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宗教祭司——东巴用象形文字写的东巴古籍,以及在其仪式、艺术(舞蹈、音乐、绘画、工艺品)中所反映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其内容涵盖了纳西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为纳西族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也为研究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古老文化演变规律。

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
纳西象形文字又称东巴文。纳西语称"斯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或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是目前世界上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现存纳西象形文字有1400多个,它不仅为人类早期文字形成发展史提供了规律性的实例,同时为以后人类使用简单的、不必读音的文化传递符号民族超语言的交流图画文字提供了最好素材。

纳西象形文字
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除记载迎神驱鬼,祈福求寿、消灾消难等内容外,还记载了大量的纳西族古典文学作品,包括神话故事、叙事长诗、谚语歌谣等。神话最著名的是创世史诗《创世纪》、英雄史诗《黑白战争》、悲剧长诗《鲁般鲁饶》。它们合称为纳西族三大史诗。

《东巴经》内涵丰富,是研究纳西古代哲学思想、宗教民俗、社会历史、伦理道德、民族关系、文学艺术、语言文字诸方面的珍贵资料,又被称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祭祀仪式是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形式传承下来。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在众多东巴祭祀仪式中,"祭天"、"祭风"、"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仪式。

祭祀仪式
祭天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仪式,纳西人自称纳西祭天大,纳西是祭天的民族。每年春秋两季分别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在固定的祭天场举行。在祭天场中央竖立两棵黄栗树和一棵柏树,分别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舅,祭树下插天香,置供品,献牺牲。由东巴祭司诵念东巴经《崇搬图》(人类迁徙记),缅怀祖先,歌颂英雄,赞美创造,用来传递历史渊源,加强民族团结,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祭天
祭风纳西语称为"海拉里肯",目的在于超度殉情自杀和战争灾祸等非正常死亡者的亡灵。纳西族相信人死灵魂不死,非正常死亡的灵魂会被鬼魔所缠,变成恶鬼作祟于人,因而要由东巴祭司进行招魂,超度,安抚其亡灵。殉情而死的亡灵被祭司超度到神秘的玉龙第三国。

祭风
玉龙雪山,在纳西人的心目中可不单单是一座雪山。那是一个王国,那里有白云、蓝天;那里有高山流水、青松翠柏、草地鲜花;那里老虎当坐骑、白鹿当耕牛;那里男耕女织、谈情说爱、无忧无虑;那里是爱情的乐园,是幸福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