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织花腰带、摩梭绘画、刀笔刻写的达巴法棍"日汝穆"刻木经书、宗教舞蹈、纺麻线、达巴32个图画文字及卜书、甲搓舞……
精美的花腰带是摩梭姑娘建立走婚关系,行"佐佐嘎"礼的定情物,是爱情的象征,意为紧紧捆住心上人。普通花腰带多赠送亲朋贵客。花腰带长约6尺许,宽约5寸,腰带上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多为象征爱情的鱼、鸟等吉祥物。织花腰带是摩梭姑娘必备的技能,摩梭姑娘以此展示自己的纺织才能。

织花腰带
摩梭绘画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包括唐卡画、壁画、石岩画、布画和板画等。内容有人物、鬼神、各类动物,飞禽走兽、花木虫鱼、自然景色等,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

摩梭绘画
达巴法棍"日汝穆"刻木经书共有300来个图文符号,达巴以此记载摩梭人的历史、哲学、伦理、天文地理、医学、信仰、异象、禁忌等等,其中仍有部分符号有待揭谜。"日汝穆"符号隐藏着摩梭远古历史文化的种种信息,反映了人类早期文字发明情形和发展的某些过程,是极为珍贵的原始文明遗存,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摩梭原始宗教舞蹈包括达巴罕摆舞、祭礼舞、献给女神的舞蹈等,以及苯波教喇嘛舞、"格尔舞"(骷髅舞)和"巴俄舞"(镇魔舞)。达巴罕摆舞反映远古战争,后用于撵鬼驱邪,为亡灵开路。祭礼舞为取悦神灵,与神共乐。献给女神的舞则以边歌边舞的形式赞颂女神。喇嘛舞为神舞,祈祝歌颂神灵。"格尔舞"主要祈祝亡灵度过阴间难关,进入天堂转生。"巴俄舞"则反映神与魔斗争,神胜,魔被剥皮肢解等。

古代摩梭人以"蔓菁为食,麻布为衣"。纺麻线,织麻布是摩梭人重要的传统技艺,也是摩梭姑娘必须掌握的技能。织一件麻成品需经种麻、浸泡麻杆、剥麻皮、切麻线、煮麻线、洗麻线、纺麻线、织麻布等一系列工序。制作时还要采集火草,剥皮后切线织于麻布内,以提高麻布柔韧性和保暖性,并根据需要用天然植物的根汁染成不同颜色。

达巴32个图画文字是人类最原始的文字之一。远古的摩梭达巴使用这些图画文字书写出12篇算日子书即达巴卜书。这些文字有固定的音、形、意,具备了初期的文字功能。其中有些为天文内容,有些为人体器官和疾病名称,还有一些为动物及其器官名称,尚有少数图画文字不知何意。达巴以此分配12个月的日子,全年共有356天,其中一月为32天,有的月份为28天,无29天和31天的月份。各月日子中,凡有女性生殖器、男性生殖器符号的日子均为大吉日或吉日,反映出摩梭人的生殖崇拜。有些符号则表示凶日或平常日子。

"甲搓"为摩梭语"美好时刻的舞蹈"之意,源于摩梭人远古时期的祭祀、生产生活、征战、男女情爱等。"甲搓"舞由数十种舞曲和舞蹈组成,内容丰富多彩,有"大跳"、"邀舞"、"献给女神的舞"、"战争舞"、"纺麻洗麻舞"、"打麦舞"等。野外草坪、家庭院坝都是天然舞场,舞者甚众,围着篝火,手挽手,且歌且舞,开怀畅饮,通宵达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