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7 年,秦国都城咸阳,气氛凝重而庄严。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在咸阳宫的大殿之上,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他头戴冕旒,身着华丽的黑色衮服,望着殿下群臣,眼神中透着超越年龄的坚毅与深邃。
相国吕不韦站在一旁,眼神中暗藏得意之色。先王骤逝,幼主登基,他作为辅政大臣,权倾朝野。嬴政虽贵为秦王,却不得不暂居吕不韦的阴影之下。
在这复杂的宫廷局势中,嬴政暗中蓄力。他日夜苦读,研习法家典籍,与李斯等有识之士秘密交往。李斯出身低微,却怀揣着宏大的抱负与卓越的谋略。他向嬴政进言:“大王欲成千古霸业,需广纳贤才,待时机成熟,收回大权,以法家之术治国,方能富国强兵,一统天下。”嬴政听后,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自此,他的霸业蓝图在心底悄然勾勒。
随着嬴政年岁渐长,对权力的渴望如燎原之火般不可遏制。吕不韦与太后赵姬的暧昧关系,以及嫪毐的崛起,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嫪毐凭借太后的宠爱,在咸阳城肆意妄为,甚至妄图谋反,夺取王位。
公元前238 年,嬴政得知嫪毐谋反的消息后,果断下令昌平君、昌文君率军平叛。咸阳城的街头,瞬间化作一片血海,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嬴政亲临战场,目光坚定,指挥若定。嫪毐的叛军虽有一时之勇,但在训练有素的秦军面前,很快便土崩瓦解。嫪毐被车裂,其党羽皆被诛杀。
经此一役,嬴政的威望如日中天。他趁热打铁,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将其流放蜀地。吕不韦深知大势已去,绝望之下,饮鸩自尽。至此,嬴政彻底扫清了宫廷内部的两大障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大权。
铲除国内隐患后,嬴政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天下。此时的战国,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虽各怀鬼胎,但仍对秦国构成巨大威胁。李斯献上“远交近攻”之策,建议先灭韩、赵、魏,解除近忧,再图燕、楚、齐。
嬴政采纳了这一策略,派使者带着重金,穿梭于各国之间,离间六国关系。同时,秦国厉兵秣马,积极备战。公元前230 年,嬴政派内史腾率领秦军,如猛虎下山般直扑韩国。韩国本就国力弱小,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毫无抵抗之力,很快便宣告灭亡。韩王被俘,嬴政将韩国旧地设为颍川郡。
灭韩之举,犹如敲响了六国覆灭的丧钟,让其他五国人人自危。赵国虽在名将李牧的带领下,曾多次抵御秦军,但此时的赵国,经多年战乱,国力已大不如前。秦国又使出反间计,让赵王迁听信谗言,杀害了李牧。公元前228 年,秦军攻破邯郸,赵王迁投降。赵国公子嘉逃至代地,继续抵抗,但已无力回天。
赵国灭亡后,秦国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楚国。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实力不容小觑。嬴政在朝堂上询问众将,灭楚需要多少兵力。年轻气盛的李信自信满满地说:“二十万足矣。”老将王翦却认为:“非六十万不可。”嬴政觉得王翦过于保守,便派李信率军二十万伐楚。
楚军在名将项燕的指挥下,佯装败退,引诱秦军深入。李信不知是计,一路追击。当秦军深入楚地后,楚军突然反击,前后夹击,秦军大败。李信狼狈逃回秦国。
嬴政懊悔不已,亲自前往王翦的府邸,向王翦赔礼道歉,并恳请他出山。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再次踏上伐楚之路。楚军深知这是生死之战,倾尽全力抵抗。王翦却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在楚地扎营,与楚军对峙。楚军多次挑战,秦军皆不应战。时间一长,楚军渐渐松懈。
公元前223 年,王翦见时机成熟,下令全军出击。秦军如排山倒海般冲向楚军,楚军仓促应战,顿时大乱。项燕在混战中被杀,楚国都城郢都被攻破,楚王被俘。楚国宣告灭亡。
在秦国忙于攻楚之时,燕国太子丹深感危机。他深知燕国无力与秦国正面抗衡,于是决定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嬴政。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以献宝为名,来到咸阳。
嬴政在咸阳宫接见荆轲。荆轲献上地图,当地图展开到尽头时,匕首露了出来。荆轲迅速抓住匕首,刺向嬴政。嬴政大惊失色,本能地向后躲避。朝堂上顿时大乱,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用手中的药囊砸向荆轲。嬴政趁机拔剑,砍伤了荆轲。左右侍卫一拥而上,将荆轲杀死。
刺杀事件激怒了嬴政,他立刻派王翦之子王贲率军攻燕。燕国本就弱小,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6 年,秦军攻破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逃至辽东。为了保住燕国,燕王喜杀了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但这并不能阻止秦国统一的步伐。
公元前222 年,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同年,王贲回师攻打代地,赵国公子嘉被俘,赵国残余势力也被消灭。
此时,六国之中只剩下齐国。齐国自田单复国后,一直偏安一隅,不修战备。面对秦国的步步紧逼,齐王田建在相国后胜的蛊惑下,竟幻想着与秦国和平共处。
嬴政派使者前往齐国,对齐王许以重利,诱使齐国不战而降。齐王田建贪图富贵,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决定投降秦国。公元前221 年,王贲率领秦军,几乎兵不血刃地进入临淄,齐国灭亡。
当嬴政得知齐国投降的消息后,他登上咸阳城的高台,望着东方,心中感慨万千。历经十年征战,他终于实现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天下归一,大秦帝国的版图在他的脚下无限延伸。
统一六国后,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自称为“皇帝”,并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为了巩固统治,嬴政下令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圆形方孔半两钱成为统一的货币,度量衡的标准也在全国得到统一。这些举措,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嬴政还下令修筑驰道,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同时,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他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并连接和修缮战国时期各国的长城,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然而,随着帝国的日益稳固,嬴政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听信方士之言,派人四处寻找仙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百姓们在繁重的赋税和劳役下,苦不堪言。
嬴政的长子扶苏,为人宽厚仁慈,多次劝谏父亲要以民为本,减少劳役。嬴政却认为扶苏过于软弱,将他派往上郡,监督蒙恬修筑长城。
公元前210 年,嬴政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帝。胡亥昏庸无能,在赵高的操控下,变本加厉地推行暴政,导致民怨沸腾。
在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下,百姓终于忍无可忍。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他们率领九百戍卒,点燃了反秦的烽火。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原本被秦朝统一所压制的六国旧贵族势力也趁机复国。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但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在秦军的围剿下,最终失败。然而,反秦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军逐渐成为反秦的主力。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力能扛鼎,英勇无比。他率领江东子弟八千渡江,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击败了秦军的主力,威震天下。刘邦则出身沛县亭长,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他率领的起义军,一路西进,直逼咸阳。
随着反秦义军的不断壮大,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秦二世如梦初醒,却已无力回天。赵高为了自保,逼死了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子婴深知赵高的狼子野心,设计诛杀了赵高。
公元前207 年,刘邦的大军兵临咸阳城下。子婴身着素服,手捧玉玺,出城投降。曾经横扫六国、威震四海的大秦帝国,在历经十五年的辉煌后,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