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建立后,为何要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

梦中你相遇 2025-03-21 17:23:30

从1703年开始,俄国皇帝彼得大帝在涅瓦河流入波罗的海的地方动手建了个新城市,这就是圣彼得堡。到了1712年,这个靠海的新城就替代了老首都莫斯科,成了俄罗斯帝国的新中心。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轰然一炮,1917年,列宁引领的“十月革命”就在圣彼得堡翻开了俄国,乃至全世界历史的新一页。可没想到,才短短几个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就在1918年3月12日,急匆匆地把首都从圣彼得堡搬回了莫斯科。从那以后,莫斯科就又成了俄罗斯的首都,一直到现在都没变。那么,当时苏俄刚起步,为啥这么急着要迁都呢?

上面的图展示的是1744年时候圣彼得堡的样子,那是一张地图。

从地理位置的安全角度来看,莫斯科作为首都比圣彼得堡更为稳妥。通常来说,不管是历史上的大国还是小国,为了安全考虑,很少会选择沿海城市作为首都(就像美国,虽然纽约很强大,但首都还是选在了内陆的华盛顿)。不过,彼得一世却是个例外。他为了能让国家更好地向外扩张,学习西欧的先进技术,还有加强经贸交流,这位被称为“大帝”的沙皇(在罗曼诺夫王朝,只有两位沙皇获得了“大帝”的称号,另一位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大胆地做了个决定,把首都定在了圣彼得堡,这就像是俄罗斯版的“皇帝镇守边疆”。

之后的日子里,俄国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强,变得异常强大。特别是波罗的海边上的芬兰,还有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几个“波罗的海三国”等等许多国家,都被俄国给并进来了。这样一来,俄国的这个海边大城市就有了比较稳固的战略后方和深度,实际上也没啥大威胁了。

上面那张图啊,讲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的俄国军队。

可一战打响后,俄国就像是“帝国主义国家里的软柿子”,老是打败仗,损失也越来越惨重。到了“十月革命”那会儿,苏俄为了赶紧结束战争,好给革命争取更多时间,就单独跟德国签了《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结果,波罗的海边上的好多地儿都让德国给占了,芬兰也在1917年12月宣布自个儿独立了。这样一来,圣彼得堡就没了以前的那些保护,直接暴露在了边境上,陆地上、海洋里,哪儿都有威胁,安全是一点保障都没有了。

比起来,莫斯科藏在俄罗斯欧洲那边的内陆深处,离圣彼得堡有700多公里远。正因为它地方大,战略位置又好,所以特别安全。所以说,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苏联和俄罗斯把首都搬到莫斯科,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上面那张图是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他活在1818年4月29日到1881年3月13日之间。

把首都定在莫斯科,能帮新生的苏俄政府更有效地管住它广大的内陆地方。俄罗斯这个国家,又大又横跨欧亚两洲(以前北美洲的阿拉斯加也是它的,但可惜被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大意”地卖给了美国)。就说它传统的东欧地盘吧,那也有好几百万平方公里呢。圣彼得堡作为首都,位置有点偏,想要管好全国,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苏俄政权刚建立那会儿,根基不稳,特别脆弱。所以说,搬到莫斯科是个好选择,因为这样能让政治中心跟地理中心对上号,毕竟莫斯科在俄罗斯欧洲那块儿算是中心地带。这样一来,苏俄管理起广大国土,特别是欧洲部分,就更顺手了,政权也能更稳当。

上面那张图是十月革命的场景,说的是1917年11月7日那天,俄国发生的苏维埃武装大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权想推动内陆地区的发展和经济提升。但那时候,圣彼得堡这个原本跟西方走得很近的城市,却被德国军队给盯上了,成了军事上的大麻烦。一战打完了,美国、英国、法国这些西方国家,根本看不上新生的苏俄社会主义政权,还跟俄罗斯里面的反动分子联手,派了干涉军来,又是打仗又是封锁经济。这么一来,圣彼得堡这个本来算是“通往西方的门”的地方,一下子就变成了国防的最前线,别说当“门”了,连安全都成问题。

当跟西方的联系看起来没啥指望后,苏俄政府开始自己动手,把新都莫斯科当成中心,在内陆地区大力发展经济和交通。没多久,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就有了大进展,这里不仅建起了好多铁路和运河,成了交通要地,还一跃成为全俄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上面那张图是俄罗斯帝国,它是俄罗斯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由国王或女王统治的国家,由罗曼诺夫家族掌权。

想要绕开“麻烦一堆”的地方,让新政府看起来“名正言顺”,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儿。虽然罗曼诺夫王朝已经下台,但他们三百多年的“老面子”还在。特别是那个以前的京城圣彼得堡,那些想保皇的人天天盼着西方大国给他们撑腰,好把皇位再抢回来。还有啊,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这些反对派,也是个个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那时候的圣彼得堡,真是乱得跟一锅粥似的。要是这时候还把都城定在莫斯科,那可真是往火坑里跳,对新生的苏联政府来说太不利了。莫斯科呢,离那儿老远,情况也平稳得多,比起圣彼得堡来,那可是靠谱太多了。

莫斯科当俄国首都的时间比圣彼得堡早得多,得从15世纪中期说起,那时候罗曼诺夫王朝还没影儿呢。虽然后来都城搬到了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一直是俄罗斯的心脏地带,政治、经济、文化啥都离不开它(就像拿破仑打俄国时,盯的就是莫斯科,不是圣彼得堡)。苏俄政权后来又把都城搬回莫斯科,这明摆着是告诉全国、告诉全世界,他们的政权是回归俄国老传统了,也表明新政权是“根正苗红”的。

上面那张图啊,说的是1812年时候,拿破仑去打俄国的那场大战。

迁都效应,长久显现搬到莫斯科后,新生的苏俄政权经历了众多艰难的政治、打仗、经济拼搏,总算是顶住了外国列强的欺压和国内不断的叛乱,开始自力更生,并逐渐恢复实力变得强大,再次跻身欧洲乃至世界强国的队伍。到了1937年,苏联(它在1922年12月底正式挂牌)已经是欧洲老大、世界第二的工业巨头,想想看,这才距离“十月革命”20年呢。

1941年12月,那场宏大的保卫国家大战打响后,嚣张的德国法西斯军队迅速推进,没多久就把圣彼得堡给围了个水泄不通,那时候它还叫列宁格勒呢(1924年为了纪念列宁改了名,后来1991年又改回了原名)。在被围的近三年时间里,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有100多万苏联军民丢了性命,很多人都是活活饿死的。反观莫斯科,因为地方大,战略位置好,德国军队打到莫斯科城外就没劲儿了,再加上苏联军队死命抵抗,德军很快就打了败仗,撤了军,想占领苏联首都的美梦也泡汤了。这两座城市在二战里的不同遭遇,正好说明了当年列宁他们迁都的决定有多明智、多有远见。

上面的图是列宁格勒战役的战场态势图。

1991年苏联垮台后,原本归苏联管的波罗的海那三个国家都宣布独立,还跟西方走得很近。这样一来,圣彼得堡就没了保护伞。特别是到了2022年,俄乌一开打,美国和西方国家就赶紧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军事包围,圣彼得堡又成了国防的最前线,处境那叫一个危险。反过来看看莫斯科,那边倒是挺安稳的,所以总统普京才能在5月9日,也就是每年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照样稳稳当当地举行大阅兵。

0 阅读:16