻《堆云洞全景图》,写实地描绘了兴盛时期的洞府景观。清人慕其景色,题赞堆云八景为:双涧合流、石穴隐云、路盘层磴、庭俯乔林、东楼朝雨、西殿晚风、笔峰留月、高台孤耸。有诗云:“曲折螺旋步步升,青云足下会飞腾。回头试看行将处,已离琼楼十二层。”
堆云洞院落层叠构筑错落有致,集古建筑形制之大成,汇南北建筑之神韵。加之四周黄土丘岭与茂林的衬托,犹如神仙境界,历来有“道家仙境”、“人间胜景”之美称。业内人士则称颂它为“浓缩的仙境,放大的盆景”。因其外观酷似西藏布达拉宫,又被誉为“山西小布达拉宫”。
(新绛龙兴寺)
17.新绛龙兴寺龙兴寺,原名碧落观,创建于唐,唐高宗年间改称龙兴寺。唐会昌五年灭法毁寺,只有宝塔幸存,后经多次重建修葺,现存大雄宝殿为元构,其余皆为清代遗构。龙兴寺有三宝,分别为:唐代书法珍品碧落碑,元代遗构大雄宝殿中的彩塑以及屡冒青烟的龙兴寺塔。
碧落碑,它坐落在大殿前的碧落碑亭中,其碑文系唐韩王李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为其母妣妃房氏(房玄龄之女)亡灵造像祈福所刻。碑上的630个文字,字体各异。小篆字体占约一半,其余则是甲骨文、金文、古文、籀文、以及古玺和汉印等文字。它是我国唐代篆书书法史上的珍品,也是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新绛龙兴寺)
大雄宝殿之内有七尊宋金彩塑,中间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东侧为报身佛“卢舍那佛”,西侧为应身佛“释迦摩尼佛”;在三座主尊两侧,还分别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等四大菩萨,彩塑通体高4.5米,面相庄严,衣袂宽厚,身形伟健,非常漂亮。
龙兴宝塔,始建于唐,清代重修,八角形,高十三级,全部用青砖堆砌。塔身各檐下的椽、柱、斗拱,均为仿木结构,塔内有木梯,空间十分狭窄,只能容纳一人通行。塔顶是一个观景台,也可以说是一个铁笼子,笼外空间狭小,可以俯瞰整个新绛老城。登塔只要五元,这种千年的宝塔且登且珍惜
(绛州大堂)
18.绛州大堂现全国尚保留有三处州衙大堂,“绎州大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大堂建筑风格粗犷豪放,造型朴实无华,为元代建筑遗珍。全国州衙正堂规制通例为五间,而绛州独为七间,乃国内少见。
大堂空间极开阔,梁架结构采用金元时期流行的“减柱造”,内柱大量减少,横梁为三架重叠与纵行大内额,由额相接,撑以通天立柱,扩大室内空间。仅有26根粗大立柱。元代古建一般不做过多修饰,采用彻上露明造(不用天花,全部架构显露可见),仅在明间中央设一小段平棋,突出这部分空间的重要性。
(马村砖雕墓)
19.马村砖雕墓“宋金砖雕墓”段氏家族墓,全国唯一一座国宝级宋金地下大院。段家是宋金时期的医药养生世家,段氏兴盛近300年,留下1.6万平方米的墓葬群,安葬了段氏家族4代。14座古墓,目前发掘了9座,对游客开放4座。
墓室皆南北方向,是一座座砖雕仿木结构的四合院,布局一般为前厅后堂,左右配置几间厢房,不论是门窗隔扇,滴水猫头,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墓内回廊下安详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等等,或雕刻,或捏制,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展现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样式,体现了中国墓葬中“事死如事生”的一面。
(马村砖雕墓)
墓门外是仿木构门楼,墓门两侧有门神和狮子。推开一合板门,进入象征主人生前高大豪华的四合院,顶端为方形覆斗顶,四周装饰有单檐或重檐的楼阁式、宫殿式墙体,四壁下部砌单层或双层束腰须弥座,束腰部分雕有飞马、狮子、奔鹿等瑞兽。
