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汉魏时期涌现出了很多世家大族,它们广泛散布于东西南北,看似雨露均沾,实则区域性差异十分明显。越是经济文化繁荣的地方,名门望族就越多,比如颖川郡、河东郡、河内郡、清河郡和陈郡等地。越是条件差的地方,名门望族就越少,比如边塞之地,多苦寒、多战争,民多尚武、文脉稀薄。
如果有边塞家族能破壳而出,成为经学世家、高门大族,想必更容易得到世人的赞誉,毕竟物以稀为贵。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享誉盛名的边塞家族-北地傅氏。有道是“北地傅氏最盛,到元乃衰”,这个家族不仅将“边塞家族变豪门”这种小概率事件做成了,还兴旺繁荣了一千多年,接下来就一起领略这个家族的传奇之路。
堪称一流士族的北地傅氏
一、北地傅氏的起源1、得姓氏于傅说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商朝名臣傅说就是孟子此番理论的最好论据。相传傅说年轻时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自卖自身,终日戴着锁链和奴隶们一起修路筑桥。与众不同的是傅说并没有因为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停止思考,他忧国忧民、怀有报国之志。
商朝国势自伊尹去世后就有所衰退,其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常常和父死子继的思想发生冲突,兄长将王位传给弟弟,弟弟按制应该将王位传给兄长的儿子,可弟弟的儿子却是一万个不愿意,由此发生了著名的“九世之乱”。好不容易等到盘庚迁殷提振了下国力,盘庚的弟弟小乙继位后又瞎整一通,“尽废盘庚之政”,弄得国势再度衰颓。
商朝世系
值此关键时刻,盘庚之侄武丁上位了,他迫切希望有贤才辅助自己中兴殷商。机缘巧合之下,傅说被选中了,史载傅说极尽文韬武略之才华,仿如伊尹再生,不仅一举扭转了殷商的颓势,还使其势趋于顶峰。后世为了表示对他的敬仰,纷纷尊他为圣人,比如“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他早前居住的洞窟也成了圣人窟。
能有一个圣人担当得姓始祖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傅氏子孙多以傅说之后为正宗。有人会问傅说的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和很多姓氏一样因地名而来。据说傅说原本只有名而没有氏,武丁为了提高他在大臣们中间的威望,就参考他早前做苦力的地方-傅岩(今山西平陆一带),赐他傅氏。
圣人傅说
2、得郡望于傅介子
北地郡始建于秦昭襄王时期,当时秦国实力强横,灭了西北边的义渠国,于其地建上郡、陇西和北地三郡。秦始皇一统天下,分置三十六郡,此三郡均在其中,北地郡处在上郡以西、陇西郡以北、九原郡以南,西边与胡人(月氏和匈奴等)为邻。秦朝灭亡后,汉高帝刘邦为了尽快恢复关中元气,下令关东向关中移民。
当时匈奴势大,搅得汉朝不得安宁,汉文帝刘恒决心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实行“徙民实边”,傅介子的先祖大概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的北地郡。至于为何奉傅介子为北地傅氏始祖,而不是傅介子的先祖,主要源于傅介子的开宗立基之功。傅介子生于汉武帝时期,亲身体会到了汉之辉煌和荣耀。
秦朝时期的北地郡
作为一名汉武帝治下的边塞人,傅介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入伍参军,他从大头兵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于汉昭帝时期升到了骏马监。适逢西域楼兰和龟兹等国亲附匈奴、背弃汉朝,他主动请缨出使西域,不仅成功让楼兰王和龟兹王认罪服软,还顺手灭了匈奴单于派往西域的使者,及时稳定了西域形势。
楼兰和龟兹算是汉匈之间的墙头草,傅介子觉得要止住这种歪风,就要弄只鸡给猴子们看看。他在获得朝廷批准后,以最快的速度再次赶往楼兰国,先用计把楼兰王诓至城外,然后就送楼兰王去见佛祖了,一系列操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麻利,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好。后世赞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回朝之后,傅介子被封为义阳侯。