段家人推崇“食养身,戏养神,孝养家”。这边“戏养神”,墓主像对面戏台上正热闹开演,宋金元流行杂剧,花脸和插科打诨的副净是主角。那边雕的是墓主”开芳宴“,男女墓主人分别坐在桌子两旁宴饮、观赏散乐杂剧,侍者立於左右听候吩咐,帐幔卷帘、屏风桌椅、盘盏箱柜一应俱全。嬉戏的儿童“郎骑竹马来,两小无嫌猜”。最有趣是那幅,正室端坐,一脸安详,妾室则一旁显得局促,一起看戏,从表情上就会感觉出各自的家庭地位。
(稷山青龙寺)
20.稷山青龙寺从砖雕墓出来不远处,一座土岗之上,有红墙古寺一座,名曰青龙寺。如今的青龙寺垂垂老矣,不复当年之朝气,仅存两座元代殿堂,腰殿为至元二十六年(1289),后殿为至正十一年(1351)。两座大殿均有精美绝伦的元代壁画,而青龙寺名扬天下,也正是因为这些壁画。
两座建筑元代风格浓厚,古朴内敛,雄浑健硕,步入其内,当眼睛适应了殿堂内昏暗的光线后,古时匠人的精神世界跃然于四面墙壁,绘三世佛与礼佛图,佛道神袛齐聚,群神礼佛场面宏大,人物繁而不乱,衣饰飘然,为晋南元代壁画杰作。
(稷山青龙寺)
青龙寺可以看到“西游记”题材的壁画,描绘玄奘取故事(后殿大门的正上方),画中三人一马朝东前行,与“西天取经”呼应。马驮经书,放射夺目光彩。画中最前一人应为玄奘法师,身材高大,五官清秀,双手合十,与《三藏法师传》中的描述“身赤白色,眉目疏朗,端严若神”相互印证。
法师身后一人应为他的弟子,尽心侍奉,再往后一人身形状态似猴。西游记之前曾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取经故事,其中已经有猴子为法师保驾护航,仔细看猴行者,头戴金箍,神似孙悟空。青龙寺的壁画为元代所绘,因此在这里可以看到西游记成书前的西天取经的模样,是难得的历史见证。
(新绛稷益庙)
21.新绛稷益庙稷益庙位于山西省新绛县城西南20千米处的阳王镇,南临稷王山,西望黄河水。全称东岳稷益庙,俗称阳王庙。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保存完好,东西两壁以台阶式布局,宽8.23米,最高处达6.18米,整个壁画绘有人神四百余。
稷益庙壁画虽为明代所绘,但色彩方面更多继承元代壁画遗风,以墨线勾勒人物服饰,多使用朱砂着色,间配石绿、石青、白色、黄色,注重人物冷暖色彩搭配、对比和映衬,寻求变化,鲜艳而不失协调,随类敷彩。
(新绛稷益庙)
东壁绘朝圣图,三圣帝君坐于殿中,侍女成群,百官、武将、农民纷纷前来朝贺,或手持五谷、肩扛农具,或挑猎物、捆蝗魔、握蚂蚁,或捧果盘提壶浆,千姿百态,无一雷同。西壁绘大禹、后稷、仙益,以及烧荒、狩猎、斩蛟、伐木、耕获、祭祀等活动。南壁西侧画酆都狱门、阴曹地府,东侧画东帝赴会。
比较出名的东壁抓惶图,面中下方一帮人押着一只蝗虫精的画面在美术史上反复被提起。一身材魁伟的农夫,捉拿着一只齐人高的蝗虫,蝗虫竭力挣扎欲逃,农夫拼尽全力紧抱不放,后面的农夫紧追不舍,细腻入神,颇有一番情趣。
(新绛稷益庙)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受着水灾、旱灾、蝗灾的袭扰,特别是黄河涨水漫过良田后,蝗虫滋生泛滥,蔽天蔽日,庄稼一扫而光。这幅灭蝗图活脱脱画出农夫与天斗、与地斗、与虫斗的场景,用笔严谨,结构紧凑,充溢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22.福胜寺福胜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宋代补葺,金大定三年(1163)赐名“福胜院”,后改为“福胜寺”。元代补修,明、清两代皆有修葺。弥陀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遗构。寺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依次为山门、牌坊、弥陀殿、后殿等。
(福胜寺)
福胜寺主殿弥陀殿为重檐歇山、副阶周匝的方三间殿宇,这一建筑形式在大德七年(1303)大地震后的晋南地区十分流行,直到今天还存世多座。这些建筑的梁架比较规整,内部空间高畅,一般不设明窗,有大块的壁面可以用于壁画创作,且多用于道观和各类风俗神庙。作为佛寺的主殿而存世的只有福胜寺这一个孤例。
佛坛设于后槽金柱之前,供奉西方三圣:弥陀、观音和势至。主尊是四米高的大坐佛,两侧胁侍都是近三米高立像。三尊像的身材魁伟,表情颇为凝重,造型和风格与出自晋南地区的金元木雕相符。但此为大型泥塑,在佛殿之内原址保存至今着实不易。
(福胜寺)
佛像后的头光和身光以盛开之牡丹、莲花、卷草、卷云为母题,体现了颇为民间的装饰之风,和明代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扇面墙后供奉的“渡海观音”,则是极为精彩的一组悬塑作品。观音菩萨温婉可亲的女性形象和两侧明王的狰狞忿怒形成强烈对比。
晋南地区的元代塑像中也有较为古风的观自在形象,而这样头戴风帽、宽大的长裙随风而起的渡海观音形象似乎更为流行。存世作品基本都是木雕,且大多流失海外。因为扇面墙上留下了元代至治二年(1322)的装塑题记,再辅以风格上的分析,扇面墙前后塑像都是元塑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太阴寺)
23.太阴寺在绛县东华山脚下的张上村,有着一座始建于北魏的寺庙,因坐南向北的朝向,故名“太阴寺”,又俗称卧佛寺。寺宇之内的大雄宝殿乃金代遗构,殿内现存我国最大的木雕卧佛,释迦牟尼涅槃卧像,佛像雕造于金代,长3.5米,宽1.5米,为整根木头雕刻而成,只见其以手支右耳,右臂撑榻的姿态横卧着,呈涅槃之相,静静地在这儿“美”了八百年。
24.南阳法王庙南阳法王庙全称玄天上帝法王之庙,位于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法王庙坐西向东,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乐楼(戏台)、正殿,南北两侧分别有后土殿、十帅殿、九曜殿、七星殿、瘟神药王殿、牛王马王殿、南厢房,时代为元、明至清。
(南阳法王庙)
山门为清代同治年间补建,有牌额“玄天上帝法王之庙”,故此庙又称玄帝庙。迎门立柱对联甚有规模:御剑倚长天乾坤朗朗,玄瀛泽大地社稷皇皇。左右壁间原有壁画,今仅存南侧影壁素墨猛虎一条,咆哮而来。
进山门,正对戏台背面。舞庭三间,中间壁上绘有青龙出云,左右各绘一幅两位八仙图。原为彩绘,蒙尘既久,色彩稍暗,但人物姿态各异,神情轩邈,衣褶飘逸,如御清风,十分生动。八仙仅余其四,舞庭南北两壁壁画已失。
(南阳法王庙)
法王庙现存最华美的建筑要属明代戏台,庙貌图中题名“乐楼”。戏台结构较为特殊,方形无内柱,沿袭了元代乐楼古制。梁架结构繁杂奇巧,斗拱装饰古朴俏丽,雕刻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壮观,是一座颇有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
正殿为法王殿,供奉的是北方之神玄武大帝。舞亭与正殿却不在一条中轴,而且以舞亭的规模来看,正殿偏小而不符常规形制。以年代推断,正殿为后修,可能失去了原来的规模。现存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前有抱厦。当心间立柱雕刻有蟠龙。殿内小木作佛帐,为明代杰作。
(白台寺)
25.白台寺白台寺,又名普化寺,因传说释迦牟尼佛座为白色莲台而得名。据碑文载,该寺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之后均有增修。白台寺分南北二台,古时南北二台原为一脉相通,现由修路,使古寺分为南北二寺。
南寺院位于高土台之上,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主要有山门、三滴法藏阁、释迦殿、后大殿。三滴水法藏阁,为二层楼阁式,屋顶三层重檐歇山顶,面宽三间,进深六椽,下塑观音及侍者,上供“西方三圣”。
(白台寺)