大汉猛人-傅介子
二、北地傅氏的士族化1、傅燮举孝廉
自汉武帝尊儒术之后,儒学就和权力绑在了一起。学儒通经逐渐成为各大家族实现官僚化的重要途径,以至于儒学底蕴也成了家族士族化的重要判定标准。北地傅氏虽然以武力起家、渐为豪强,实力不可小觑,但是要想获得像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那样的声望和地位,必须有数代人坚持学儒通经。
东汉后期,傅介子后裔傅燮幼而好学,曾主动入京,求学于有“通儒”之称的宗室刘宽,与王邑、魏杰和公孙瓒等人为同门师兄弟。傅燮年龄稍长即学有所成,被北地郡推举为孝廉。所谓孝廉,即汉武帝在察举制中设立的一种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如科举制中的进士科一般。举孝廉每年一次,每郡每次一般推举1-2人,要么是老练的吏员,要么是知名的儒生。
汉朝察举制
适逢张氏兄弟满世界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傅燮响应朝廷号召,以护军司马的身份跟着名将皇甫嵩征讨黄巾军,在仓亭之战中获得首功,可惜因得罪宦官而未得封赏。后来韩遂等人为祸凉州,以司徒崔烈为代表的一干大臣竟然主张放弃凉州,得亏傅燮据理力争,汉灵帝才没有同意放弃。
经此一遭,傅燮赢得了百官的敬重,声望日隆,甚至宦官势力也不计前嫌,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并许以万户侯之利,而他始终坚守原则,宁死不和宦官同流合污,结果被宦官势力发配到凉州当太守。第二年韩遂复叛,他力战不降、光荣殉国,被朝廷追封为壮节侯。傅燮虽然和傅介子一样都是以武报国,但是他在儒学上的努力却为家族带来了文化素养上的转变。
傅燮与城共存亡
2、傅嘏显才名
傅燮之后,北地傅氏十分活跃,眼界独到的傅干(傅燮之子)说服西凉马腾为曹操效力,累官至太守。博学多闻的傅巽成功劝说荆州刘琮降曹,晋爵为关内侯。族中当官的子弟越多,越能说明这个家族红火,如果此时族中再出一两个高端文化人才,家族的士族化进程基本就水到渠成了。
傅巽的侄子傅嘏不到弱冠之龄就闻名于世,长大后更是了不得。站队方面,他正确选择了司马氏,他在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懿委任为河南尹。淮南毌丘俭PK司马氏时,他力劝司马师亲征,并跟着一起赞襄军务,最终帮助司马氏转危为安。司马师病逝,他又陪着司马昭回朝夺权,因功被封为阳乡侯。
傅巽劝降刘琮
文化方面,傅嘏堪称大咖,他擅长辩论,“好论才性,原本精微,鲜能及之”。陈寿对他的才华用了四个字评价,“用才达显”。裴松之认为这四个字力度不够,换成了“识量名辈,实当时高流”。可见傅嘏当时在文化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当不错,君不见很多士族以名士开基,傅嘏对家族的贡献就有点这层意思。
傅嘏之后,北地傅氏在儒学上日益精进,傅祗(傅嘏之子)著有十几万字的文章驳论,傅畅(傅祗之子)著有各类文集三十多卷,傅玄(傅干之子)不仅参与编撰《魏书》,还著有数十万字的《傅子》和很多独树一帜的乐府诗。在他们的努力下,北地傅氏顺利完成了士族化进程,傅咸(傅玄之子)曾担任过北地郡的中正官,傅祗更是担任过雍州的大中正官,这就是明证。
北地傅氏的两位文化大咖
结语永嘉南渡之时,北地傅氏亦不少子弟去往江南,其中不乏显达者,比如名将傅弘之(傅祗之玄孙)跟着刘裕北伐建功。始兴郡公傅亮(傅咸之孙)在刘裕去世后,奉命与檀道济等人一道辅政。也就是说不管到什么时候,北地傅氏俊彦辈出,总有人才支撑郡望不坠,这也是其家族兴旺千年的最大窍门。
从傅说的传奇,到傅介子的勇武,再到傅燮的节义、傅嘏的睿达,这些以身作则的优良家风浸润到了北地傅氏的骨子里,一代传一代。北地傅氏所在的边塞看似不大理想,可却孕育出了傅介子。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家风传承得好,家族出人才的几率就比较大。人才如果不断档,家族何愁不兴旺?
参考文献:
《史记》
《晋书》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