释迦殿为金代建筑,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殿内供奉彩塑12尊。中部为释迦牟尼坐佛,旁立阿难迦叶二弟子与二胁侍菩萨,左右两侧各塑有三尊罗汉,罗汉头部皆为后世补塑。佛像靠背的扇面墙背后塑护法神韦驮立像,威武刚健,虽经后代重妆,仍保存金代风格。
后大殿为元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塑一佛二菩萨。观世音背靠地藏面向后视,诸彩塑皆为明正德六年所塑。寺内另存有唐、宋、元、明、清碑碣7通,唐九级造像幢一座,北宋经幢和云牌等珍贵文物。
(白台寺)
法藏阁,又名“三滴水法藏阁”,是说法藏阁歇山式檐屋顶形式的古建筑名称,像是“三滴水”的样子。法藏阁创建于金代,后经元代重修,现存为元代建筑。法藏阁倚土崖建造,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两层,三檐悬山顶,下层倚土崖施单坡瓦顶。阁内供奉泥塑彩色佛像三尊,中奉药师佛,东西两旁侍立日光、月光二菩萨。诸像肌肤丰满,造型优美,不失为典型的元塑佳品。
北寺是玉佛大殿,又名白台寺后殿,是新寺。因97年美籍华人傅风英(傅作义的姑母)捐赠缅甸国玉雕观音卧佛像而得名。玉佛身长7.2米,宽.3米,重15.3吨。物贵艺精。观音女佛体态轻盈,头西脚东横卧在帷幔半启的平台上,形象而生动,据说此玉卧佛是中国唯一大玉佛。
(平陆地窨院)
26.平陆地窨院远看不见村,入村不见人,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说的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古老民居地窨院。地窨院也叫地坑院、地窑,与普通窑洞不同的是,它属于下沉式的窑洞,被誉为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在平陆县杜马乡东坪头村,这儿就像是将北方的四合院原样嵌到了地下一样,底下有贴着窗花的格子窗,有红彤彤的对联和灯笼,有冒着炊烟的烟囱,还有在院子里喂小孙子吃饭的老人……这一切仿佛是隔绝于世的。而地窑的入口,一般都是从地面挖出的一条长长的向下的甬道。也有向上走的,不过这种通常是依山而建的靠山窑。
(平陆地窨院)
地平面以下的生活,令人称奇,但在外人看来,多少觉得有些不便。最让人担心的就是排水。在院子中间、窑口通道的最低处都可以看见一个叫“旱井”的地下排水系统,雨水和生活废水可直接由此排入地下。
27.垣曲历山历山是中条山脉的一段,位于山西南部地区翼城、垣曲、阳城、沁水4县的交界处。相传舜王当年耕治此山时,曾编制了黄河流域最早的物候历—《七十二候》,故后人称此山为历山。
(垣曲历山)
历山风景区纳九州俊秀,云瀑溪涧冠绝古今;汇四海奇丽,涧山林海异彩纷呈,已开发有舜王坪、皇姑幔、猕猴源、迎客松等一百多个主要景点。历山境内峰峦叠翠,是山西省南部最高的山,境内奇峰高耸,峡谷清幽,溶洞成群,草甸肥美。
历山保存着华北地区唯一的一片原始森林,高等植物有千余种,动物区系处于南北方的过渡地带。这里的自然风光、原始森林和古人类文化融为一体,在这里可以旅游、探险、狩猎、考古、写生……
(垣曲历山)
来到历山,一定要登顶舜王坪,不过这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愈往上登,山势渐雄,树木也愈加繁茂粗茁,遂不知是身在云里,还是云生胸间。登凌绝顶四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就在你的眼前出现。
在这里,你可以朝看日出,云霞烟飞;晚看夕阳,浮于天际;纵府远山,奇峰叠宕,黄河如带;横看林海、绿波翻浪,混沟在揽,历山全貌尽收眼底。你会为历山的美所震撼,所沉迷,也因此成为许多画家和摄影家的创作基地。
(黄河大梯子崖)
28.黄河大梯子崖人们形容道路艰险,多想到李白的《蜀道难》,“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天下险峻,何止蜀道?来到河津黄河大梯子崖,也会让人慨叹,难于上青天!
黄河梯子崖,位于河津市下化乡半坡村,河津龙门与石门之间的黄河绝壁之上,北瞰石门急浪,南眺龙门飞鲤,东仰瑰丽天庭,西扼黄河天堑。既如蜀道一般,“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又像蜀道一样出于人工的开凿,“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黄河大梯子崖)
之所以被称作大梯子,是因为垂直陡峭,形若通向九霄云间的梯子,故名。365个石台阶呈“之”字形,从山底盘旋至山顶,遂成梯子崖。其全程共168米,垂直高差约99米,每阶高二三十厘米,宽两米有余,骡马也可通行,是古时人工开凿于崖壁外侧的古栈道,而今,崖壁内侧的凿痕依旧清晰可见。
当你身临其境,才更叹其险,这里原是一条在悬崖边依地势人工开凿的之字形古栈道,据说,北魏时曾有三座古城,分别为云中城、倚梯城、万岁堡,都是屯兵之所,此栈道用途是给崖上军事屯堡倚梯城运送物资。站在崖下向上望去,不免令人晕眩。难以想象1600多年前的古人,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修成。崖下有一深谷,名曰桃花谷。谷内遍植山桃树,粉或白的桃花漫山开放。
(黄河大梯子崖)
登大梯子崖需要胆量,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悬崖,四五尺宽的石阶仿佛是在空中,常常让人们后脊梁直浸冷汗,不由得想到西岳华山上的苍龙背。壁上凿痕虽历经风雨剥蚀,但依然清晰可辨,正所谓刀削斧砍,凿石穿崖,巍巍峨峨直通天庭,颇有鬼斧神功之状。人间奇迹,心怀敬畏,白云似曾在耳际萦绕。半腰处有一小石窑,两边刻有对联为:云梯万丈天台近,雪浪千层紫竹通,横批为慈航普度。佛禅之意足矣。
29.圣天湖“万顷海天碧,一池雪花白”每年冬天天鹅们从寒冷的西伯利亚飞来,这样一池“天鹅湖”浮光掠影 玄羽翩跹,让芮城这座小城变成了现实版冬日限定浪漫童话,圣天湖小镇,圣天湖静谧、美丽,在湖边能看到成群的天鹅,他们在湖水里快乐地游着,偶有几只落单的,这是谁都不可能拒绝的美丽风景。黄昏时的圣天湖,余晖与湖面交相辉印,美得震撼。
(圣天湖)
30.岚山根岚山根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袁家村,南倚中条山,北眺盐湖水,东邻九龙山,西接风凰谷,地理位置优越。这是一处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运城精心打造的一处文、旅、农相融合,食、购、玩、住一站式的特色旅游体验地。
旅游是欣赏美景与品尝美食的和谐统一,既要大饱眼福,还要大饱口福,二者缺一不可。来到运城要想品尝运城味道,岚山根是要打卡的一个好地方。岚山根文化底蕴深厚,舜帝抚琴唱《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就是在岚山根之地所作,被谓之华夏民族最早的帝王之歌。
(岚山根)
游走在名优小吃街、现代酒吧街、河东特产街、文化创意街、休闲农家乐、如家客栈,真是游兴难尽,流连忘返。自然风光与市井文化让我们很自然联想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尤其是那条充满诱惑的美食小吃街,汇集全国各地名吃,种类多多,风味各异,主要以山西风味为主,着重打造运城盐池地域特色美食。
用传统老工艺制作出的运城美食,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食品经营户所需的原料,诸如面、油、辣椒、醋、粉条、豆腐之类,都一律由统一生产供应,无任何添加剂,保证食材的原生态和新鲜度。细节决定成败,也正是这些严格的细节管理,才赢得广大旅游者的广泛赞誉。
(岚山根)
结尾:不去任何地方,这辈子都要去趟运城。因为200万年前,这里燃起的一团火焰,照亮了今天的长夜;因为黄河与这片土地碰撞出了6000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102处国保单位,位居全国之首;因为一缕长须,从这里出发,过五关斩六将,挥洒出了忠义仁勇;因为一个畅想,就用画笔为700年后的我们,创作了一幅幅史诗巨作;更因为那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驱使我们再一次登高望远,向上而行。之所以要去运城,最因为,这里最早叫“中国”!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